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闻纵深|石家庄市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情况调查

2023-06-21 06:43:5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石家庄市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情况调查

石家庄市2023年春季高层次人才招聘高校行系列引才活动之南京大学站。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供图

阅读提示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这里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冀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9万人,培养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2人,引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1.5万人。

“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省委人才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积极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聚集高端科创人才,增强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近日,森朗生物首席科学家李建强博士正在指导研发团队开展研发工作。石家庄市委组织部供图

“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

“新招聘的13名员工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了近一半。”近日,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今年第二次招聘,这次招聘令董事长张世勇十分满意,“我们是一家中小企业,以前想招到优秀人才并不容易。”

“多亏了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张世勇说,这次引才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离不开前不久刚获得的一笔资金支持。

据介绍,石家庄市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主导产业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市财政每年投入7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有了人才,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获得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后,银河微波立即将这笔钱投入到人才培养与项目研发上。目前公司正加快筹备上市,准备大干一场。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正确方向、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如今在石家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领军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项目支持资金;高校毕业生最高可领5万元安家补贴;来石家庄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入驻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孵化器,享受研发设备、场地、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政策支持……

今年5月,石家庄在去年出台18条人才政策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12条含金量满满的人才新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破冰,紧扣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需求,把精准引才、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精准满足人才需求作为核心理念,依托产业链条布局人才链条,带动全社会厚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吕智临说。

前不久,河北新大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彦军又接到了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王俊红的电话。

“王书记对我牵头负责的一个科研项目和公司在建的智能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特别关心,经常询问相关进展,帮我们解决困难。”韩彦军说。

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石家庄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2432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让人才能在这里安心干一番事业。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印发《县(市、区)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任务清单》,实施人才工作月考核、季评价和年终述职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两级均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均设立人才服务中心;确定11月6日为“石家庄人才日”……日益完善的领导体制,不断创新的方式方法,激发了各地人才工作的内生动力。

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加快形成。

“放权松绑”激发人才活力

2023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郑村农民李永平收到了市人社局邮寄来的中级职称证书。“以前从没想过种地也能评职称,农业生产更有奔头了。”李永平激动地说。

李永平是石家庄市首批拿到中级职称的农民之一。今年46岁的他扎根农业生产23年来,把家庭农场从200亩拓展至2000余亩,年均培训农户500余人次,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10多万元。

“去年以来,我们打破学历、论文等条框限制,让190名像李永平一样的‘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并在全省率先对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资金、评优等支持奖励,有效激活了乡村人才资源。”石家庄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会革表示。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围绕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流动等各环节,石家庄市持续“放权松绑”,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

“多亏了天津来的专家,帮我们解决了十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华清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骨干李亚钊兴奋地说。

总部位于石家庄市的华清公司,前不久尝到了科技特派团带来的“甜头”。

叶声华院士是派驻华清公司的科技特派团团长,他是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22年,双方合作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去年,华清公司营业收入1.1亿元,实现逆势突破,较上年增长4%。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石家庄市在做好44个省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基础上,向52家有需求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团。去年以来,精准引进院士2人、“双一流”高校专家15人,转化科技成果27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58项,签订技术合同意向金额1.2亿元。

面向企业精准“派”,还要从京津柔性“引”。

“公司来电话让我抓紧报到,把和企业导师一起研究的课题尽快应用到实践中。”6月18日,刚拿到本科毕业证,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应届毕业生赵晋就收拾行囊,准备前往石家庄海山实业发展总公司报到。

今年1月16日,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在石家庄市鹿泉区揭牌。赵晋是入驻创新研究院的第一批大学生,被安排到电子信息企业顶岗实习3个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师生一起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石家庄的产业发展,也让更多像赵晋这样的大学生留在了这里。”创新研究院负责人安海龙介绍,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里常驻团队规模将达到300人,并将引入3个国家级、2个省部级共建平台,助力石家庄产业发展。

近年来,石家庄市出台柔性引才和“人才飞地”实施办法,强化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引进京津人才1700多人次,设立“人才飞地”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2.69亿元。

全面打破户籍、身份、档案和所有制等限制,畅通民营企业职称晋升通道;创建编制管理“周转池”制度,单列1000个编制,为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政策空间;从全市在编在岗干部中择优选派40名青年人才,到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和鹿泉经开区工作,促进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一项项破冰之举,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两室一厅,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我来的时候是拎包入住的。”住在石家庄市盛世御城四区人才公寓的王国通,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他在石家庄的新家。

王国通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在是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卫星导航专业部一名工程师。“我是外地人,在石家庄拿到人才绿卡后,不仅申请到人才公寓,而且在就医、交通等方面都有优惠待遇,这些措施很温暖、很贴心!”

