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喜迎党的二十大——千里燕赵织锦绣·答卷|奋楫争先——河北高质量发展亮点

2022-10-14 07:59: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日报2022年10月14日T4版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河北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砥砺前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正将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奋力书写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生产线。沧州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加速产业聚集。 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一台车”见证协同发展历程

2022年9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一排排明黄色自动机械臂宛如跳动的音符,起落转动间,焊接、搬运、涂胶、清洁……一个完整的优质车身转眼间便制作完成。

2016年10月,北京现代“开进”沧州。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北承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协同项目。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68万台,41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一台车”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

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给河北的发展带来了千年难遇的宝贵机遇。

八年多来,河北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与京津联手打通拓宽“对接路”2089公里,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2021年京津冀地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2%,比上一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放眼京津冀,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万家。43个承接平台引进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163亿元。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五年来,雄安新区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如今,雄安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300多亿元。今年新开工项目59个,目前已经完成投资将近600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正在有序落地,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已经启动建设,累计注册设立各类央企机构110家。雄安高铁站、京雄高速、京雄城际等重点工程已经建成投用,容东片区基本建成,容西、雄东、昝岗等片区进入稳定开发期。

认真贯彻总书记“高质量完成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河北精心抓好冬奥场馆建设,“雪如意”“冰玉环”等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参赛各方一致赞誉。全省实现了3000万人上冰雪,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正在成为休闲度假的新风尚。

后奥运时代,河北将继续热“雪”沸腾——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携手北京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努力交出本地发展的优异成绩单。

完成搬迁的河钢集团石钢新区成为国内钢铁短流程智能工厂和样板工厂。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一本账”催开企业“创新花”

“今年5月底,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公司享受了580余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我们进行设备升级换代和产品研发,更有底气了。”

近日,提起河北全面推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魏玉灿介绍,近两年,疫情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益受到了影响,但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这笔“创新钱”,最近,公司刚刚购入宽幅数控织网机和喷涂设备,安装MAS生产系统建设数字化工厂,新研发的丝网产品正在试制,公司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这“一本账”催开的“创新花”,是河北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我省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目前全省享受到该政策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同比增长了16.9%,加计扣除额达到371亿元,同比增长53.9%,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健全国有企业科技投入考核倒逼机制,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加速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也是河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河北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压减到2亿吨以内。

完善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长效机制,河北持续深化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由过去不到1000家发展到现在的1.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是10年前的近30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1%,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历史性转变为当前的“三二一”。

项目建设是抓好投资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引擎。河北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研究成立专门招商机构,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河北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已经提高到2021年的4万多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0多亿元增长到4100多亿元。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河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1+20”稳经济政策体系,抓投资、抓项目、抓消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河北将继续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8月1日,同福集团总部揭牌仪式在石家庄市正定县举行。至此,同福集团全国总部回到石家庄。同福集团还将在正定县启动实施“同福共享”千亿级产业园项目。 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晓峰摄

“一揽子”举措厚植发展沃土

8月1日,同福集团总部揭牌仪式在石家庄市正定县举行。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多年前从省内外迁发展的同福,此时选择由省外回迁,绝非偶然。

对此,同福集团创始人刘山国表示,除了产业发展的吸引力,营商环境是这个决定的巨大推动力——为给同福总部选个好地方,石家庄腾空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只用了两天时间;为了让企业迅速开展业务,证照办理一路“绿色通道”,同福集团仅用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同福的“飞雁归巢”,是我省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河北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以来,河北推出139项改革举措,全省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核准类和备案类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至39、33、31个工作日,为全国最短。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

精准放权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河北分别向雄安新区、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片区下放3项、4项、11项、7项行政许可事项。

不仅是更有力的“放”,还要更有效的“管”、更优质的“服”。河北探索实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分级监管,让市场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除不宜网办事项外,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100%全流程网上可办。

同时,河北还积极推动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参照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对各市县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和定期通报,倒逼问题整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今年以来,全省新增5家企业挂牌上市,处于辅导期企业37家。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79万户。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河北是沿海省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具备良好条件,落实好总书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重要指示,河北进一步强化改革的思维、开放的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近期,黄骅港至大连港、黄骅港至上海港航线开通。秦皇岛港开启外贸多式联运铁路箱下水新模式,实现了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唐山港已有生产性泊位143个,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今年上半年,河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04.3亿元,同比增长21.7%;

建好开放平台,全面提升承载力吸引力。今年1至6月,全省经开区实现营业收入44647.7亿元,同比增长24.7%;

围绕打造京津冀改革开放新高地,今年以来,河北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58项制度创新成果。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河北正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办事处南阳二村村民在收获小麦。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一粒种”孕育乡村振兴源动力

亩产863.76公斤!

