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纵深行|“头雁”培训归来——乡村振兴篇

2022-11-10 06:55: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不久前,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在浙江大学开班,学员是来自河北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7类主体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目前培训班已举办三期,对300人进行了培训。

“头雁”项目培训归来,这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有何收获和打算?他们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培养“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农业人才队伍,他们正在进行哪些探索?

博野县丽农种苗基地负责人李美丽在西瓜种植棚中为种植吊秧小西瓜的农户做技术指导。 杜柏桦摄

掌握科技密码的“新型职业农民”

10月30日,博野县丽农种苗基地与天津大学博士团队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该种苗基地成为保定又一家“博士农场”。

8月以来,保定市通过聘任专家团队、出台创建“博士农场”支持政策等,为乡村振兴引流了一批高端农业技术人才。

签约结束,“头雁”项目学员、丽农种苗基地负责人李美丽兴致很高。“今年,我们试用了天津大学博士团队从海水中提取的蔬菜生长营养液,西红柿、黄瓜、茄子等种苗的植株明显健壮,抗性增强。下一步我们两家还将继续合作。”

丽农种苗基地占地面积100余亩,每年生产种苗1500万株,带动博野县以及周边县市农民生产蔬菜瓜果约6万吨,是河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在浙大听教授们讲未来农业的发展,就是要朝着规模化、高效益、高品质的道路走,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科技育苗、绿色种植的决心。绿色生态农业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向。”说起“头雁”项目培训,李美丽连连说“太震撼了”,“以后有这样的培训,还要去。”

最近几天,石家庄藁城区国奇农兴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国奇正在忙着一件“大事”——评职称。

今年10月,石家庄首次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和评价体系,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培训农业接班人。根据石家庄市人社局的设置,职业农民共有农艺(农经)、畜牧(兽医)、工程三个专业,按照作物蔬菜类、畜禽养殖类、水产养殖类、农产品加工类、农业机械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类等6大类分别设置评价标准。

“我申报的是‘农民农艺师’,是中级职称。”李国奇说,“没想到我们农民也可以评职称了,这是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肯定。”

李国奇的农场创办于2015年,目前流转土地300亩,加上托管的土地,李国奇一家负责管理的土地有1000亩。农场主要种植玉米和富硒小米,曾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李国奇是藁城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更是种植能手。“如果不懂科学种田,地越种收成越低,换我们种,越种越高。”说起种田技术,李国奇毫不谦虚。同样的土地,被他托管前,亩产玉米八九百斤,托管后,能收获1200斤。

“拿施肥来说,同样是施钾肥,用氯化钾,土地会越来越板结、不透气,用硫酸钾更好,但很多老一辈农民不懂。”李国奇说。

这些科学种田技术知识,是李国奇参加各级农业推广学校举办的培训日积月累学来的。

李国奇注重学习,但他希望带动更多村民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学种田。

“我已经五十多岁,等我们这一代老了,谁来种地?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需要培养会种地的接班人。”李国奇说。

参加“头雁”项目培训回来后,李国奇看得更长远。“浙大教授们讲课时说,未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会加大,不会减少,我相信农业肯定大有奔头。”

石家庄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聘请的网络主播正在线上推销蜂蜜产品。 王海庭摄

能换赛道竞争的创新人才

“10月23日,一场直播我们就卖出去了30万元的蜂蜜。”石家庄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岳峰参加“头雁”项目培训归来,马上就学以致用,与石家庄一位知名网络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合作,这个销售额令他非常满意,并且明确了后续合作意向。“过去我们自己直播销售,一场销售额通常只有一两千元。”

一直以来,怎么把农产品卖好,是农业经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业对懂市场、会营销、头脑灵活、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非常渴求。

“在浙大学习时我发现,浙江服务农产品线上销售的互联网公司和专业人才非常多,他们和农业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合作机制,在合同设计、佣金分成、主播台本设计、场控方面都有成熟的模式。”王岳峰说。

浙江之行,让王岳峰感受到河北在互联网营销人才储备上的差距。“石家庄互联网直播基地分布散、规模小,还要加把劲儿发展壮大。”

农业品牌化,销售端需要营销人才的推广,产品端则需要头脑活、思路广的产品创新人才来谋划。

参加“头雁”项目培训后,王岳峰有了“意外收获”,蕊源与参加培训的一家玫瑰生产企业约定,共同研发一款新产品——玫瑰蜂蜜。

“这些年,农业经营者创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打造独特性、差异化,让消费者记住和信赖。”王岳峰说。

