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大美非遗里的“浪漫七夕”

2022-08-05 06:42: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2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系列活动——“浪漫七夕”非遗主题展演展示在河北博物院举行

河北大美非遗里的“浪漫七夕”

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名草编技艺传承人王群英现场展示“七夕”主题草编作品。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你走你那个山梁喽我走我的沟,咱二人定记呀摆摆手……”一曲奔放轻快的平山闫三妮民歌《你走你那个山梁我走沟》,唱出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8月4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闻网、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2022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系列活动——“浪漫七夕”非遗主题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行,让大众领略到河北非遗的浪漫色彩。

沉浸体验+创意创新

助力非遗走进生活

传统节庆文化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在生动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一次非遗文化熏陶。当天的活动既包括曲艺、戏曲演出,又有民俗体验,包括“浪漫七夕”非遗主题展演、“非遗女红秀”创意作品展、非遗手工体验、七夕习俗诗词、“非遗巧娘秀”典型案例推介在内的众多活动,深度助力非遗走进百姓生活,让大众沉浸式感受非遗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为了烘托温馨浪漫的七夕氛围,非遗主题展演中融入了评剧《花为媒》选段、冀东民歌《摘棉花》等多首与“花”相关的节目,还有西河大鼓《许仙游湖》、魏县落腔《蓝桥会》选段、冀南四股弦《刘金定下南唐》选段等表现传统爱情故事的非遗节目。这些或优美或轻快的演唱,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非遗如何传承?创意创新提供了更多思路。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名草编技艺传承人王群英,佩戴草编耳环、项链,手中制作着一顶小巧玲珑的草帽,展示着娴熟的非遗技艺。不少观众围着展台上极具创意的非遗作品拍照留念。“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让非遗走进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对于非遗的变与不变,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群英就深有感触。当时,她在大名县一家草编企业做设计工作,看到产品缺少新意导致积压,于是突发奇想设计了40套草编时装,没想到迅速成为“爆款”,从此坚定了她的草编创作道路。近年来,王群英创作出草编服装系列、脸谱系列、屏风系列、国画系列、草编书法系列、小饰物系列、儿童用品系列等千余种非遗创新产品,在不断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走出了国门。

非遗传承+创业实践

讲述励志河北故事

“作为国家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担负起传承实践的责任。”这次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冀南四股弦传承人李会林让两个女儿李晓凡、李丹丹“担纲”演出《刘金定下南唐》选段。“她们俩从小就在后台看我演出,耳濡目染,自然而然走上了传承的道路。”李会林笑着说,现在外孙、外孙女也都学起了四股弦。

“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这句流传于邯郸魏县周边的俗语道出了当地百姓对四股弦的喜爱。李会林在当地组织成立了魏县四股弦剧团。这个剧团没有固定的专职演员,哪里有演出活动,村民就聚在一起化妆打扮起来,登台演出。截至目前,该剧团的足迹已经遍及晋、冀、鲁、豫四省,还曾两赴北京演出。演出结束时,李会林说:“希望通过更多的演出,把四股弦这种古老的传统剧种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七夕的节日内涵并不只有爱情,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寓意女子的智慧和巧心。活动现场,七夕“非遗巧娘秀”典型案例展示区吸引着大众的目光。国家级非遗项目京绣代表性传承人梁淑平创办龙凤刺绣厂、定兴县燕都刺绣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和京绣研究院,进行京绣产品生产和研发设计;省级非遗项目石家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邢兰芳创办冀兰绣品牌,安置下岗女性再就业百余人;廊坊市市级非遗项目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王晓燕,从事核雕技艺40多年,建起“晓燕·核雕妇女微家”,在快手网络平台授课……河北众多“非遗巧娘”,讲述着她们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的感悟,传播着河北女性亲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七夕节不仅代表爱情,还代表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蕴含着当下女性勇敢、智慧、勤劳、自强的精神品格。”看完典型案例展示的一个个精彩故事,石家庄市民马硕不禁由衷地赞叹,这些女性励志故事为传统佳节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让“七夕文化”的时代感更强。(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责任编辑:张帆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