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深读周刊·人物丨建筑师卢工返乡记

2024-02-08 08:03: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月5日,任丘市麻家坞镇北马庄村卢献仁家。这套房子是2023年由卢小军设计建造。 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摄

【阅读提示】

卢工叫卢小军,5年的建筑系苦修,科班出身;1年多的北京央企磨炼,见过世面。

他参与过很多大项目。就在同学们都谋划着怎么在大城市立足时,2015年,卢小军裸辞,成了返乡建筑师卢工。

回乡,一方面是他认准了乡村振兴肯定有他参与的空间,另一方面,他想把农村的房子注入设计元素,让民房兼具实用性和美感。

8年过去了,十里八乡都有了卢小军设计建造的民房。

“老家好像更需要我”

1月5日,阳光洞穿薄雾,二九天的华北平原还有残雪。

车子在任丘市麻家坞镇南芦庄村的小路上七拐八拐,停在一处出挑的民房旁。说它出挑,是因为仅从外观看,它与周边民房“长”得太不一样。

闭环的院墙将房子护在其中。房子从东向西有22米,排布着卧室、客厅、茶室等5个房间,间间都有大落地窗,暖阳毫不吝啬地铺在床上,从采光上这是加分项。

正房14.3米进深,一进门是宽敞又实用的客厅,向北穿过走廊是厨房。女主人张双平极力推荐放着案板的岛台,“刚搬进来我还觉得碍事,后来发现一家人围着包饺子,用起来忒方便。”

卢小军在旁边一直微笑,这可能是建筑师听到的最好褒奖。

翻盖前的老宅,张双平住了几十年。说起那栋房子的问题,她直摆手,“每年冬天,孩子们都不愿意回来,又冷又不方便。”

老宅正房的进深6米,东西6间,但华北地区的民宅多为穿堂屋,也就是一扇门管两个房间,隐私性和实用性都不强。

卢小军设计的新房,中间有走廊,南北的房间互不打扰,且每间卧室都带有卫生间。“冬天再也不用到院子里上厕所,小孙子们早就盼着放寒假回老家。”张双平说,全屋的脏水都流到院中的化粪池,发酵处理后大半年清理一次即可。全屋也用上了烧天然气的地暖,屋里能有二十多摄氏度,“和城市采暖价格差不太多。”

村里的土地大多流转承包,用来晒粮食的平顶已失去了用场。卢小军为房子设计了尖顶带气窗。这不仅漂亮,还能冬天保暖夏季通风。尖顶里还藏着一个小机关,伸缩电梯可以直达储藏间。

张双平2023年入冬前才入住,几个月下来,她瞅哪都顺眼,住着也顺心。新房引来了好几拨人参观,有一户甚至来了三趟。

卢小军围着正房转了一圈,看看有无问题需要修缮,沟通中他一口一个“嫂子”地喊,出门前扫了眼客厅后嘱咐同事,“过几天给嫂子送盆花来。”

8年前,建筑师卢工是不需要管这些的。那时的他大学一毕业就和同学们奔向了北京,穿的是皮鞋西装,参与的是大项目设计,服务的是动辄千万资金的甲方。

一头是大世界,一头是小村庄。

卢小军出生在任丘麻家坞镇北马庄村,他的老家5间正房,一度6口人住。人均面积不算小,但实际居住也没觉得宽敞。学了建筑学,他才意识到自家房子“设计不合理”。而在农村,几乎家家的房子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2012年,卢小军在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读大三,他参加了一次创业大赛,提交了《首创农村建筑事务所》的创业方案,“想让老家的房子也有设计感”。

这个设想第一次落地是2014年。卢小军的高中同学请他给亲戚家的自建房搞个设计。即便是友情出场,卢小军也特别重视,认真对待“第一个甲方”,绞尽脑汁熬出一套设计方案,还给建了模,甚至还专门回村里去看了一次施工。

可等房子装修好,卢小军发现跟最初的设计“有些不一样”,“我意识到,民房设计的需求是有的,但村民的审美和工人的施工技术跟不上。”

参加工作后,每个人看着都很忙,每件事似乎都很大,他的成就感却很小。在小村庄,他设计的第一栋建筑,尽管最终呈现跟理想中有些出入,但“甲方”伯伯住进去的欢喜让他感觉不一样。

