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法案|招生“名人”翻船记

2023-07-15 07:26: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先是费尽心机发展下线,诈骗学生家长“择校费”,眼看事情败露,又让下线冒充学校老师稳住家长情绪,同时还伪造了一份县领导签字的“文件”,勉励下线再接再厉。任某自导自演了一场场无中生有的戏码,使400余名家长落入了骗局,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法网——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龙门一跃,前途无量。有些父母面对生活的艰辛、竞争的压力,总认为是自己当年没能受到良好教育。于是,在孩子上学问题上不惜花重金托关系、找路子走“后门”,发誓要让自家的孩子上最好学校、受最好教育,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或神秘宣称“认识大领导”,或信誓旦旦称“想上学没问题”,谎称交钱就能择校,在这些家长身上疯狂地“薅羊毛”。近日,一起以办理入学、收取择校费为名的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任某及四名“下线”,被成安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等待入学,家长翘首以盼

2022年8月的一天,正在为孩子如何能到县城某中学读书犯愁的陈女士,突然听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去县城某中学上学的事定了,是一位姓张的“能耐人”给解决的。这让陈女士好生羡慕,于是就向这位朋友要了张某的联系方式,亲自找到张某请求帮忙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事。张某得知陈女士是慕名而来很是热情,当即报价:县城某中学需交“择校费”3.1万元。

见陈女士嫌贵讨价,张某说请示上级试试。他便与上线任某通话问能不能少收点,任某说就收陈女士2.7万元吧。张某保证不仅让孩子去某中学上学,学籍也转到该校,如果办不成分文不取、全部退还。张某一边信誓旦旦向陈女士保证孩子上学没问题,一边不断地催促陈女士赶快交钱。

陈女士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把2.7万元择校费通过微信转给了张某,然后就回家等待好消息了。后来县里的中学都开学了,可陈女士孩子入学的事依旧没有音信。陈女士每次找张某询问,张某都说上级领导说了,现在上面查得紧,让陈女士放宽心,再等两天。接下来的四个月,陈女士一直找张某联系,张某总是说上面查得紧,还得再等等。

陈女士心里老打鼓,就与家人商量,这事咱不办了,让张某把钱退了。一开始张某说这个钱都给上面的人了,后来又说这个事办成了,并说陈女士孩子的学籍已经转到某中学了。

直到学生放寒假,陈女士孩子上学的事还是没有着落。2023年1月7日,陈女士通过朋友查了一下,发现某中学根本没有陈女士孩子的学籍。再给张某打电话,张某回答说办成了,过了年绝对让孩子到某中学上学。陈女士觉得张某不靠谱,就说孩子上学的事不办了。

“什么?不办了?早干吗了?现在上学的事这么难办,都办妥了又不办了,啥人?退钱没门!”面对张某的恫吓,陈女士果断选择报警。

经查,陈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2022年4月至12月间,任某共收取414名学生家长费用,依据330名学生家长报案材料,其中315名家长共交费713.5万元。

层层加码,炒高择校要价

任某是成安县人。从2022年4月开始,其虚构自己认识大领导,有办成成安县境内学生跨片区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的能力,让高某、王某、秦某、高某某等人,替其招收学生。以县城一所重点中学、四所重点小学为目标,分别以3万元至1.8万元不等的价格收取“择校费”。一时间,任某成了招生“名人”,只要按要求交纳“择校费”,上哪所学校都好办。

为了达到骗钱目的,任某按照每名学生可以加价1000元至2000元,作为招生人员的好处费。以县城某实验小学为例,一个小学生任某收取2.1万元,经过“学托”+“学托”的层层加码,有的学生家长最后交了3.1万元的费用。就这样,高某、王某、秦某、高某某等人也跟着任某捞到不少钱。

高某可以说是任某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任某诈骗的414人中,有315人是高某这条“支线”“贡献”的。高某为了获取更高更大利益,干劲冲天,鼓励自己的下线多建层级、多拉人头。单通过其及下线王某、高某某、秦某就收取315名学生家长费用共计713万余元,获利94万余元。王某为获取利益,通过自己及他人共收取203名学生家长费用,共计458万余元,获利20余万元。高某某为获取利益,通过自己及他人共收取59名学生家长费用,共计148万余元,获利6万余元。秦某为获取利益,通过自己共收取46名学生家长费用,共计90万余元,获利5万余元。诈骗上下一体、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地下黑色产业链。

