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民族先锋 信仰的力量② 高文华:为革命忍痛卖子

    3

    思儿心切哭断肠

    “弟弟一定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经过多年寻找,最终传来的是坏消息,但在高鹰老人心中,却一直这样坚信着。

    贾琏的外孙女吕欣驰告诉笔者,新中国一成立,外公高文华和外婆贾琏就托人去唐山寻找孩子的下落,也曾请河北省公安厅帮助寻找,后来得知,被收养后,廖东光长到八九岁时,与养母因流行疾病先后病逝。“表哥晚年患病在长沙,神志已经不太清楚时,我去看他,他还好几次对我说,有人传说他卖掉的儿子流落到了湖南,让我和他最后一个秘书井宁帮他去找。”作为高文华的表弟,今年已90岁高龄的贾醉公曾多次在湖南各地为表哥找孩子。“解放以后,我和表哥经常见面,以前从未听他提起找儿子的事。”在贾醉公看来,直到晚年神志有些不清时,才让他帮助找儿子,说明“表哥心里一直压抑着对儿子的思念,平时埋藏得太深了,因神志不清无法控制时才能表达出来。”“母亲一和我们提起失去的弟弟,就要哭上一场,但父亲只是沉默。”高鹰告诉笔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和丈夫曾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寻找失去的弟弟,“家里人多希望他还活着,在新中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啊。”“外公外婆很喜欢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吕欣驰告诉笔者,上世纪60年代,湖南益阳老家的人曾给她们寄过一张外婆在1935年前后与两个女儿的合影,“问过外婆才知道,这张照片之所以寄回老家,是外婆怕万一自己与外公牺牲了,两个女儿没人照顾,老家人可凭着照片找到她们,帮忙照看。”

    高鹰对父母当年的举动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那一代人,受了太多苦,也做了很多今天的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因为他们总是把信仰、理想看得高于一切。”

    “廷哥生前从不愿意宣传这些事。”湖南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南丰村的廖淦中是高文华的堂弟,作为资阳廖氏七修族谱的主编,他把高文华排在了当代人物中的第一位。“从年轻时,廷哥做的那些事就是蛮轰动的。”

    廖淦中口中的“廷哥”就是高文华,原名廖湘锜,字廷干,又名廖剑凡。”

    在同辈人眼中,家境贫寒的“廷哥”虽因生活所迫12岁就辍学做学徒、当工人,但他却“很爱想事儿”。

    1922年8月,当时还叫廖湘锜的高文华报名参加了由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当时的考官后来回忆,这位当时刚满17岁的青年表示自己来学习的目的就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不种田的地主豪绅穿绸缎、搓麻将、吃山珍海味,而种田的百姓却没饭吃、少衣穿。

    带着同样的问题,1925年5月,因在长沙、益阳组织罢工失败愤而改名廖去恶的高文华又南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去学习“革命的真本事”。“由于高文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所以他用过很多化名,但最后高文华的名字却满含着为建立独立自主、高度发展、文明富强的新中华而奋斗的寓意。”唐振南说,从廖湘锜到高文华,名字的变化划出了一道我党第一代地下工作者为理想而战的人生轨迹。“他从不抛头露面,总是保持低调。”唐振南认为,以高文华的革命资历,新中国成立后,最高职务只是轻工业部副部长、水产部党组书记,1994年临终前,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授予的行政六级工资,“与同资历的人比,算得上吃亏了。”“相比死去的人,我们算是幸运的了。”秘书井宁却不止一次听高文华如是说。

    能上 能下,毫无 怨言 ,只要奉献,不图索取。

    获得这样的评语,高文华当之无愧。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河北日报通讯员 雷越毅 石科圣

【责任编辑:李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