老家的房又宽又大,但有的全屋没有窗,只是为了盖而盖。还有的自建房模板支歪了,错出来的地方能放下一个水杯。

“北京不缺我一个,但老家好像更需要我。”卢小军认为。

2015年7月,他决定,返乡。

卢小军

“别把理想想得太理想”

1月4日下午,河北乐建乡墅建筑公司,十几个年轻人有人在画图,有人在接待客户,看起来井然有序。公司还有几十名工人,但已提前放假。

8年里,卢小军的创业团队,曾经从2人到10多人又到2人。记者看到的情形,是历经了多轮起伏后的现状。人员的变化,也是返乡创业中理想和现实的撞击。

2015年7月,卢小军联合了对乡建感兴趣的本家叔叔、同专业的师弟郝魏征,组团创业搞乡建。

公司发展势头好的时候有十几人,有从北京挖回来的高中同学,还有新入伙的大学同学。“没有管理,无为而治。”卢小军自嘲,那时的他更像后勤部长,每到一个节点,就带着团队吃饭、K歌。当时有人提过,公司里不要有太多熟人,不利于管理,卢小军听不进去。

2017年下半年,卢小军他们在保定开了分部,分散了核心团队。新参与的同学在搞兼职,但在公司拿的工资还和大家一样,团队里有了怨言。公司年底亏了几十万,工资发不下去,人心涣散。

这年年底,不到27岁的卢小军头发白了不少,甚至出现斑秃。他反思之后,拿出不允许接私活等几条原则性章程。在团队里一公布,走的走,散的散,就剩下了他和郝魏征。

“别把理想想得太理想。”卢小军说,他原以为创业是一群年轻人热血做事,只要把平台搭起来,大家就能各司其职,“实际上管理是门很大的学问。”

在管理上问题频出,在公司方向上,他们也摇摆了几回。

1月4日上午,卢小军前往保定高碑店市看现场。冬季施工少,但商议项目的客户挺多。卢小军粗略统计了下,这几年他们设计建造的民房得有100多套。但这并不是他们创业之初设定的发展目标。

2015年,卢小军和郝魏征都二十岁出头,和很多创业人的故事一样,俩人合租的地方简陋偏僻,却热血沸腾。他们经常为某个点子聊到半夜,有时也因观点不同而激烈争吵。

“当时想得很大,要做乡村规划、乡村运营。前几个月,意气风发,但一直在纸上谈兵。”卢小军想起那段时光,也忍不住笑起来。

同年9月,他们勒紧腰带去云南参加了一场关于乡村建设的论坛,回来的路上,俩人都蔫了。那些乡建领域国内知名的公司或者领军人物,都在做很具体的项目。他们自问,能在乡建领域做什么?

这饼画得有点大。

经过商议,他们把公司的发展方向暂时确定为“乡村建筑+互联网”领域,但又加了一个问号。“郝工对互联网比较了解,我擅长设计。但坦白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结合,结合起来到底行不行。”

但年轻人的感觉是敏锐的。

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大鱼号等平台陆续上线后,卢小军他们借助这波互联网红利,开通了多个账号,为自己打广告。5月份,他们开了张,挣到了“建筑+互联网”的第一笔钱——为上海客户设计了一套二层的别墅方案,收入5000元。

卢小军迅速招募运营团队,专门搞线上推广,一度把订单覆盖到其他省份。2018年,公司填平了此前的亏空,团队再次扩大。

线上业务足以养活公司时,卢小军发现当地的线下业务开始冒头。“线上设计是一锤子买卖,线下业务才是强关联。之前我们在当地推广还没市场,这是不是意味着风口来了?”卢小军他们猜测。

有了前车之鉴,卢小军团队小心翼翼地调整业务方向,生怕再次搞砸了。2020年,他们接的当地业务已占80%,他尝试着组建建筑施工团队,从只出方案发展到落地交付一条龙。这回,他要看着自己的设计方案,从平面变成立体。

当年创业方案上的设想,也终于落到了地面。

1月5日,卢小军手绘的户型及平面设计效果图。 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摄

“我重新认识了乡村,也在改变乡村”

