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宋明春:向地球深部进军

2023-07-13 06:42: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宋明春在某金矿田考察。

【阅读提示】

我们仰望星空,也渴望认识地球。

如今,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但由于地壳岩石的阻隔和复杂的地质条件,进军地球深部尚有诸多难题亟待攻克。

在前不久举办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深部和隐伏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的主持者,是全国知名的找金矿专家、河北地质大学教授宋明春。

这项研究的意义何在?作为一位曾长期工作在山东找金矿一线的专家,宋明春为何会选择来到河北?在这里,他又将如何带领团队进军地球深部?

宋明春(右一)在某金矿矿井巷道中采样。图片由李杰提供

开辟深部“第二找矿空间”

“地球内部看不见摸不着,浅层500米的矿藏找完了,深部矿藏有没有、向哪里找、怎样找,是极具挑战的世界性矿产勘查理论和技术难题。”

6月7日,河北地质大学办公室,指尖轻轻拨动地球仪,教授宋明春打开了话匣子。

宋明春今年61岁,是国内知名的找金矿专家。不久前,他主持的项目“深部和隐伏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及应用”,用理论揭示了构造控制深部流体成矿的机理,并集成创新勘查技术,将找矿深度提升到超过2000米,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深部和隐伏矿床找矿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一吨矿石,能提炼出两克黄金,就是值得开采的矿。和我们想当然认为‘地下金矿就是一个金疙瘩’不同,很多金矿体的分布,都只是薄薄一层或一条线。”

宋明春介绍,尽管国内外找矿采用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技术,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目标地质体不明确和矿体不稳定、品位低、体积小等问题,这些技术方法在深部找矿时,其有效性常常大打折扣。

以往,国内找矿深度多在500米以内的浅层区。

深部找矿,则如同“大海捞针”一样难。

“打一个2000米深的钻孔,要花费数百万元,见不到矿就叫打了‘白眼’,钱就白花了。”

宋明春介绍,深部找矿,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破解找矿方向“查不明”、矿体位置“探不清”的难题。

拿出一张地图,宋明春的手由华北地区,向外圈画了大约南到秦岭,北至内蒙古,东到辽宁、吉林等地,西到宁夏的一大片区域。

这里,便是我国最古老的大陆——华北克拉通。

如今,借助一项理论突破,宋明春如庖丁解牛般,一点点识破这里的深部矿藏“肌理”。

“从成矿机制上来说,地球表层主要是沉积作用成矿,而地球深部成矿则不同,主要由地球内部热能导致矿床的形成,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很大一部分是由地球内部的热流体活动形成的,属于热液成矿作用。”宋明春介绍,聚焦华北克拉通,他和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热隆—伸展构造控制华北克拉通大规模成矿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爆发式成矿机理,明确了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深度形成的矿床类型。

以金矿为例,宋明春解释,在岩浆活动强烈所导致的地下热量较高的情况下,含金量较高的流体会沿断层由地下深部向浅部迁移,当压力、温度降低到一定条件,流体中的矿物质就会沉淀,形成金矿。由于断层延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系列倾角陡、缓交替变化的台阶,含金流体易于在断层倾角较缓的部位富集成矿。

随着对断裂控矿规律认识的加深,深部成矿空间、赋矿位置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就像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陡的地方不易沉积,在缓的地方容易沉积一样,地下流体在陡的地方运移比较快,不易沉淀,在缓的地方运移比较慢,流体就容易沉淀成金矿。”宋明春解释,以往探明和开采的金矿只是成矿阶梯的第一个台阶,其下还会有第二、第三个台阶。这一理论认识反映了断裂控矿的自然规律,解决了深部成矿空间、赋矿位置、找矿方向问题,揭示了断裂缓倾段赋矿、陡倾段无矿规律,开辟了深部“第二找矿空间”。

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宋明春和团队首创了以“阶梯成矿模式+精细地球物理模型”为核心,以断裂赋矿台阶为识别目标的深部阶梯找矿技术体系,构建了多深度层次矿产勘查技术,分别形成了2000米以浅和2000米—5000米深度的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不仅如此,他们还研发了三维探测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建模技术,建立了主要矿集区的3000米深度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制定了三维地质建模行业技术标准。

