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双争”光荣榜|孙晨华:在璀璨星河织就“中国天网”

2023-07-21 11:07: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孙晨华,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卫星通信与传输专业领域首席科学家、网络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卫星通信与传输专业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多年来,孙晨华早已习惯了高强度的忙碌,凭着这股追赶日升月落的韧劲,她的履历里写满了中国卫星通信领域重要的“第一次”。三十多年来,她怀揣仰望星空的信念,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她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在璀璨星河里智造“中国天网”。

半个世纪前,孙晨华还是河北普通小县城里的一个小女孩,成天把自己埋进书山题海,成绩十分优异。1982年,她不负父母期望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无线电技术专业。可啥是无线电?她不知道。一个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孩子,连收音机都没见过。

从零开始学起,孙晨华跟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电”较起了劲,并慢慢明白了无线电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扩散和传播实现信息传递和通信的技术,而这与民生、国防息息相关。大学毕业,她被分配到石家庄的中国电科第54研究所,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研制一个单板计算机,并实现对卫星通信设备的监控。“都说摸着石头过河,可那时候没‘石头’呀。”忆往昔,孙晨华的话语中依然带着挥之不散的无奈。硬着头皮接下“烫手山芋”,她说:“别人有,咱们没有,就相当于把国家的安全拱手相让。退?绝无可能!”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孙晨华的时间维度就变了。8年、10年、15年……别人经历的精彩纷呈的时间旅程于她而言不过是一个项目的周期,以及千万次沉浸式的推演、实验、推翻重来的过程。“每天早来晚走,周末也基本都在工作,这么算下来,我等于又赚了30年!”孙晨华语气泰然:“好多人都说我太拼了,可我自己没觉得有多辛苦,趁年轻,总得干点事儿吧,既然干了,就干出个样子来。”

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算是后来者。“我们起步的时候,人家已经在赛道上跑了几十年。但事关国家安危,战天斗地的时刻,就算是头破血流也无妨!”问起卫星通信具体的作用,孙晨华曾有切肤之痛——汶川大地震。“那时咱们没有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地面通信依靠基站,基站损毁,通信网络随之全部瘫痪。”灾区打不出电话、发不出短信、更上不了网,只能靠不受地面环境影响的卫星给信号,但自己没有,只能租用国外的。“人命关天啊!这种时候被人‘卡脖子’谈条件,滋味可太难受了!”痛定思痛,她坚定了心中的目标,无论如何,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其实,早在2001年,她就已经与国外同行交过手了。

那时,孙晨华受命为某军区开展一个项目研究,其中涉及一种崭新的卫星通信体制,这个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只能依靠引进。为了确保系统顺利工作,孙晨华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展开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在外方公司提供的方案中,缺少一个关键设备。后来,孙晨华和她的团队收获了来自外方工程师的认可和尊重:“这套系统非常复杂,我们光是研发就用了20年,你们居然没有接受培训就自己把它研究清楚了,太了不起了!”

打了胜仗是高兴的事,可孙晨华的心更沉重了,她反复思考,下定决心要研制我国自主的此类通信系统。但仅仅是立项,就给了她一记闷棍。这个项目国家早就想上,一再耽搁,就是因为技术难度太大。很多人劝她放弃:“那么多前辈都没有做到的事,算了吧。”孙晨华不服输,她一边带着团队反复研究论证,一边背着电脑一趟又一趟奔赴北京,汇报、请示、再汇报、再请示……整整三年才成功立项。孙晨华说:“我们的工作需要‘预研’,立足现在,卫星通信领域前前后后至少50年的事,都必须放在心里,再难都不能停下脚步。”2011年,她和团队呕心沥血近10年研制的“双模卫星通信系统”,以十余项发明专利的突破性贡献和近5亿元的销售收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知科技必须服务国民经济。“我们要做得更加深入、具体,不仅研究‘样品’,还要形成‘产品’,更要打磨‘精品’!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

2016年8月以来,她带领团队进行了30余个预研项目的申请,其中,拿下了近20项预研课题。孙晨华谈到工作总像打了鸡血,“科研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解决难题,科研人员的底色就是迎难而上。”

责任编辑:曹秦雨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