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1-15 07:11: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在2022(第二届)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建议——

以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11日,由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河北经贸大学共同主办的“2022(第二届)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线上举行。京津地区知名高校、高端智库的专家学者,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碳中和愿景下,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统筹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优化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就要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认为,加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整体的经济联系在强化,跨省的要素流动比过去更加顺畅。但跟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在区域的产业链构建、高端要素的流动和区域市场的一体化方面还有短板和弱项。他建议河北与京津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关系,共建一批优势产业链和供应链,包括共同打造3至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领域,围绕京津头部企业共建专业化配套主题园区,开展京津冀统一大市场试验示范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认为,要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河北必须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北京先进的创新资源拓链、强链。“我们现在一说强链,往往想到的是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传统产业在延长链条和提升其价值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京津冀区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等京津冀优势及先导产业,推动区域融合,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说。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科技整体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年来,河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产业科技产出成果数量规模相对小,创新平台数量多但作用发挥不突出,综合创新能力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等问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田学斌建议推动京津冀共建科技创新协同体、利益实体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高能级集成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京津高校院所、企业等多主体创新联动和协同攻关合作,盘活京津区域内科技资源核心源头与创新要素;深化“京津研发”与“河北需求”的对接合作关系,探索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的新体系、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高端的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认为,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企业要从吸引人才向成就人才转变,给创新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而京津冀区域,更要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思想的沃土和创新创造创业者的乐园。

针对京津冀三地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武义青建议加大京津冀在相关领域的协同发展力度,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为推动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同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议加快建立京津冀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发挥北京在数字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赋能河北传统产业,推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河北机电制造业发展,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促进京津冀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