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与发展现状:​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23-02-03 06:52: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聚焦河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与发展现状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河北省的泥河湾、赵王城、邺城等三处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获准挂牌;燕下都、定窑两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这是自2017年12月2日,元中都遗址成为河北历史上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河北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一刻,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河北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积极推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承载和重要内容,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河北“从零起步”,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不断探索和吸收国内外的新理念,摸索出卓有成效的“河北经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没有终点。在推动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指导下,河北这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如何持续创建?如何在自然和文化要素的结合中,探索出新模式?在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中,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脉传承中,能够碰撞出哪些精彩的火花?

赵王城遗址3号夯土基址保护展示项目.jpg

赵王城遗址3号夯土基址保护展示项目。 河北省文物局供图

厚积薄发,七处大遗址全部入列名单

泥河湾沟壑深深,蕴藏着“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的神秘;冀南赵王城的垒土斑驳,见证着赵都雄姿;漳河奔流,倾诉着古都邺城的千古风流……

2023年1月17日,河北省文物局一幅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标注着河北域内丰富的遗址。“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散落着海量的遗址遗迹,根据其体量、价值、重要性等,我们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引入两个最基本的保护概念——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河北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贾金标说,“大遗址”的概念,起源于2005年。当年8月,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为了系统性、完整性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十一五”起,国家文物局连续发布大遗址名单,设置大遗址保护专项,并以五年规划为抓手,从全国33.3万处古遗址、古墓葬文物中挑选出了150处作为代表。目前,河北省有大遗址7处,还有长城、大运河等大遗址中的重要点段。

“大遗址更侧重专业性考古和保护,而随后提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理念,则是综合考量了考古、保护和利用的总体关系,兼顾了自然与文化。”贾金标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的美国。它引入到中国是中国大遗址保护实践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理念。它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中。2022年,国家文物局修订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颁布,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定义为——“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涉及经济、文化、环保等多个方面,突出公益性。其立项建设的具体条件中有两条硬指标:一是要有经省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规划;二是要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长期考古计划,并要专门编制符合保护规划的遗址公园规划。因此,那些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遗址,更是璀璨夺目,整体上发挥着引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

自2010年启动以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逐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逐步从行业内工作变成国家任务,受到各级政府关注。其中,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于2022年4月启动,从31家申请评定、62家申报立项单位中,最终确定19家评定单位和32家立项单位,至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后来,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及考古遗址公园所在地市县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河北省文物局全力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组织实施元中都遗址展示项目、邺城核桃园北朝佛寺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等多项保护利用工程,持续开展大遗址考古、文物本体抢救保护等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大遗址文物本体安全和保护利用水平。至2022年底,河北省获批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达四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与浙江、湖北并列,仅次于河南和陕西),本次还有燕下都和定窑遗址两处列入立项名单,加上此前已立项的中山古城遗址,河北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七处大遗址,已全部实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挂牌或立项。

5138fb95-f97b-412a-ada0-21080d2efaa7.jpg.jpg

邯郸出土的赵国蟠螭纹桥形钮铜钟。 邯郸市赵王城文物管理处供图

赓续文脉,让遗址公园更加凸显本体价值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在古人猿雕像深邃目光注视下,来自古希腊的奥林匹克之火,在公园开启传递,它与人类文明起源之火,实现跨时空对话。通过镜头,泥河湾向全球观众展现了自己的魅力。

“史前文明领域,河北考古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关键正在于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其中,小长梁遗址的名字,已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历史青铜甬道第一阶上。”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说,如今,依托泥河湾遗址群而建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泥河湾研究中心、马圈沟等重点遗址保护展示棚、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广场、地球生命轴线等研究和保护利用设施,泥河湾遗址博物馆也在加速建设,成为集科研、展示、科普、休闲等于一身的文旅综合体。

如果说,博物馆以文物为载体,展示可移动文物,那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是以遗迹为载体,更多展示遗址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河北这些年的探索证明,无论是申报立项前,还是获批挂牌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营建和运行,均要与扎实而有序的考古有机衔接,以考古成果的核心价值为依托进行保护和利用。

本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揭晓后,国家文物局在做相关阐释时明确指出,入选的遗址有着重要意义,即“深度展现本体价值”。换言之,此次评定单位和立项单位在国家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出中华文化鲜明标识,符合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华文明精神地标的要求。

“泥河湾等遗址,是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探源重要研究对象;邺城等遗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承载——这非常凝练地点出了这些遗址建立在多年考古成果基础上的深刻认知和价值浓缩,也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来建设中要展示发力的方向和凸显的价值坐标。”河北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韩立森说。

定瓷,在历史长河中举足轻重、引领艺术潮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自上世纪20年代,叶麟趾先生在涧磁村意外地揭开定窑遗址之谜开始,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文物考古工作者、北京大学等各方专业力量,持续进行发掘研究,不断深化认知。截至2018年底,得以确定其主要遗迹分布在五个区域,相关总体保护规划据此得以最终制定。

