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特别关注|稳定粮食生产 推进乡村振兴

2023-03-11 06:15: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迈上新征程,河北如何更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2版【特别关注】《稳定粮食生产 推进乡村振兴》配图_副本.jpg

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成安县成安镇南鱼口村进行机收作业。(河北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作为农业大市,衡水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董晓航表示,今年将大力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是4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88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衡水贡献。

农业要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董晓航代表介绍,衡水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力创建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实施基地建设、品质提升、科技助力、品牌塑造、园区培育、平台建设6大工程,抢占预制菜和净菜新赛道,培育一批在京津市场上叫得响的果蔬品牌,推动示范区创建强势开局,加快打造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进考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郭进考代表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他看来,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靠的是中国的种子。能否很好地掌握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技术,能否把优质品种推广到田间地头,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他建议,在稳住现有粮食生产的同时,选育出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专用等方面有突破性的好品种,种上经过提纯复壮、精选加工、包衣的好种子,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永清县喜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铁钧对此深表赞同。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刘铁钧代表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和具体要求,保障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为粮食稳产高产夯实根基。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其中,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范社岭委员建议,乡村产业振兴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坚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遵循“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推进农产品加工多元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灵寿县车谷砣村地处太行山脉深处,曾是一个贫困村。由车谷砣村党支部牵头,联合沟域内4个村成立车谷砣沟域联合党总支,打造了“中国·车谷砣康养旅游度假区”。2022年,车谷砣沟域成功争列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国人大代表、灵寿县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春芳表示,发展乡村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要抓手,他们将利用好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通过扩大野生猕猴桃和五岳寨绿茶的种植规模,推进特色农业、精品旅游等融合发展,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在强化科技支撑上继续下功夫。”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首席专家孙建设认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抓手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融合,以及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孙建设代表建议,河北应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优化不同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科技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产品深、精加工技术,促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河北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把农村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将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王亚军表示,今年,承德市将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发展“盛世100”特色民宿,改造提升农村户厕,实施水电路气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抓好6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3个、美丽庭院3万户,争创一批全国、全省文明村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黄儿营西村,是宁晋县贾家口镇的一个平原村。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让村庄更美、村民精气神更旺?全国人大代表、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早就有了筹划。今年,他们将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高质量打造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业集聚区和中小学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加快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席孟宪明认为,数字乡村建设要以解决农业农村领域的关键难题为抓手,推动数字技术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乡村综合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孟宪明委员建议,围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等数字乡村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场景,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拓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赋能。(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