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农民捡破烂伺候老母傻哥10年(图)

孝子大盘点:文安孝子延续父亲9年生命

           河北孝子历经17年找到失踪母亲

          【后续】孝子17年找娘 众网友读者伸手相帮“寻母哥”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红亮、云波)他,原本是父母和4个哥哥呵护下的顽童;他,也曾和别的孩子一样沐浴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可多年前,家庭屡屡发生的变故,让他比同龄人早早担起了支撑家庭的重担。如今,憨厚老实、疾病缠身的他,每天靠捡破烂的收入早晚伺候有病的老母和一个傻哥,从不放弃。他就是南和县河郭乡仝牌村农民宋建胜。

    早早挑起家庭重担

    走进南和县河郭乡仝牌村宋建胜家,眼前的景象与周边的家庭显得格格不入,一座由几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屋组成的小院,被周边矗立的高大新房紧紧包围;破衰低矮的土坯房里,两把陈旧老式的木椅、一张泛黄的老木桌、一座火炉和一个土炕便是家什。小院中,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厢里还放着几件卖不出去剩下的破烂。

    即使生活如此困顿,可10年来,宋建胜捡破烂之余,细心照顾着生活不便的80岁老母和患有疑难病症的哥哥。

    据村主任武占伟介绍,宋建胜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回到村里任大队干部,干了30余年。村里无论大事小事,他总是怀着一副热心肠跑前跑后,帮里帮外。30年来,他一身正气,从不徇私,当年村里打算给他报低保,他都婉言拒绝,让给了他人。在村里,说起建胜的父亲,老百姓人人都竖起大拇指,说他威望高。4年前,他染病离世,只留下三间土坯房和一间土磨坊。

    宋建胜原本兄弟5个,老大、老二都患有顽疾,英年早逝,老三做了上门女婿。老四一直病魔缠身,父亲在世时,常年躲在被窝里,从不出屋门,遇到生人总是躲躲闪闪,掩被捂脸,父亲离世后,才与母亲藏在磨坊里磨面,但也是局限在两扇木板门里。

    在宋家,宋建胜算是健康的人,可也不知何时何因,他患上了癫痫。即使如此,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哥哥,他早早地挑起了边养家边照料亲人的重担。

    冷馍凉水便是午饭

    初见宋建胜,皮肤黝黑,两手粗壮,身着绿色军装。他说,刚从废品站回来,卖了15元。对宋建胜来说,全家的收入除了4亩薄田外,最重要的便是捡破烂的收入了。

    为了能挣到更多钱,不让老母亲和傻哥哥受委屈,宋建胜常常起早贪黑,游走十里八乡四处捡破烂。一个空瓶、一张废纸、一块废铁……他从不放过。为了多省几个钱,中午饿了,他就啃上个自备的凉馒头,喝一口自带的凉开水。几年来,宋建胜一直如此。

    对自己吝啬,可对患病的母亲、哥哥格外慷慨,每次卖完废品,宋建胜总会给母亲和哥哥带来两个烧饼。今年9月,老母亲患上重感冒,住院10多天,宋建胜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给母亲治病。钱不够,向朋友借了1000元交足医疗费。“儿子好啊!儿子孝顺!”说起宋建胜,80岁高龄的老母亲一边拭着眼泪,一边不停地夸赞。

    照顾亲人是“必修课”

    骑上三轮车,出去捡破烂是宋建胜一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宋建胜有了自己的小家,可对他来说,却有一条不变的规则:每天出门前,必须去老家为母亲穿好衣服,按摩按摩母亲疼痛的脊背,帮哥哥喂完饭,才能安心出门;卖完破烂,回到村里,必须先到老家,帮母亲、哥哥整理好被子衣服,看他们睡觉后,才放心回自己家,哪怕已是深夜。就这样,几年来,宋建胜像影子一样照顾着母亲和哥哥,从来不离不弃。“最亲不过家人亲,养育之恩不能忘,一奶同胞之情不能丢啊!”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宋建胜博大深厚的爱。

 

【责任编辑:孙婷】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