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感动河北候选人|小麦专家郭进考:49载培育小麦“金种子”

2022-12-20 20:34: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李珂

推荐理由:

择一事,终一生。49年来,河北小麦专家郭进考带领团队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其中冀麦38、石4185、马兰1号都创下当时河北亩产最高纪录,推动了河北小麦持续增产。麦田逐梦,育种成粮,虽年逾七旬,郭进考麦田守望者的故事仍在继续。

视频制作:马硕

感动事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几年,全球新冠疫情、极端天气、地区冲突等各种因素叠加,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今年麦收时节,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河北省辛集马兰农场小麦实收地块平均亩产822.75公斤;
邯郸大名县石家寨村两块麦田实打实收,亩产861.35公斤;
亩产863.76公斤!河北小麦亩产历史新高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诞生;
……
各地接连出现的亩产突破800公斤的小麦,是同一个品种——马兰1号。
马兰1号是由河北大地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农科院和辛集市马兰农场联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主要育种人是年过七旬的河北小麦专家郭进考研究员。

微信图片_20221218174652.jpg

作为去年刚刚卸任的河北小麦育种首席科学家,近50年来,郭进考带领团队先后育出33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品种,其中冀麦38、石4185、马兰1号都创下当时河北亩产最高纪录,推动了河北小麦持续增产。
一粒粒小麦“金种子”,推广到8个省份,累计种植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5亿公斤,节水125亿立方米,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缓解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危机。

微信图片_20221218174715.jpg

49载育种生涯,始于一个朴素愿望。郭进考说,小时候经历的“一个窝头掰三瓣儿”的艰难光景深深烙在记忆深处。粮食短缺、食不果腹的年月,心中一个梦想已扎根——培育良种多打粮,让乡亲们“粮丰囤满”。
1971年郭进考报考了农业学校。1973年农校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地区农科所,定岗在小麦育种室。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要搞育种,需要学的知识太多了。”郭进考决定拜书为师。《育种学》《遗传学》《统计学》……业余时间他“嚼”了十几部农业专著,写了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

为寻找育种材料,向专家求教,郭进考和课题组人员常常昼夜兼程。他们的真诚感动了当时小麦科研界,40多位专家答疑释惑,100多位同行互通有无,500多份育种材料倾囊相授……
十几年磨一剑,1988年,郭进考课题组培育多年的冀麦26横空出世。当时普通小麦亩产只有二三百公斤,而冀麦26在大面积种植条件下,亩产达400多公斤。
郭进考团队又提出“降秆、稳穗、增粒”技术路线,培育出早熟高产品种冀麦38,1998年,取得了亩产613.34公斤的高产,不仅刷新了河北当时高产纪录,也一举将河北小麦产量带入“亩产千斤”的新时代。
后来,郭进考团队育出节水与高产相结合的新品种石4185,创亩产716.7公斤高产纪录。
随后,石家庄8号、石麦15、石麦22……一批更优异的节水抗旱与稳产高产相结合的新品种相继问世,实现一水保千斤、二水一千二的新突破。
2021年,郭进考技术团队培育出的具有节水、抗倒、抗寒、高产等特点的超高产节水品种“马兰1号”通过省级审定,当年创下亩产超800公斤的纪录。

郭进考先后获得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燕赵楷模等荣誉称号。
33个优良品种的成绩,没有让郭进考止步。郭进考的育种之路,仍在麦田延伸。
“小麦就像家人一样,只有走进麦田,心里才踏实。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郭进考说,近期,他与团队将赴在海南开辟的试验田开展调研,继续挖掘优质专用小麦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击进入专题:2022福彩杯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

责任编辑:李健敏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