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王立安:20多年苦研食用菌“金种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3-03-06 21:03: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制作:张李昊、张文进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边义婷)2月20日,阜平县,春风吹面不寒,山涧河水潺潺。位于天生桥镇南栗元铺的食用菌核心园区内,菇农们正开着三轮车,热火朝天地搬运菌棒,一幅春忙景象。阜平“老乡菇”牌香菇一年四季行销北京、青岛、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深受欢迎。2019年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列入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阜平县被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确定为“十四五”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县。

种子被称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芯片”,阜平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食用菌“金种子”的研发者——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立安的科研支持。王立安教授现担任“十四五”河北省食用菌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正带领10家联盟成员围绕“三新一高”,即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提高自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奋斗目标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解决食用菌种子“卡脖子”问题方面实现突破。

2016年王立安荣获李保国式团队荣誉

鼓起“钱袋子”

“看着别人种香菇挣到了钱,我也要试试。”正在食用菌核心园区菇棚里忙前忙后的栗海先,今年刚承包了两个菇棚,上了两万多个菌棒,成为“新”菇农。

站在一旁的王作祥,则是一位“老”菇农了,2016年就开始承包菇棚种香菇,“管理好的话,一年3万多根菌棒,能挣10万多呢。”

在搬运菌棒的人群中,王立安教授从货架上取下一根菌棒,拿在手里上下观察着,“菌丝很壮,几乎长满菌袋了,不错!”菇农们看到王教授,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这里的村民都知道,王立安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是大家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王立安在菇棚内进行技术指导(左三为王立安)

王立安教授每年有两百多天是在菇棚里度过的,一边观察新培育的食用菌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一边及时为农户培训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食用菌菌产业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及技术水平仍很低,在对食用菌基础知识、栽培原理、技术要点等方面仍很薄弱。”为此,王立安带领科研团队,定期对菇农们进行培训指导,不仅教“菇农”种香菇,还培养了一批“农民一线技术员”,让农民也能掌握一门技术活儿。

王立安在邢台矿井指导矿工栽培平菇

家住阜平县东下关乡龙王庙大队的张洁,今年45岁,曾经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前一直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房子也是租的,2016年种菇挣到钱后,2017年开始跟着王立安带领的科研团队学技术。

“咱也没文化,一开始接触很陌生,种地就种地,蒙头苦干就行了,怎么还用学习。”

经过老师们的培训后,张洁把学到的技术理论知识,运用到种菇实践中,实践加上理论,取得了大成效,“听老师们讲完,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如今,张洁成为一名园区主管,为43个菇棚提供管理技术指导,发菌、催蕾、出菇等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张洁说得头头是道,“我不去,菇农们心里就没底。”

“之前可以说的是一穷二白,现在起码有房啦,不用租房啦,车咱也有了。”张洁性格爽朗,说到现在的生活时,发出阵阵笑声。

研发“金种子”

“种子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芯片’,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就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让农户种上我们自己创新研发的好菌种。”为着这个目标,王立安已经在食用菌种业创新的道路上探索了20多年。

王立安为灵寿县的菇农做技术指导

据介绍,食用菌菌种具有微生物的特性,所以易变异、易退化老化,王教授解释道,“也就是说,我们选育出的食用菌品种即便在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但是3-5年后就不能再使用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选育、创新、储备优良菌种。”

“选品种很难,不同的品种要想引进,还得看它能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筛选出了新品种,还要配套栽培技术,良种配良法才能把好种子的优势特性发挥出来。”据王教授透露,今年在育种团队和联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验室到试验田的反复观察试验,为阜平县“老乡菇”筛选出了三个新品种。

“老”菇农王作祥的儿子王杨,今年34岁,2018年当兵回来后,就开始承包菇棚种香菇,冬天种暖棚,夏天种冷棚,一年不间断,王作祥算了算说,“这样一年包7万多根菌棒,差不多能挣20万。”

香菇出菇受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王立安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根据阜平当地的实际情况,挑选菌菇品种,安排生长周期,调整菇棚的配套设施,通过冬季暖棚和夏季冷棚的交替种植,让阜平县实现了一年四季出菇。

“王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在新品种引进、菌种研发和生产菌棒等多方面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撑,让县里的食用菌产业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工厂制棒、周年出菇。”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园区经理齐建利提到王教授的团队,十分感激。

王立安在菌袋车间现场授课

目前,王立安带领团队在阜平县建立了利用300L-3000L连体发酵罐大规模制备香菇液体菌种示范基地,有效提高了栽培种质量。王立安教授自豪地说,“液体菌种技术与固体菌种技术相比,生长周期只有固体菌种的一半,且菌龄均一度更好、活力更强。”

关于液体菌种技术是如何节省成本的,齐建利经理深有感触,“从菌种的生产上来看,液体菌种技术一天能做七八万菌种,4-5个人就可以完成菌种的接种,固体菌种技术一天只能做一万菌种,需要10-20个人才能完成接种工作,大大节省了成本。”

据了解,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师大等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的支持下,2019—2021年销售收入年均近2亿元,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5亿元,每年辐射带动9980个农户,4702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防返贫。

开启“金钥匙”

近几年,在打赢脱贫攻坚的重大战役中,食用菌产业被绝大多数贫困县确定为首选发展产业,成为贫困地区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如今,这些贫困地区均已实现脱贫,同时也成为了河北省食用菌主产区。

据悉,自2015年9月以来,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共计完成投资15亿元,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覆盖140个行政村,建成规模园区102个。年栽培香菇、黑木耳8000余万棒,年生产总值9亿多元,直接带动1.5万余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王立安在菇棚查看新品种试验情况

“阜平香菇的菇质在行业内算是一流水平,销量也很好,除此之外,还有平泉香菇、滑子菇,遵化香菇,灵寿金针菇,迁西栗蘑,坝上口蘑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在国内外知名的山区食用菌特色县。”据王立安教授介绍,近几年,河北省食用菌栽培面积在35.5万亩左右,总产量326万吨,位居全国第五位。

2010年10月17日,由河北师范大学发起,会同16家来自食用菌产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从事食用菌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成立了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至今联盟理事单位达到60余家,成员单位发展到280余家。

目前河北省主栽品种如香菇、黑木耳、平菇、金针菇等仍以引进品种为主,但王立安教授对河北省食用菌品种培育充满信心,“河北省特色优质野生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经过育种团队近五六年的工作,已选育出一些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主栽品种正在推广。”

“十四五”期间,育种团队研发了一批新品种,为打破种子被“卡脖子”现状,做大做强河北省食用菌种业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及技术保障,有力推动了河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联盟还积极宣传、支持、帮助食用菌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食用菌产品43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迁西栗蘑、遵化香菇、阜平“老乡菇”、灵寿金针菇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区域品牌。

“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改变农民的生活和面貌,让农民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这是王立安教授的心里话。


责任编辑:赵娜娜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