人才绿卡已成为石家庄打造的引才聚才“金名片”。近年来,石家庄市拿出真金白银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深度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目前,已办理人才绿卡A卡1026张、B卡15034张、县(市、区)卡66840张。

根据人才绿卡政策,博士、硕士、学士到石家庄市工作或创业之日起5年内,分别可享受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的房租补助;在石家庄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使用石家庄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调整到120万元。

与此同时,该市建成投用各类人才住房10700套,投资16亿元建设高新区、鹿泉区高端人才公寓1600套,建成青年人才驿站14家,2022年发放租、购房补贴2.17亿元,累计提供人才绿卡公积金贷款3.56亿元。

人才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为让更多的“千里马”脱颖而出,石家庄市深化产才融合,强化人才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塑造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这里,我找到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新药评价中心药理部主任侯云龙感慨地说,石家庄正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迈进,给医药领域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8年,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侯云龙从德国被引入石家庄,加入以岭药业。几年来,他参与了一系列创新中药、化药研发,并筹建心血管药物研发、衰老研究及抗衰老药物研发、呼吸疾病药物研发三个高水平药物研发平台。

让高层次人才有用武之地。近年来,石家庄市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66家,依托石药集团、石四药集团等主导产业重点企业设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45家。

在引才聚才的同时,石家庄市加大本地高端人才培养力度。

2022年,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建立石家庄院士后备人才库,选拔一批具备院士潜质的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实施精准培养,给予8名院士培养对象每人每年150万元资金支持。

孙晨华是石家庄市首批院士培养对象之一。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晨华从事卫星通信、天地通信网络融合方向系统设计与研发,是我国卫星通信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之前,我觉得做好研发就是自己的全部,但参加了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座谈会后,我认识到,申报院士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事,而是关乎一座城市发展的大事。”孙晨华说,在高质量完成卫星互联网科研建设任务的同时,她和团队积极做好成果总结,加快推动创新成果在石家庄落地应用。

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正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力。目前,石家庄市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9家,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9家,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石家庄市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17项,占全省44.2%。

“我们将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吸引一批高校优秀毕业生和青年人才,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和城市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吕智临表示。(河北日报记者周洁、常方圆、李冬云、董昌)

相关

石家庄出台人才新政真金白银纳英才

领军人才最高可获一亿元项目支持资金,高校毕业生最高可领五万元安家补贴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晓超)近日,石家庄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京津冀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石家庄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科科长蒋建国表示,《若干措施》共包含12条具体措施,主要在支持政策、平台建设、引才方式、奖励激励和服务保障等五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

支持政策方面,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石家庄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或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费补助,对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生成重大项目并带动新兴产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或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资金。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学士学位毕业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博士学位研究生新到石家庄工作,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或者在石家庄初次自主创业,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分别给予学士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

平台建设方面,鼓励开发区(园区)、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建创新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5年内每年给予200万元运行经费、最高200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鼓励企业全职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每引进1名给予企业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助。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年内给予最高2000万元经费支持。

引才方式方面,对企业柔性引进的院士等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按其所付薪酬的30%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最高20万元补助,同一企业每年最高补助100万元。探索建立石家庄人才发展集团,打造人才“引育用留”全流程市场化综合服务平台,对通过机构引才、以才引才方式全职引进市人才绿卡A卡范围中的一至三类人才,每引进1名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奖励激励方面,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前三名)和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的主要完成人,每项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企业全职引进年薪超过50万元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连续3年每年按所付薪酬的30%给予企业补贴。企业用于招才引智的投入(包括薪酬等支出)实行税前扣除。

服务保障方面,来石家庄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入驻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孵化器,享受研发设备、场地、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政策支持。来石家庄实现产业化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3000万元启动资金,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集中打造人才社区和高端人才公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免费拎包入住,在市区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给予一定补助。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