涿鹿择优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旭伟,也是“头雁”项目培训学员,他在探索一条苹果的独特销售之路——可视化认养。

“认养果树的客户,点开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就能看到果树从修枝剪叶、浇水施肥一直到开花挂果的全种植流程,‘原生态’‘绿色’不能停留在产品包装宣传上,我们要让消费者真正看得见。”张旭伟说。

今年是农场第一年尝试可视化认养,共认养出去300多棵树,一棵树包产70斤,加上运费,消费者购买价大约9元一斤。去年,张旭伟还专门申请注册了“栾庄苹果”品牌,组建了电商销售平台,农场品牌化路线初见成效。根据物流配送地址,今年农场130亩苹果园产出的苹果,六成以上销往了北京。

在张旭伟看来,涿鹿靠近北京,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大,消费群体购买力强,这都是打造品牌的市场优势。

今年,张旭伟的农场又拓展了生态黑猪和生态鸡可视化养殖,所有养殖数据数字化采集。目前,农场正在与河北、北京等地的一些幼儿园洽谈生态猪肉、生态鸡肉的供应合作。

能带动三产融合的“村庄经理人”

“啥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过去不懂,守着村里的山林资源、红色资源不会利用。农民过去穷,但归根到底是思想上的穷。”磁县陶泉乡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钧标从浙大学习归来,感慨“思路打开了”。

北王庄村曾是太行山深山里的贫困村。2018年,40岁的王钧标被村民选为党支部书记,开始带领村民寻找致富路。

“我们村是典型的太行山村,中草药药性佳,山里野生中草药有三四百种,所以我们决定从中草药种植上找路子。”王钧标说,2019年,村里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连翘和柴胡。

三年多过去,中草药种植实实在在提高了村民收入。今年合作社总收入80多万元,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仅靠9月一个月上山采摘中草药,就能收入三四万元。

村里有了产业,就能留住人。

细心的王钧标发现,村里275户1015人,往年到了秋后,村里人都出去打工,剩不下多少人,今年却有270多人在家。

今年合作社又试种了紫苏。“我们就选择这种当年见收益的中草药,先把村民吸引回来。”王钧标说。

受到“头雁”项目培训中“农业发展要融合化”的启发,王钧标开始在第三产业上找方向。

“在浙江考察时,我看到很多农村都设立了‘第二村委会’,由‘村庄经理人’带领的运营团队专门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团队掌握最新农业政策,发展思路广,把当地一二三产业盘活了。”王钧标赞叹地说。

培训归来,王钧标进一步了解到,近年来在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都有了“第二村委会”“村庄经理人”的试点。

“像‘村庄经理人’这一类经营管理型人才,正是当下河北乡村振兴急需的。我们开展‘头雁’项目,就是想帮助农业带头人开拓视野,提升水平,由他们带头干,同时培养、招揽各类人才汇聚农村,形成农村人才‘雁阵’。”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马金翠说。

经过“头雁”项目培训的王钧标,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准备“乡村规划师”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加强学习,今后我也争取当个‘村庄经理人’。”

王钧标明年计划瞄准近郊游、亲子游、康养旅游,发展农村体验经济。

“我们村里种植了观赏性油菜花,准备联合周边学校,搞小规模的中草药研学,同时对村里石头特色老街、老屋进行改造,把民俗资源和太行山红色资源做些整理展示。”王钧标说。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王钧标相信,留住了乡愁,村庄也终将被乡愁改变。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通讯员 郭 锋)

相关

新条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对我省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多方面举措。

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培养引进力度。利用院士工作站(联系点)、京津驻冀农业试验基地、农业创新驿站、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引进高层次专家参与重大农业科技研发,鼓励、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合办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专员制度,通过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式和利益结合机制,鼓励引导科技人才进村入企服务。

统筹涉农教育培训机构、涉农企业等各类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加强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并支持其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立健全乡村非遗传承人、手工业者、传统艺人等乡村工匠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开展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乡村工匠设立创新工作室,发挥乡村工匠传授带动作用。

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公费师范教育、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保障和改善乡村教师待遇。鼓励、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在工资福利、住房保障、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将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纳入县域医疗卫生人员管理。落实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优惠待遇,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推进高等医学专科院校面向基层培养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支持医师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开办乡村诊所、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指导、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设涉农相关专业,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乡村本土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建立完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和政策,为引进的人才在落户、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为返乡入乡人员和各类人才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