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270个京津项目落地发展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探索跨地区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

2024-03-05 09:26: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探索跨地区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

共建共管,270个京津项目落地发展

2月28日,在位于曹妃甸新城的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老师正在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活动。 河北日报通讯员 季春天摄

“企业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示范区和园区会很快解决,我们深深感受到两地‘一家亲’,看到企业的愿景在协同、融合发展中加速实现。”“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接,全方位做好在曹京企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2月26日,在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举行的座谈会上,北京市在曹部分企业代表,以及曹妃甸区相关产业园区负责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谋发展。

“作为京冀跨区域共建省级协同发展示范平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按照合作共建、先行先试、产业互动、协同发展原则,积极探索跨地区产业合作发展新模式,搭建桥梁纽带,做好双向服务,以共建共管机制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该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如忠说,自2014年以来,该示范区实施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22亿元,完成投资1768.81亿元。

两地干部拧成“一股绳”

——是“服务员”更是企业“娘家人”

2月22日,3名北京来的干部完成挂职任务,踏上返京之路。

“为了让示范区承接更多北京产业,他们两地来回跑,过上了‘双城生活’。”李如忠介绍,不久,会有新一批北京挂职干部前来,给示范区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京曹之缘”结于2005年。随着首钢搬迁,曹妃甸吹响了开发建设的号角,更拉开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序幕——通过大面积吹沙造地,曹妃甸工业区由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形成210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域,逐渐发展成省沿海增长极,并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这一平台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京冀两地政府的支持。2014年7月,京冀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决定在产业、交通等方面不断加强协同合作。

而这只是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开端——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明确提出京冀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2018年6月,京冀两地签署《进一步加强京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8—2020年)》,提出从10个方面加快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让示范区共建出成效,共管是关键。”李如忠介绍,在示范区管理机构获批后,京冀两地便按照“示范区管委会+建设指挥部”模式,创新性地开启共建共管机制,河北选派干部任职、北京选派干部挂职。

北京挂职干部怎么干?与唐山干部拧成“一股绳”!“大家按照‘一张图’、下好‘一盘棋’,充分发挥渠道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北京各委办局、各区、各市属企业,与唐山市、曹妃甸区密切往来、强劲互动。”李如忠说,在两地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区建立了有效会商机制、政策共引机制、创新协同招商机制,并不断完善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共同打造营商环境、共同推行资质互认。

是“服务员”更是企业“娘家人”,成了示范区里两地干部的共识。落户的北京企业对此感受最深。

“在两地干部的共同推动下,我们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曹妃甸映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林说,作为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公司投资主体为北京中恒复印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北京总部的生产、研发、品控、技术、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等部门功能已搬迁至曹妃甸。”

在刘林看来,“娘家人”带给企业的红利不仅仅体现在速度上。“在各项惠企政策叠加效应下,企业搬迁至曹妃甸完成的不光是地理上的迁移,而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刘林介绍,落户曹妃甸以来,企业陆续进行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工艺优化等,产品从产量到质量均取得质的飞跃。

2月29日,在位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的首钢京唐公司成品码头,货轮停靠在泊位上进行装卸作业。河北日报通讯员季春天摄

新老企业组成“一条链”

——“抱团发展”实现多赢

打磨声不间断,焊花飞溅,2月23日上午,春寒料峭,位于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的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忙不过来了,忙不过来了!”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制造部经理窦洪炎抹去额头上的汗珠说,当前,车间有300多名工人同时投入生产,加班加点赶制订单产品。

笔者看到,生产车间有序码放着许多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曲度各异的钢管。“我们主要生产锅炉,这些是零部件。”窦洪炎介绍,这里是北京巴威公司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新基地项目,承担了总部的全部产能,在超超临界大容量、超高参数、超低排放大型电站锅炉的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热等清洁环保设备及环保改造业务等领域的核心产品制造。

“随着国内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快速发展,自去年8月投产以来,企业订单不断,只能开足马力干。”窦洪炎说,受产能所限,订单交付时间十分紧迫。

是放弃部分订单还是延期交货?在窦洪炎一筹莫展之际,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工作人员入企调研时,提出好点子:“园区内有好多装备制造企业,它们也都具备生产相关部件的能力,何不转包一部分订单,实现多方共赢?”

在园区各方配合下,窦洪炎完成对相关企业调研,最终确定4家装备制造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搬迁到曹妃甸,没有错!”看着被逐渐“消化”掉的订单,窦洪炎开心地说,作为搬迁至示范区的一家“新企业”,成功与周边“老企业”构建起合作链条,让一份订单产生了两份效益。

从与石景山为邻,到与渤海湾为伴,巴威公司跟随首钢的步伐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转移。而对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来说,这便是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

“我们发挥首钢产业链的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巴威公司、首钢气体、厦门日上等产业链项目签约、开工、落地、投产,实现产业‘抱团发展’。”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史锡强说。

推动产业“抱团发展”,既要迎合企业需求,也要精准补齐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空缺。“我们坚持在对接中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寻找转型方向。”史锡强说,根据曹妃甸产业需求的调整,示范区招商工作人员又将目光放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高科技等新兴产业上。

针对已落户的26家央企、16家北京市属国企,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继续深挖其再投资意向,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氢能等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

两地居民共享协同红利

——北京优质资源“搬”到“家门口”

“听说没?曹妃甸新城要建北京王府井了,以后在家门口也能体验在北京逛街的感觉了!”最近,北京王府井商业中心一期项目即将在这里开建的消息在曹妃甸区百姓中广为流传。

2月23日,笔者来到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开展临建施工。“项目方案和初步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购物中心、商业街、公寓等,“我们将引入高端品牌运营服务商,打造城市新地标。”

如果说产业转移密切了曹妃甸与北京的经济往来,那么吸引北京医疗、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聚集,则拉近了京曹两地的“人缘”。

“产业协同,进一步促进社会协同。”李如忠说,为不断加快同城化进程,示范区积极对接联合北京优质资源,先后在曹妃甸创办了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中国科学院幼儿园曹妃甸园等,大力推动京冀地区在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方面协同发展。

随着新学期到来,位于曹妃甸新城东南的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琅琅读书声和课间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四溢。“2016年9月1日,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正式开学,分校完全按照本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与本校实现课堂同步,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该校校长王智介绍。

这样一所学校的设立,受益的不仅仅是曹妃甸当地百姓。“我女儿就在这儿上学。”首钢京唐公司职工李峰说,2008年他便来到曹妃甸工作,当时,除了在建的厂房,别的地方简直是一片荒原,“基础配套设施不全,让大家没办法安家,工作也不安心。”随着同城化进程不断加快,曹妃甸不仅有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还与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知名医院合作,实现与京津千余家定点医院联网直接结算,与京津30家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了同城化结算体系,让李峰在这里享受到了“北京服务”。

后来,李峰在曹妃甸娶妻生子,安了家。“如今,我成了地地道道的曹妃甸人。”李峰说。(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通讯员 王梦录)

责任编辑:苏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