4月6日,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深部和隐伏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多位院士参加的成果验收和评价意见指出:该项研究“为我国向地球深部进军提供了科技引领和典型示范”。

理论和成套技术的突破,使宋明春像“伯乐”一样,拥有了一双“识矿”慧眼。

截至目前,宋明春带领团队已经发现和评价了一批金、铁、煤、钾盐等关键矿产资源。甚至,还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010年,团队承接了南美某矿区的一个探矿项目。在此之前,西方某矿业公司已进行了勘查,在几番勘查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宋明春组织团队开展了详细研究及勘查评价,奇迹出现了,他们在该地探明了一个特大型铁铜矿床。

“在我国五千万吨就算是大型矿了,我们探明的资源量,足足有二十亿吨。”宋明春自豪地说。

在4月6日召开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宋明春主持的“深部和隐伏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由李杰提供

“我充分感受到河北引进人才的诚意”

6月19日,星期一,早上7时不到,宋明春便坐上了从济南开往石家庄的高铁。

宋明春是山东莱阳人,专业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地矿部门工作,但自去年9月正式被引进到河北地质大学,在济南与石家庄之间往返,便成为日常。

“目前,我们地球科学学院1983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占69%,但60后、70后的教师却出现了空白,存在严重的人才断档。”6月9日,提起引进宋明春教授的初衷,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忠茹,首先道出了这样一番实情。

马忠茹说,虽然青年教师们成长很快,不少都承接了省级重点课题,可在承接矿产相关的国家重点项目时,经验不足、资历不够的短板便暴露出来。出于学科和学院发展的考虑,学校决定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物。

在院士校友毛景文的推荐下,宋明春走进了河北地质大学引才的视线。

“我们圈里,宋教授可是大名鼎鼎的找金矿专家。”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李杰介绍,在2011—2020年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期间,胶东地区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958吨,占全国同期的36%。在此期间,宋明春先后担任山东地矿局矿产勘查处处长、总工程师、首席专家,胶东金矿找矿的许多项目,都有他的组织和指导。

更难得的是,没有停滞在找矿实践层面上,宋明春还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马忠茹表示,这样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丰硕理论成果的专家”,正是学院所需要的。

“普通教师一般60岁退休,博导则是到65岁。”马忠茹说,虽然去年宋明春已到退休年龄,但他的理论研究却正处于“关键上升期”,不仅手上承担着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而且还有很多将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想法。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青年教师就能够尽快参与到国家级课题当中,这对学院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标锁定后,一场关于人才引进的接力也随之开始。

去年7月15日,学校领导到北京拜访毛景文院士,毛院士现场给宋明春打电话,诚邀他到河北地质大学工作;

7月26日,学校专门开会研究引进宋明春事宜;

8月4日,校长和志强带队专程赴山东地矿局拜访宋明春,就引进事宜与地矿局领导沟通交流……

河北地质大学人事处处长刘翠娥的一份材料上,清楚地记录着这样一串密集的时间节点。

“宋教授是去年11月到退休时间,要赶在退休前办好引进和延退手续,只有短短两个多月,而且还是跨省办理,当时又有新冠疫情防控,真是急死了。”

直到现在,提起引进宋明春的过程,刘翠娥直言“压力太大了”。

但令刘翠娥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真的在“最后一刻”搞定了。

“当学校把高端人才引进的事跟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汇报后,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程序上一路绿灯加快办理。”

刘翠娥说,省人社厅积极畅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简化工作流程,9月5日便完成了宋明春的调动工作。

山东省职称体系与河北省有所不同,但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破除禁锢,根据宋教授的实际成果和贡献,按照河北省职称认定相关程序和办法,10月13日一天就完成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材料审核并报送省人社厅,10月14日省人社厅专技处完成认定。

10月19日,省人社厅将工资业务办理完毕。

10月27日,省人社厅完成延退审批……

就这样,各部门业务办理一路绿灯,环环相扣,赶在去年10月底,河北地质大学顺利办完了宋明春的延退手续。

“最好的是,我们不仅把手续办好了,市里能给的政策也都给到位了。”

