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建言背后|万师强委员建议: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2023-03-12 06:56: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万师强委员建议——

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万师强委员。 本人供图

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全国两会期间,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关注热点。“生态保护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万师强认为,在生态保护修复中,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示范,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万师强委员长期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与山川湖海为邻,同花鸟树木作伴,野外实验的足迹涉及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在他的建议下,河北大学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在白洋淀共同创建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生物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等研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部署,他对未来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了。

“生态保护修复是个系统工程,例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代谢、梯级湿地水质净化等项目,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万师强委员认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根基,是解决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重中之重。

万师强委员建议,应强化生态环境基础应用研究,面向生态环境科技前沿,围绕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深化对污染成因和生态修复相关规律的认识,为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万师强委员表示,当前,无人机、卫星遥感、质谱仪等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新路径。应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各自优势,聚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实效,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区域协同治理,形成生态保护修复的合力,用更多创新成果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国贵州、浙江等地纷纷布局了智慧林业云平台、固定污染源数字化监管等项目,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万师强委员建议,要找准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契合点,推动数字技术和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拓宽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空气、水、土壤环境一体化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吴春蕾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