6月12日,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马兰1号”高产攻关田实打实收测产结果出炉,河北小麦亩产再创新高;

两天后的6月14日,在魏县的一处千亩示范方,“马兰1号”又创造了平均亩产810.8公斤的纪录,这是河北小麦首次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作为京畿要地、农业大省,在遭受去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约2500万亩小麦晚播的情况下,今年河北省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播种面积2271.6千公顷,亩产436.2公斤,总产量1486.5万吨,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河北贡献。

河北培育出的“马兰1号”这粒金种子,也用沉甸甸的收成,孕育着河北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河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到我省阜平县考察,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20年河北和全国一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省23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河北加强对脱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采取培育壮大帮扶产业、着力促进稳岗就业、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措施,加快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脱贫地区发展。2021年全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达17.8%,保持良好势头。

坚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河北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上半年,脱贫地区重点培育农业特色产业150个,7746个脱贫村培育特色农产品12333个,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081元增长到2021年的18179元,增长了1.2倍。

乡村全面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全省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31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超过了80%。全省绿化提升1000个村庄,完成村庄绿化12.5万亩,新创建美丽庭院30.3万户。

成绩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

河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武家庄村的狗头泉。目前,该泉池涌水面积已达350亩。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一眼泉”映照河北生态之变

今年夏天,两则与水有关的消息在河北人的心中荡起涟漪:

在邢台,狗头泉、黑龙潭等泉眼稳定复涌,“环邢皆泉”的历史记忆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沧州,一口600多年的古井“复活”,井水水位已经深约7米。

两则消息,像一张试纸,反映出河北的生态之变。

在河北,这样的“生态试纸”正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7月,人们首次在白洋淀观测到“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雏鸟跟随“父母”游弋嬉戏,这种候鸟已经在白洋淀“安家落户”。今年以来,黄嘴白鹭、白鹈鹕、疣鼻天鹅、水雉、棕头鸥……多种珍稀鸟类用脚投票,为美丽河北点赞;

——曾经,痛恨雾霾、渴望蓝天的河北人每遇蓝天白云,总爱在朋友圈晒晒,而今,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晒蓝天白云在朋友圈又变成了“稀客”。

这些河北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性信号,无声诉说着河北的生态之变、生态之美。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河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13年以来,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62.7%,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今年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4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1%。

目前,国考水质断面优良比例达到了77%,劣Ⅴ类断面已经全部消除。白洋淀淀区水质去年以来稳定保持在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2.3亿立方米,修复矿山面积40万亩,修复“三化”草原生态270万亩,完成营造林6961万亩,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有序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强力推进钢铁、火电等重点行业节能增效,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十年来,河北绿色转型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2012-202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43%;农村清洁取暖累计改造1296.5万户,实现了能改尽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不仅在燕赵山川大地铺陈,也正在成为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霸州市胜芳镇红光小学学生在下午课后托管服务时间进行足球训练。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一堂课”“惠”出美好生活新图景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课后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将服务时间由工作日向周末、假期延伸……

日前,我省解决“三点半难题”再传新捷报。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样的时间差被称为“三点半难题”,曾是多年来涉及千家万户的操心事、烦心事。2019年,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一堂课”使“三点半难题”迎刃而解。

三年来,各地不断对“一堂课”提质升级,从弹性放学到按需延长服务时间,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多种兴趣活动,在切实解决群众“关键小事”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烦心事少起来、“小确幸”多起来,河北持续改善民生的一段段有力的数据,“惠”出了越来越多“一堂课”这样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全省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新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2513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143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0634个;启动城中村改造1341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8万户;

2018年以来,改造城市道路市政老旧管网7151公里。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

2018年以来,累计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206万平方米、幼儿园1308家;

2013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790万人。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河北实践”却按下了“快进键”:制定出台关于保基本民生的10条政策措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8%,现已完成棚户区改造9.44万套,开工改造3698个老旧小区,建成了公共停车位17.6万个,新增就业49.98万人,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9.3亿元,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河北将一如既往地把人民的事情始终放在心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高小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