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彝族女子流落河北唐山16年 爱心人士为其找到四川亲人

阿洛夫妻与爱心志愿者

    16年漂泊异地乡音不改 17天坎坷寻家团聚在望

    燕赵都市报记者孙亮、实习生李倩文/图

    16年前,一个落魄的彝族女孩流浪到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下三土门村,被好心人收留后结婚生子。身在异乡的她,自制了彝族的串珠配饰并一直佩戴,还不时用彝语唱起家乡民歌。由于轻度智障与语言障碍,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多大年龄,来自哪里。4月13日,燕赵都市报与保定“宝贝回家”志愿者,联手四川凉山的爱心人士,共同发起帮彝族妇女寻家活动。

    4月30日,记者获悉,她的家乡找到了!这位彝族妇女本名叫伍洛曲西,小名阿洛,来自四川凉山州大山深处一个叫“勒俄觉巴”的彝族聚居点。 

    乡音难改,自制的彝族饰物引关注

    在唐县下三土门村,阿洛总是格外引人注意,因为她那一年四季保持不变的特殊打扮——头上戴着串珠,脖子上也挂着五颜六色的串珠项链。村民们说,那是阿洛用自己多年来捡的珠子串起来的,自从戴上就几乎没摘下过。4月13日,保定阳光爱心社在该村举办捐资助学活动,阿洛是被资助孩子的母亲,她的特殊装扮吸引了志愿者的目光。

    据村民们说,十几年前的冬天,阿洛流浪到下三土门村时“骨瘦如柴”,好心的村民赵成好收留了她。赵成好一直记得刚见到阿洛时的样子,“她穿得破破烂烂,还背着一个布兜,脸上和手上都是冻疮。”因为阿洛有轻度智障,还患有癫痫,再加上语言障碍,村民们都无法与她交流。后来,在热心人的撮合下,她与赵成好结了婚,并生育了一双儿女。十几年来,赵成好一直照顾着阿洛,给她买药治疗癫痫,阿洛的身体渐渐好转,也胖了起来。

    如今,儿女已经渐渐长大,没人知道阿洛过去的任何信息,她也不能与其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就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时常会唱起一首歌。她唱歌时神情非常专注,赵成好猜测,那可能是妻子家乡的民歌。

    随后,阳光爱心社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录制了阿洛唱歌的视频,并传到网上,呼吁热心人士帮阿洛寻家。视频发出后,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其中一位彝族网友的回复让志愿者眼前一亮。该网友称,阿洛戴的串珠类似于彝族饰物,她唱的歌也和四川凉山史扎地区的彝族民歌《阿依支支》相似。

    这一发现是帮阿洛寻乡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让志愿者们格外欣喜。确定了找寻方向后,4月18日,志愿者辗转联系到彝族翻译王兵,希望能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赵耀光】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