1月19日19时,抖音平台@返乡建筑师卢工开播。直播间人数只有几十个,但等着和卢工连线请教的粉丝已经排上了队。

19时45分,高阳县的粉丝麦克风被接通。这位粉丝想在保留老宅的基础上,在正南的空地上设计一套12米进深、17米宽的新房。卢小军边仔细询问对方需求和宅基地周边格局,边在纸上画出流畅的线条,20分钟内给出了一幅简单的设计图。当天的直播中,先后有5位粉丝请卢小军设计了简单的方案,每人付费20元。

“之所以收费,是想让更多人接受设计有成本这件事。”卢小军记得,2015年,他在当地接到的第一个线下设计,图纸给了甲方,但没有拿到钱,“甲方觉得图纸不值钱。”

卢小军一度觉得这是诚信问题,后来他意识到,这是观念问题。“千百年来,农村盖房都是邻居们之间互帮互助,后来有了建筑队,而且一个地域大多一种户型。突然冒出来建筑师画图纸收费,人们一时还接受不了。”他说。

“我重新认识了乡村,也在改变乡村。”卢小军说,之所以设定一些收费门槛,包括到任丘市以外的地方看现场收取上门费,也是想让甲方尊重建筑师的劳动。

一方面他用费用推广设计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免费普及建筑知识。

卢小军的抖音账号有34万多粉丝,快手账号有40多万粉丝,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领域网红。

2021年10月20日的一条视频,卢小军为粉丝解读了拉梁下为什么可以不砌砖,通俗易懂还配有现场直观画面,获得了6万多个赞。这些视频中,还有卢小军建造的漂亮民房、实用的设计等等。

“让村民接受美,先得提高审美,网络是最好的放大器。”卢小军认为。

2023年夏天,卢小军在廊坊市文安县小郭村承接了粉丝的民房建造项目。房子还没盖完,同村的村民多次围观后纷纷“下单”。最终,在小郭村同一条街,卢小军签了5户。在他看来,这就是审美带动。

1月5日,卢小军带记者到任丘麻家坞镇北马庄村看项目,迎面走来一位村民,卢小军马上减速落下车窗打招呼,口音瞬间转回方言。

在农村熟人社会,卢小军有融入,也有坚持。

2020年,卢小军第一次应客户需求,自建施工队,业务从方案设计延伸到房屋建造。最初拼凑来10位五十多岁的老把式,他们有的干了一辈子建筑,有好的经验,但也流于经验不按图施工。

卢小军现场指挥,模板没支对,拆。墙砌不直,拆。

“拆了好几次,师傅们意识到,干不对,这个事肯定过不去。他们开始自己把控质量,拿不准的来找设计师商量。”卢小军说,施工效果从最初80%的落地性,逐渐提高到95%。

最近,卢小军听说本地其他建筑队,也开始出设计图施工。

近半年,来找卢小军洽谈业务的村民客户,也多了关于茶室、儿童娱乐区、影音室、健身房、洗衣间的新设计要求。

“美丽乡村要有美的民居,乡亲们在日子过好后,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是我发挥的空间。”卢小军说。

正说着,客户的电话又来了。(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相关

北马庄村的房

房子,是中国人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之一。任丘市麻家坞镇北马庄村建于不同时期的房子,从青砖到红砖,从“金镶玉”到小别墅,折射着农村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改变。

1月5日,北马庄村,一街之隔的两栋房子对比鲜明。南侧是卢献仁的父亲盖的老宅,已有近40年,红砖平顶,入院门头上有瓷砖拼成的“春光满院”。北侧是他去年刚搬进去的新房,尖顶带气窗,门头上的字是“紫气东来”。

新房是套200多平方米的一层别墅,穿过门厅是当下流行的大宽厅,再往里是厨房和餐厅。一条东西向走廊将房子分成南北两部分,南北的房间各自有门,谁也不影响谁。打开南向一间卧室,落地玻璃、大阳台、梳妆台、床头柜以及卫生间,和城市住宅的格局已经没什么区别。

尖顶在村里的平顶房中显得很特别。“以前盖成平顶是为了晒粮食。现在,村民没了晒粮食的需求,房顶就设计成尖顶带气窗,好看,还能通风遮阳。”房子的设计师卢小军介绍,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实用和美观,房子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方便,做饭用天然气、脏水流化粪池、取暖有地暖。卢献仁谋划着,开了春,还要在院里弄个停车的地儿。

