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走进河北县级博物馆|创新传播模式 弘扬大钊精神——李大钊纪念馆探访

2023-12-26 07:49: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1月22日,来自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的几位党员在李大钊纪念馆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田恬摄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由李大钊手书的对联,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1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乐亭县觅园街1号的李大钊纪念馆,在这里追忆革命先驱李大钊波澜壮阔的一生,感悟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

乐亭是李大钊的故乡,作为这片革命热土上的地标性建筑,李大钊纪念馆于1997年建成开馆,整个建筑主打黑、白、灰三种色系,显得古朴典雅。穿过纪念馆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以淡红色花岗岩镶砌而成的八根功绩柱,它们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功绩。

登上寓意李大钊38年人生岁月的38级台阶,便进入瞻仰大厅。庄严肃穆的大厅中央,立着李大钊汉白玉雕像。只见他目光坚毅,注视着远方。雕像背后的墙壁上,以浮雕形式展示了李大钊一生中重要的革命活动场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记者采访当天,遇到来自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的几位党员。他们站在李大钊雕像前,右手握拳过肩,重温入党誓词。“李大钊是信仰坚定的革命者。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党委副书记彭晓刚这番话铿锵有力。

李大钊纪念馆主要设置了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展览等,陈列相关文物、图片等1085件套。其中,李大钊生平事迹陈列展览以三个展厅九个专题的翔实资料,配以现代化展示手段和多种艺术形式,脉络清晰地梳理出李大钊的人生历程以及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丰功伟绩。

讲解员许靖雪将记者带到一对古朴的樟木书箱前。“这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了保存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书箱,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许靖雪介绍,在李大钊牺牲后,妻子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到了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现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展厅一角,一条打着补丁、泛黄的毛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关于这条毛毯,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李大钊纪念馆馆长李敏介绍,1924年,李大钊的学生罗章龙赴欧洲参加会议。李大钊为他送行时,看他衣着单薄,便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条毛毯送给了他。事后,罗章龙得知毛毯出自赵纫兰之手,屡次想要退还,终未如愿。李大钊牺牲后,罗章龙更加珍爱这条毛毯,作为传家宝留给后人。2001年,罗章龙的孙女罗雨笙将毛毯捐赠给了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使用过的茶具、花瓶,读过的讲义、书籍,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时的照片,在北京大学的薪水表,手书的《狱中自述》……这些与李大钊相关的珍贵文物和资料,让参观者对于这位伟大革命者的了解更加丰富立体。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字体苍劲有力的《狱中自述》,让人动容。

“这是复原的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大家可以看到,整间办公室充溢着书卷气息,没有任何奢华之处,体现了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就在这里成立。”伴随着讲解员许靖雪的讲述,当年李大钊学习工作、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李大钊这代人是播火者,始于他们身上的红色血脉,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继续流淌,我们要将他们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来自甘肃的参观者杨萧,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和史料前,回顾革命先烈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深刻体悟他们坚持真理、不畏生死的精神境界。

近年来,李敏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播大钊事迹、传承大钊精神,让更多人走进李大钊纪念馆,近距离感受这位革命先驱的风采,感悟他的崇高品格。“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传播模式,丰富传播载体。比如,运用演讲、舞蹈、皮影、情景剧、诗文诵读等多种形式,对大钊事迹进行传播。还会根据地域、受众不同,随时调整传播内容。”李敏表示,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史册。让更多人了解大钊事迹、感悟大钊精神,对于现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日报记者田恬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