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聚焦兄弟省份创新“密码” 河北科技创新“内功”咋提升

2022-06-23 10:42: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在准确把握河北所处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优势和挑战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比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河北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集中力量加强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等。

完成好这些重点任务,需要哪些创新举措?河北日报今日起推出“他山之石”系列报道,梳理外省市在相关领域的最新部署和措施,通过对标对表,为河北发展提供借鉴。

6月23日五版纵深 配片(10947546)-20220623100854.JPG

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纳米谷”一期工程纳米智能技术科技园。(新华社资料片)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阅读提示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河北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是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

如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如何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如何打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聚焦兄弟省份创新“密码”,或可探寻提升科技创新“内功”的路径。

创新机制 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5月17日提交申请,5月24日通过审批,上海飞象健康科技公司最近省了一笔钱。该公司聘请专利事务所为一款面向日本的科技消费品做专利风险排查,合同总价8万元,其中3.2万元将由“创新券”抵扣。

在上海,政府使用“创新券”为企业创新“买单”,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相当于直接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

“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创新券’的额度上限从30万元提高到了50万元。”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客服经理陶雪茵说。

科技创新需要强大的研发投入支撑。当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在基础研究方面起到“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各类企业在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各地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方式。

在浙江宁波,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成为关键一招。

近年来,中央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最典型的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根据相关部门的政策安排,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2018年的75%,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企业的10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鼓励企业持续加强研发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得益于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我们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5000余万元,这为我们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性能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宁波杜亚机电公司副总经理高海江说。

为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宁波市税务部门主动加强与科技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获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名单,点对点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精准宣传辅导,同时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判别可享受企业范围,实现“政策找企”,组建专家团队做好信息化推送和网格化管理。

吸引更多国家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是确保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建立健全科技投入考核倒逼机制。

日前,浙江科技创新工作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这是浙江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浙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年居全国第5、省区第3位。R&D经费从2016年的1130.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32亿元(预计);R&D经费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2.39%提升到2021年的2.9%(预计)。

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实力增强的背后,是浙江建立健全了科技投入考核倒逼机制。通过深化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浙江首次授予杭州市等3个设区市、杭州市滨江区等6个县(市、区)“科技创新鼎”。

政策激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1年,浙江全省R&D经费、财政科技支出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4.6%(预计)、22.5%,R&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分别达2132亿元(预计)、578.6亿元;投入强度创新高,R&D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达2.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5.25%。

协同创新 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今年年初,一项世界瞩目的“巅峰级”突破,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20倍,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

“这是一个频率比5G毫米波高出许多的频段,标志着我们离6G更近了一步,它能满足全息及‘元宇宙’通信等新型应用需求。”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尤肖虎教授表示,紫金山实验室选择光子太赫兹无线通信作为6G全新突破方向,集聚优势力量,创造了太赫兹无线通信世界最高实时传输纪录等一批重大成果。

依托长三角强大科技资源,结合江苏产业实际,像紫金山实验室这样的高端“创新中心”不断在江苏隆起,成为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协同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接受创新资源的外溢和辐射。

“深化与国内外大院大所的合作,积极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并将创新平台‘强磁场’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江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江苏省在数字领域已支持建设中科院微电子所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4家,集聚研发人员500余人,主要围绕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光电遥感、智能制造等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研发服务,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长三角三省一市聚合力量、合作共建,如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携手打造的“两心共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四地共同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上海张江成立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这都可以让广大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低成本共享创新共同体的强大溢出效应,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的另一个关键点,是要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孵化转化。

“考虑到运动医学患者的特殊性,我们的模块化下肢外骨骼结构还需要临床专家的意见。”5月20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多位来自临床、高校等方面的专家“面对面”,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项目自主创新团队进行了问诊把脉。

过去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由于缺乏成熟的对接交流机制,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对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需求也不太了解,企业与科研院所“不相往来”的现象常有发生。

当前,绵阳市围绕畅通企业与高校间的技术供给渠道,通过匹配人才、资金等成果转化要素等方式,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阻梗”,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每个节点、每个主体都不可或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又该如何各司其职呢?