卢小军也是本村人,他家的老宅和卢献仁家的老宅都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墙体都是表层贴红砖,内包土坯,当地称“金镶玉”。“其实是当时经济条件达不到,只能表层用砖。”卢小军说。

和现在设计建造方式不同,当时农村建房主要模式是帮工。买几包烟,请泥瓦师傅们上门,垒墙、架梁、上瓦片,盖出来的房子几乎家家户户一个样。5间房,俩入户门,户户都是穿堂屋,“穿堂屋就是一扇门管两个屋,没啥隐私性。”卢小军说。

可即便这样的房子,庄户人家盖一套也很吃力。农闲时脱坯、烧砖,费尽心思让房子结实一点。卢小军蹲在一处“金镶玉”老房子前指着防潮层说,“这是苇子做的,也有用塑料布的,为了不让房子起碱,可以多住几年。但这样盖,减弱了抗震性。”

紧挨着“金镶玉”的,是一套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砖戳斗工艺老宅。

戳斗,是垒一块横放砖,再垒一块侧放砖,目的还是为了省砖。青砖之所以被红砖代替,在于前者烧制工艺太复杂。卢小军专门求证过青砖的烧制过程——黏土和制、人工制模、天然晾干、窑里烧制。秸秆煅烧十几个小时后,向窑内注水,促使砖坯迅速冷却,青色留在砖坯上。

“这叫清水砖墙,勾缝横平竖直,极其讲究。”卢小军的手划过墙面,整面墙被细腻的勾缝切割成规则的条块,很有美感。

当年,会这种工艺的老师傅们,干活时脖子上都会围一条毛巾,抹一层砂浆放一块砖,溢出的砂浆用毛巾擦掉。正是这种讲究,几十年过去了,老房的勾缝也很少脱落。

老的工艺消失,新的工艺出现。卢小军承接的新项目,工地上满是钢筋、水泥,墙体大多采用浇筑施工。“从结实程度上讲,老房子肯定没得比。”卢小军说。

不仅如此,农村盖房给了建造者很大的发挥空间。昔日,冀中南地区的“两甩袖”,冀东地区的穿堂院,都是群众在尊重环境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明。现在,农户盖房子,主动找建筑师提要求、参与设计,民宅也在舒适和美上又往前迈了一步。

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记者手记

脱下的是西装,不变的是梦想

卢小军公司新址在城郊,附近并不繁华。采访结束后记者问他,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回到县城,失落过吗?

卢小军笑着说:“太忙了,没顾上。”

最初忙着生存,后来忙着发展,采访间隙还有多个电话打进来。返回家乡当老板,并不能躺平,反而要比单纯完成手头的设计方案更忙更操心。

因为他怕稍有不慎,打碎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自己的梦想。

这几年,返乡创业年轻人的故事频频涌现。他们用所学在乡村版图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在创业路上跳出了所学——做电商的要打通采购、销售、运输、售后整个链条;搞农业的要掌握选种、管理、推销等全部环节;在乡村盖房子,也要掌握企业管理、学会打造网络IP人设。

返乡,选的是一个方向,但考验的是综合能力。

这不只是一场空间上的挪移,还有精神世界的认同。

城市的先进与便利,对照着乡村的质朴与广阔。乡村暂时缺少咖啡,但也有着更多的领域让年轻人去开拓。

脱下的是西装皮鞋,不变的是奋斗和梦想。

卢小军曾经穿着印有公司二维码的T恤衫到大集上发传单招揽客户,转回头见村民把传单收走准备当废纸卖。他字斟句酌、精心措辞的宣传语,抵不过印有男科医院广告的小扇子。

面对这些,卢小军不断复盘,不断总结。选择乡村,就要用乡村的方式融入。不管是工人不按图施工,还是甲方不支付设计费,卢小军认准了要在乡村大干一场,就得摸出一条路,想出具体法儿,从接受到适应,从适应到改变。

欣慰的是,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的政策保障,也越来越多。

卢小军说,在2016至2018年公司最艰难的阶段,是当地政府提供的免费众创空间让他们得以喘息,也才有了后面的翻身仗。

2023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保障上再加码。(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 云)


责任编辑:苏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