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知与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2022-08-03 06:46: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立足各地县域特色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链群式集群化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平台、有效载体支撑作用,加快优化开发区功能形态、提升发展能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窗口。

把科技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新技术赋能引领、新业态模式创新,打造县域人才高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也是融通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载体和纽带。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强则全省强,县域兴则全省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部署,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始终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与相关配套产业构成县域经济的支柱。特点鲜明、规模集中、集约高效、链群式发展,是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应具备的显著特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立足各地县域特色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链群式集群化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数字设备、数字管理,打造智慧车间、智能生产线,提高传统特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特色产业灵活优势,盯住市场潜在需求,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导入,缩短新产品迭代升级周期,增强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鼓励规模优势企业争当行业“领跑者”,带头制定行业标准,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双碳”工作,加快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完善节能减排制度设计,倒逼落后产能主动退出,推动特色产业向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循环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发挥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聚焦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新需求,紧密对接省级优势主导产业,融合嫁接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县域新兴特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食品、健身器械、康复器械等民生健康产业群,电子安防、智能传感器、微电子材料等数字科技产业群,冰雪、草原、海洋、长城、大运河等现代文旅产业群,农业碳汇、森林碳汇、大数据交易等绿色生态产业群。选取一批发展条件好、有产业基础的县,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构建省级主导、县域支撑、协同连贯的新兴特色产业体系。

加快区域特色产业链群式集群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大型企业适度垂直一体化发展,加大县域航母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力度,增强特色产业集聚带动能力。强化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型企业纵向带动、中小企业横向分工,构建密集型特色产业链群,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链群、特色产品群、特色产业带,持续强链补链延链,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群。

提升开发区能级和对外开放水平

开发区是县域经济的主引擎、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平台、有效载体支撑作用,加快优化开发区功能形态、提升发展能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主窗口。

优化开发区功能形态。优化开发区空间形态,抓住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便捷交通、5G通信等基础设施,推动开发区生产组团与城市功能组团融合发展。依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区内专业产业园区布局,提高“一区多园”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开发区功能升级,促进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复合功能转变,打造一批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重点开发区龙头带动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加快开发区能级提升。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结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快重点项目落地生效,促进开发区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强化开发区龙头企业带动,围绕构建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新型显示、半导体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万亩千亿”高质量开发区。探索开发区合作开发模式路径,推动市县联合、区县联合、强强联合,抱团打造开发区品牌,实现开发区能级提升、质量跃升、水平攀升。

提高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运营机制创新,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促进开发区轻装上阵创新创业。建立绩效激励薪酬机制、分级分类考核机制、优胜劣汰奖罚机制,促进土地、资本、人才、项目优质要素向先进开发区集中,打造一批优质高效开发区改革样板。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始终将开发区置于全球产业链、全国统一大市场竞争下引进项目、培育企业,推动开发区优势特色产业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条,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强化科技与人才赋能引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始终把科技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新技术赋能引领、新业态模式创新,打造县域人才高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强化新技术赋能引领。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县域特色产业嫁接融合,深化生产制造、绿色消费、现代物流各环节数字化应用,以产业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县域经济动力转换。加快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推广普及,推进能耗总量、能耗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梯度下降,提高县域经济绿色低碳水平。加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壮大,构建创新型企业领军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调融通发展格局。

加强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生产环节业态模式创新,瞄准新经济相互嵌入的显著特征,推动产业互联、集群互动、企业联动。加快销售环节业态模式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电商、微商等,重塑县域商业业态结构和生态圈,推动电商销售与实体销售优化升级。加快物流环节业态模式创新,推动物流服务嵌入供应链体系,提高市场需求响应能力和供应链协同效率。

加快打造县域人才高地。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加强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选择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培养一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加强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选择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大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壮大“高精尖缺”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抢抓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机遇,有条件的县要提高落户创业待遇,促进各类人才回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梯队。

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区域治理效能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要加速崛起,必须促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提高法治化治理效能,高效对接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和许可事项管理清单,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一枚印章管到底,清单之外无审批”。提高公开化、平等化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打造投资便利、服务一流、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

提高法治化治理效能。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监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体系,提高依法监管服务效能。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的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市场主体和群众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高效对接国际营商标准。树立国际视野,建立县域营商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开展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聚焦本地营商环境革新点,加快打通“堵点”“痛点”,促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提升。

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县城是县域公共服务和现代服务业的中心,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依托,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按照“小县大县城”思路,加快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打造县域消费中心,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满足城乡教育发展需求,有效增加县城学位供给,加快义务教育由普惠均衡转向优质均衡。加大优质医疗、养老服务供给,解决人才创新创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顾之忧,增强县城人口集聚能力。优化县城大型商业中心、标准化集贸市场、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布局,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挖掘居民消费潜力,释放高品质消费需求,增强生活性服务业活跃县域经济的能力。加强与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协同配套,构建完善涵盖金融、物流、中介、商务会展、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彭建强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