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纵横谈|打造更多优化创新环境的“特区”

2023-03-28 07:03: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徐凡课题组带有科幻色彩的“宇航光帆薄膜结构稳定性与智能调控”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自然》杂志“研究亮点”栏目报道。“科幻”研究为何能产出国际顶级科技期刊青睐的成果?上海在全国首创的“基础研究特区”起到了伯乐作用。(据《解放日报》3月27日报道)

现实中,很多科技工作者可能不止一次产生过带有科幻色彩的想法,不止一次迸发出天马行空的创意灵感,但又有多少人能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因为这样的想法往往涉及非常前沿的领域,争议性和不确定性都很大。如何让那些大胆的想法得到支持,如何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旨在选择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引导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前沿探索。赋予“基础研究特区”充分的科研自主权,支持机构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一项项有的放矢的举措,体现了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创新性强、不确定性大的基础研究的良苦用心,为广大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大胆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2021年,“宇航光帆薄膜结构稳定性与智能调控”项目就入选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获得市科委200万元资助。

好的创新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科研人员而言须臾不可缺少,是他们勇闯“无人区”,敢于突破“禁区”的重要保障。事实证明,哪里的创新环境好,哪里的科技创新活力就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获得更多动力。倘若科学家整天忙着填写各种表格,怎么会有时间待在实验室里搞基础研究?倘若有关机构目光短浅,只盯着短期效益和目标,那么一些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又怎么会得到支持?基础研究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外部性强等特征,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而这就更需要好的创新环境来保障。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既要敢于做“减法”,又要善于做“加法”。做“减法”就是要优化管理流程,为创新创造除障、为科研攻关松绑,让广大科研人员不必把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做“加法”就是要加强服务保障、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加大科学研发投入,让科研人员能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基础研究上实现重大突破。上海的“基础研究特区”就是为科研人员做“加法”的典型例子。做好科技创新的“加减法”,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就能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永葆创新激情,勇攀科学高峰。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基础理论研究就会不断获得突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就能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贾东亮)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