对此,绵阳深入创新供给端。在绵科研院所,寻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同时,又从企业创新需求端入手,摸清企业技术痛点,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以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多种形式,让市场与实验室无缝对接。

今年,绵阳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积极为院所、高校、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引导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同时,打通“堵点”“难点”,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推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开启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车”。

围绕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军工电子等优势技术领域,绵阳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九洲集团国防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积极承接重大科技成果二次研发,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瞄准原创 打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

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支持建设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开展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不久前,广东省发布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基础研究多个重点领域加强布局。

围绕产业链所需,广东省深入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5G、4K/8K超高清视频、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打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部分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广东省还提出“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即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布局重点研发专项。根据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区域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地设立重点研发专项,引导和组织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骨干企业和新锐创新企业,持续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理论开展研发创新,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聚集,形成高水平研发创新团队,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应用市场需求是什么、技术突破难点在哪里,科研目光就投向哪里,科研力量就投向哪里,精准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各地都在谋求在若干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而逐步破解技术封锁,掌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6月13日,杭州市政府举行省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当天,省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和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省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技术创新中心有五大主攻方向,包括成套工艺基础技术、先进芯片设计技术等,将为浙江省、长三角和全国的产业技术发展提供强大支持。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有三大主攻方向,分别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传输、存储及计算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与新型材料。该中心将建设智能物联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引领的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

2021年,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首批布局,分布在“互联网+”、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纺织、智能物联、集成电路等6大领域,其中包括此次揭牌的2家省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浙江省政府将新建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完成10大省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其中杭州市阿里云计算、中科院医学所、杭汽轮、杭州健培科技等4家牵头单位正在积极申报创建过程中,同时指导并支持已建省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在江苏,数字技术不断为江苏“连接”世界。无锡高新区成为全球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南京江宁高新园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未来网络产业集聚区。

围绕原始创新、前瞻布局、自主可控,江苏省提出加快构建先进适用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坚决打好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加强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助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如今,江苏在超级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前列;数字信号芯片等一批重大目标产品,有力提升了江苏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相关各出其招 招揽人才

5月10日,成都高新区举行2022“蓉漂人才日”高新分会场暨“建圈强链人才赋能”产业人才创新发展大会。

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宣布成立西部“猎头谷”、推出第二批百万年薪榜,以培育猎头机构吸引高端人才;发布“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揭榜项目,包括5个方向新型研发机构;推出第二批企业博士后站点招才榜、全国首创“个人申报、企业评价、政府采信”职称开放融通评价举措,鼓励企业自主培育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地都在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成都,为充分链接国际化引才及人才资源,成都高新区宣布依托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聚集猎头行业代表企业组成中国西部猎头谷行业联盟。

而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成都鼓励支持高校与企业深化在博士后联盟共建、联合培养、供需对接等方面协同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都高新区推动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3所高校及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人瑞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3家企业博士后站点在巩固原有合作基础上,深化在博士后联盟共建、联合培养、供需对接等方面协同合作。

在江苏,南京市委“1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期冀激发人才活力,吸引各类人才来宁。“紫金山英才计划”“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释放大量政策红利,外地应届生来面试即享受千元补贴,租房、购房补贴扶持力度持续增强。此外,南京还推出人才安居政策,提供7000套人才公寓,切实解决毕业生安家难;为解决毕业季求职难问题,推出“岗位大礼包”,通过人才“云聘”平台一次性提供超1.2万个就业岗位等等,种种利好政策,也彰显出南京广纳人才的诚意和决心。

今年,苏州进一步扩大“人才落户直通车”范围,合作院校由去年的在苏本科院校扩大至全国高校。通过“人才落户直通车”,在苏本科院校以及全国合作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落户苏州。此外,为广聚英才,苏州多区还推出人才优购房、安家补贴等,外地人在苏购房条件从三年内累计两年社保或个税,调整为连续6个月的新政,表明苏州在“求才”方面的决心。

除了南京和苏州,淮安、连云港和盐城则拿出“真金白银”招揽人才。在淮安,工作满三年,符合政策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可以领到4万元、2万元、1万元一次性就业补贴,以及8万元、5万元、4万元生活补贴。此外,博士研究生可另行申请10万元购房补贴。

(文/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