刘翠娥介绍,去年,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院士培养专项行动,但“5月名单就已经确定了”,令学校没想到的是,了解到宋明春的情况,石家庄市委组织部积极与学校进行了对接,在去年9月专门组织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审核相关资料,了解宋明春的科研需求和配套支持情况。

10月29日,宋明春便被增补为石家庄市院士培养专项行动的培养对象,享受科研经费、住房等多项支持政策。

“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对于能不能办好相关手续来河北工作,我心里真是没底。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手续不仅办好了,我竟还‘破例’享受到了相关支持政策。”宋明春满怀感慨地说,“这让我充分感受到河北引进人才的诚意。”

希望助力河北找矿实现突破

6月7日,在宋明春办公室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了一份河北地质大学黄金团队筹建方案(初稿)。

“团队组建起来,我的研究又能上新台阶了。”宋明春话不多,但一提起新团队,他却介绍得详细。团队有二十多人,既包括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基础学科的青年学者,还包括大数据集成、探矿工程等技术研究方面的骨干教师。

宋明春说,黄金团队的组建是学校重点推进的工作,由校长亲自协调各项工作。为了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做学术,学校还专门为他配备了科研和行政助理。

“这样的团队配备和学术氛围,让我很有信心能继续在找矿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来到河北地质大学后,宋明春更坚定了为河北地质事业作贡献的信心。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目前深部找矿成功率还非常低,急需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研究。”宋明春解释,之所以决定从生产部门来到高校,更多是看中了学校能提供的研究团队和科研条件的支持。

虽然来到河北地质大学只有短短半年多时间,宋明春已经谋划和联系了多个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相关项目。

具体到河北,宋明春和团队还正忙着申报一个项目——冀北地区金成矿系统及深部找矿技术。

这是宋明春来到河北后,希望带领团队实现重点突破的一个研究方向。

宋明春介绍,在华北克拉通的周缘分布着众多大型金矿,目前找矿突破最大的是山东,金矿探明资源量占全国的1/3左右;小秦岭地区的金矿资源量同样很大,位居全国第二。

然而,同样位于华北克拉通的河北,却始终没有实现大的金矿找矿突破。

“从地质背景上讲,根据这么多年的找矿经验和相关成矿理论推测,许多专家认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河北张家口—宣化和遵化—青龙一带金矿找矿潜力较大。”宋明春介绍,目前这些地区金矿的数量很多,但大部分规模不大,一直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

“我希望用在胶东找金矿的理论和技术,助力河北找矿实现突破。这是验证我的研究成果的需要,也是我立足河北、贡献河北的价值所在。”宋明春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朱艳冰)

■记者观察

今天,为什么要向地球深部进军

“为什么要向地球深部进军?”

这是宋明春教授见到记者时,首先主动提出的一个问题。

“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争夺成为国际局势紧张和武装冲突的根源之一。”宋明春介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18种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50%,23种矿产消费总量超过全球40%。其中铁矿石、铜和钾盐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

在当下地表或浅层矿产发现的机会越来越小的背景下,向深部要资源,提高资源储备,缓解资源紧缺,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开展大陆深部探测及第二深度空间(500米—2000米)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启动了相应的战略与项目,如欧盟的智慧勘探项目,加拿大的金属地球项目和岩石圈探测计划,美国的地球透镜计划及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和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澳大利亚的未来勘探计划等。据悉,南非和美国勘查金矿的最深钻孔分别达5422米和5071米。

进军地球深部,并不仅仅着眼于获取资源,也是认识地球深部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有专家指出,金属的富集及矿床的形成、地震的发生、山脉的隆升等,最终还是受地球深部各种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的控制。目前我们对这一复杂的过程尚不十分清楚。只有通过对重要成矿带、地震多发区进行精细探测,才能逐渐揭示地球深部的“庐山真面目”。

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开展这项工程的目的就是开展万米级特深层地质、工程科学研究,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规律,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当然,即便目前最深的钻井,跟地壳的厚度比起来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尚处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起步阶段,还有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而这也需要越来越多像宋明春这样的地质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持续刷新“中国深度”。

文/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责任编辑:吴春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