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今日立秋|浓荫渐褪长夏收,秋天真的来了吗?

2023-08-08 06:21: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夏欲尽头秋欲初,

小凉未苦爽肌肤”


立秋

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此时

揪着盛夏的尾巴

悄悄地来了

由于余热未消,秋阳肆虐

在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

午后的天空仍在燃烧,

太阳的每一根光线

都放射着耀眼的热力

热浪扑面,酷暑难当


不过,晴热高温的天气里

早晚已有了清凉的微风

炎气蒸腾中

秋的足音已然至耳畔

难熬的闷热就要过去


就农事而言

立秋是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自然界的草木开始结果孕籽

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

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秋忙的身影

“晒秋”盛典即将在各地上演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

“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但立秋节气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而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指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换句话说,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还是会有些闷热,仲秋后天气会趋向于干燥凉爽。


立秋·三候

◎ 一候凉风至

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

◎ 二候白露生

由于午热夜凉,形成了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的大地和植物上常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产生。

◎ 三候寒蝉鸣

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仿佛在传达着夏天即将过去的消息。


立秋·习俗

◎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人们吃炖肉、烤肉、涮肉等佳肴,用以弥补夏天的身体亏空。

◎ 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据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那时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使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立秋·养生

虽然盛夏余威仍在,但一场秋雨一场寒,体质虚弱的人要避免寒气侵体、预防感冒;初秋温燥来袭,饮食应注意补水敛肺气。

◎ 勤补水,去温燥

在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多吃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物。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应季的蔬果: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梨、柿子、柑橘、大枣、荸荠等;滋阴润燥的荤食:鸭肉、河鱼、河虾等。

若只喝白开水,水分进入人体,很快会被蒸发排泄,不能完全“喝走”燥气。推荐“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即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做既能补充水分,还能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 增酸少辛,敛肺气

立秋后应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山楂等酸味水果,就很值得推荐。


天地万物,万籁有声

放缓脚步,侧耳倾听

露降、蝉鸣、风拂、雨落

均是秋声

大自然缓缓褪下夏的浓绿

渐渐浸染秋的金黄

此时春的努力,夏的汗水

曾经播种耕耘的希望

都将慢慢看到回报


愿每一个勤劳的你

都能与播种时的期待

撞个满怀!


(河北新闻网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图片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昀)

责任编辑:刘昀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