“这是一场持续近百年的考古研究。就在不久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定窑遗址根据最新考古成果,终于有了‘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规划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及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为做好定窑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奠定了基础。”曲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斌说。

河北,从文化根脉来说,主要源自燕文化和赵文化。获批立项的燕下都遗址,正是燕文化标志性遗存之一。该遗址位于易县东南部,是战国时期燕国都城,是目前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历史上,燕昭王招贤纳士、乐毅伐齐、荆轲刺秦王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燕下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该遗址出土的战国铜人和大铜铺首衔环被专家定为国宝。2001年3月,该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赵王城遗址,是赵文化标志性遗存之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王城遗址。“几十年的考古研究成果,丰富了历史真相,提供第一手资料,从多个维度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主题。”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文说,这些成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构建起整体框架,奠定了展示利用的根基。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元中都遗址,是河北省第一个正式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受张北县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影响,当地始终把遗址本体保护作为重点。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一号殿址、皇城南门、宫城南门、宫城西城墙南段、北城墙和博物馆数字化等保护工程,完成了整个园区展示基础设施的提升。“挂牌运营后,我们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持续推动考古研究。”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说,接下来将稳步推进遗址宫城东城墙、南城墙保护项目及安防监测项目。东城墙和安防项目已经争取中央财政经费700多万元,将于近期实施。还将持续推进考古项目和申报元中都遗址数字化保护项目,继续实施五年考古计划,配套考古遗址保护展示设施,对遗址区进行数字化保护利用,进一步阐释和展示遗址的文化内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凝结着思想深度、家国情怀和现实关切,蕴藏着自然、文化和人的交织共融,寄托着人们对历史和未来的双重思考。

“真实性、整体性、功能性,是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原则。入列挂牌只是一个起点,‘边发掘、边研究、边建设、边展示’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个独特的亮点。建遗址公园不是让考古停滞,而是要继续加大考古力度,进一步为遗址公园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价值导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和高质量发展,应始终有机衔接考古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推动考古研究和成果的有效展示和转化。”韩立森的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

赵王城遗址3号夯土基址保护展示项目1_副本.jpg

泥河湾遗址群地形地貌。 河北省文物局供图

共建共享,让遗址公园成为精神文化高地

冀南,邺下文坛,风骨凛然。位于邯郸临漳的邺城遗址,被称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近40年的考古研究,最终确定了邺城作为中国古代建安文学发祥地、多元文化碰撞地、都城规划肇始地和佛学弘传中兴地的历史地位。“希望能尽己所能地多呼吁,希望邺城遗址未来之路,能够给更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借鉴。”1月13日,河北省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副队长何利群,向记者谈到自己的两会建议——《推进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邺城遗址高度契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承载。”临漳县委书记李书峰说,自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以来,临漳举全县之力推进,先后实施了总投资5606万元的邺城文物保护利用设施等文物保护项目,重点打造了三台遗址展示区、邺南城宫城展示区等“四大展示区”。相继实施了数十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集遗址保护、现代考古展示、考古科学研究、科普研学宣传、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沉睡千年的文明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截至2022年8月,市财政累计投入遗址公园经费达6亿元,将园区每年运营管理经费1268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将赵邯郸故城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和详规;实施邯钢搬迁工程,极大改善赵王城遗址周边自然和生态环境……”邯郸市政府副市长张学军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牌子挂起来、游客走进来、遗址活起来”的思路,研究制定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管理实施方案,推动赵王城遗址活起来、火起来。在继续加大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持续挖掘内涵价值,丰富遗址公园研学旅游、文创开发、展示演绎等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助力文化建设、城乡发展,将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邯郸文化新标识。

“十一五”以来,燕下都遗址共实施了五大类二十多项保护工程,累计投入国家、省级文物专项保护资金3900余万元。“十四五”期间,易县将围绕燕下都遗址考古公园项目建设,把燕下都42平方公里范围建成一个新的5A级景区。将积极争取燕下都西城墙遗址及环境整治项目立项;积极启动燕下都遗址考古公园项目,争取市政府在用地指标上给予支持,及时调整土地性质。

“2022年,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目前累计游客数量达20万人次。后奥运时代,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正在加速推进,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龙头。”阳原县委书记、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工委书记郝燕飞表示,为打造特色的泥河湾文化品牌,目前已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实施遗址公园餐饮服务等配套项目建设,在农特产品提档升级、特色民宿等方面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争取两年内建设起泥河湾文化创意实景演出场地,完成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A景区创建,同时,以点带面整合县内旅游资源多要素融合发展,打造泥河湾全域特色旅游综合体,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将推动《泥河湾遗址群保护条例》尽快在人大立法,启动泥河湾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前期工作,推动泥河湾品牌走向世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河北历史文化遗产灿若星辰。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为契机,河北省实现了“厚积薄发”。接下来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将携手与共、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统筹提升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讲好河北故事,持续推进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