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之刘胜墓:金玉缀合笼寒梦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8-08 07:52:06 责任编辑:孙婷

    再一件事是专门而作的文章。如果说闻乐泣诉是临机之作,刘胜为鲁国国王所作的《文木赋》,则是一篇厚积薄发的佳作。鲁王伐木作器,刘胜作文赠之,文中借题发挥,实则抒发自己的心底郁结。文中有云:丽木生高崖,巧匠不识,王子见知,既剥既刊,见其文章,龙盘虎踞,鸾集凤翔,色可比金,质可参玉,裁为用器,曲直舒卷。此文应是刘胜真实内心的一种委婉写照,丽木虽未被匠人所识,但终究还是为王子所用,可谓天生栋才终归其用。察物生情,相比之下刘胜自己的人生抱负则难以实现。当年,无论天生之才能与智慧,还是累积之见识与年龄,同为皇子与藩王的刘胜之优势似乎长于胶东王刘彻。然而,此时刘胜的母亲贾夫人已经步入中年,色衰必致爱驰,汉景帝的宠幸便集中于年轻而娇媚的王美人,她后来被立为皇后。子以母贵,王美人的儿子刘彻因此由诸侯王晋升为太子,似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留给刘胜的除了郁闷与失望之外,似乎就只有飘渺的期盼了。犹如鲁国生于高崖的丽木,期盼得遇王子的垂识。但刘胜的命运似乎不及那株丽木,既无匠人识货,也无王子知遇,他的比金参玉之文章,龙盘虎踞鸾集凤翔之壮志,都只能隐藏于酒色之中了。

    生前,皇室定律如同金玉樊笼,锁禁了刘胜的雄心和理想;死后,金玉编缀的葬衣不但未能寒尸长保,反而禁锢了一颗升仙永生之心。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无形与有形的金玉之笼,封锁禁锢了所有的期望,最终不过都是一场冰寒的幻梦。

    (四)

    时间不会因为谁而止步,滚滚逝去的历史长河一去不回头。如今,金缕玉衣静卧在省博物馆的展厅里。隐藏于湿寒黑暗的洞穴之中两千多年后,新的归宿地温馨而柔和。玉衣包裹的肉身早已化作尘土,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生前被掩藏在酒色之下,死后也没有不朽飞腾。皇子的太子梦和升仙不朽之梦,均化作泡影。但在现代文明之光照耀下的金缕玉衣,已不再单纯是一件王侯的精致葬衣,更不再是什么金玉之笼,而成为承载汉代文化丰富信息的结晶。

    汉代文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巅峰,源远流长是现代汉族文化的直系根脉,奠定了今天中华文化的基因色调。汉代文化的真实模样是什么?汗牛充栋的古籍里虽有不少的记载,但毕竟缺憾于纸上谈兵的抽象。真正生动而详实地揭示出汉代文化真容的是考古发现,考古发掘将活生生的汉代文化细节一一鲜活地展示在人们眼前。

    作为中国汉代考古重大发现的满城汉墓,其对于汉代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怎么夸张似乎都不为过分。而金缕玉衣在满城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中,当属文物翘楚。

    初观金缕玉衣,最夺人眼目摄人心魄的是精湛的制玉工艺,绿莹莹的薄玉片被黄灿灿的金丝缠结编缀成逼真的人体之形,似乎此刻其中正卧躺着一个酣睡之人。这是玉器制作工艺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代表着汉代高超的制玉工艺水平。

    但历史学者们的观察还不仅限于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葬衣,金缕玉衣主要盛行于汉代的皇室贵族中间。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墓葬习俗,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的一个侧影。这种对玉器防腐的迷信,以及对保存尸体的焦虑与渴望,集中反映着汉代人对来世登天升仙的崇信。

    以出土金缕玉衣为标志性文物的满城汉墓,无疑是一座保存绚丽汉代文化的宝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生前失意而沉湎于酒色的刘胜,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葬身的墓室,在两千年后会成为汉代文化的模本宝库。如果真如其所愿得以重生,这位中山王是否要文思汹涌,即兴作一篇《陵山赋》呢?(本文图片为资料片)(段宏振)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