为找到更多生源,赚取更多介绍费,这些人建微信群、发朋友圈,主要瞄准办学校的班主任、办补习班的老师、社会中介等人士,看好的就是他们手中的生源信息。这些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你白帮忙,你可以在原来收取的钱上面适当加点钱,就当是给你的劳务费。”至于加多少,怎么加,这就要看这些所谓下线“托哥”“托姐”们如何“拿捏”了。

下线们“尽心尽责”地忙碌,稳坐“金字塔”顶的任某,在收取巨额“择校费”后,却未通过任何机构和个人给任何人办理过学生跨片区上学的事。其一头扎进网络赌博的漩涡,把诈骗来学生家长的血汗钱挥霍一空。

机关算尽,还是“翻了船”

这边400余名学生翘首以盼,等待着能够尽快拿到入学通知书,可眼看着学校开学没有自己家的孩子,放寒假后依然杳无音信,这些学生家长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先是追着下线要求退钱无果,接着在骗子们的“等一等”“缓一缓”“少不了你们一分钱”中渐渐失望。要想挽回损失只有报案,在414名被骗者当中,就有330名学生家长先后选择了报案。

骗子那边也没有闲着,任某眼看着自己打造的“招生大业”要翻船,便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诈骗败露,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学生家长拖到没脾气。

2022年12月初,为了稳定家长们的情绪,拖延“崩盘”时间,任某和下线高某、李某一起,利用买来的新手机卡,冒充学校老师挨个给学生家长拨打电话,进行所谓交流沟通,告知这些交了钱的学生家长,上面查得太紧,为了保险起见,既不被查出,又不被再清除,需要再等一等。

2023年1月12日,任某跟其下线张某通过微信聊天说:“我这儿有一部分学生家长闹事,你帮我个忙。明天下午两点,你到某中学充当该学校老师。我到时候给你打电话,你就出来接收户口本原件,等拿上东西你先进学校。等我跟中介们走了之后,你就拿着东西直接走就行了。”任某要求住在邯郸市里的张某冒充学校招生工作人员,现场接收学生档案。次日,任某带着高某、王某、李某和三名学生家长代表,拿着收集上来办理学籍的110个户口本和学生照片,在某中学院内,当着广大师生的面,演了一场无中生有的戏码,把根本不存在的事,演绎成了“眼见为实”。

案发后,任某毫不掩饰地坦白:“其实我的本意就是为了稳定中介情绪,也是为了应付学生家长不再闹事。”为了不让事情败露,任某可谓费尽心机。2023年1月8日,任某自己制作了一份“文件”,上面写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1090人的入学问题,附有要办理学籍学生名单。“文件”上赫然写着“呈县领导阅示”,还有“县领导”签署的“同意”两个字。任某把文件拍成照片分别发给高某、王某、李某,让他们广泛传播,并用此“文件”勉励下线,领导批给他们1000余人,他们才办了400余人,尚需努力。任某把一场滑稽的骗局,演绎到了极致。

2023年5月20日,公安机关将任某、高某、王某、秦某、高某某等5人,以涉嫌诈骗罪一案移送成安县检察院批准逮捕。面对几十本案卷,办案干警加班加点,梳理案情,甄别证据,不放过任何疑点。据承办检察官介绍,由于涉及被害人较多,该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围绕该案共同犯罪法理、诈骗罪罪名的判定以及诈骗金额的认定、关键证据的提取、资金流转走向等问题,多次研讨、核实。利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平台,多次会同公安机关召开检警联席会议,沟通案情,交流看法。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侧重如何为被害人追赃挽损,承办检察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充分听取被害人的意见,运用认罪认罚办案机制,积极引导“学托”退还被害人被骗资金,以争取减轻或宽大处理。

经过细致审查案卷、补充证据,该案件事实已基本清楚,证据链完整。高某、王某、秦某、高某某等四人在自愿认罪认罚的同时,主动上缴了违法犯罪所得。任某虽表示认罪认罚,但挥霍、赌博的涉嫌诈骗的巨额资金已无法挽回。5月27日,成安县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任某等5人批准逮捕。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检察官提醒:

随着中考、高考结束,每年的“七上八下”是招生诈骗案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识破诈骗伎俩,骗子会以“内部指标”“内定名额”“认识大领导”等说辞,让学生家长交纳巨额“录取费”“赞助费”“定向费”“择校费”。要放平心态,不要觉得孩子考得不理想,就一时冲动,花钱也要上名校。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学,不为那些骗子虚构的“头衔”和“显赫”的社会关系所动,做到思想坚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学校招生的严肃性。招生计划、招生指标都有严格规定,不能异想天开。一旦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河北法制报记者 张乔 通讯员 赵宙)

责任编辑:高小茹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