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探访“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定州市吕家庄村

2014-08-29 10:09: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创] 作者:王小波 胡印斌

    一个冀中村庄的“打洋工”之路

    出国务工是吕家庄人在极端贫困状态下闯出的一条生路

    并不是每次出国都能抱回金娃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衣锦还乡钱

    都是从牙缝里省下的。身处国外的务工者,鲜有“潇洒”

  “海归”遍地走,洋房抬头见。定州市吕家庄村,享有“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的美誉,带动了十里八乡“打洋工”的热情。

  随着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境内外务工收入差距缩小,吕家庄人正面临转型的压力。然而,面对人多地少、技能相对单一的现实,空难等意外因素仍难浇灭人们出国务工的热情。

  燕赵都市报记者王小波 胡印斌

  一个家庭的三代“洋工”

  用不了多久,离家近两年的丈夫就要踏上归程。掰着手指数着日子,37岁的少妇高红(化名)脸上泛起阵阵红晕。此刻,她的丈夫李柱峰远在万里之遥的安哥拉。村民们估算,定州市吕家庄村有数十人正在非洲务工,他们散落在非洲的各个角落。“放心,我这里没事,等护照一发下来,我们就回去。”李柱峰在QQ里说,工程已经完工,归期还没敲定。定州和安哥拉隔着7个时区,夫妇俩每天通过网络即时工具聊天。

  北京时间晚上19时,正是李柱峰午休时间,他抱着从国内带去的笔记本电脑和妻儿聊天,这已成了这个家庭每天的必修课。“怎么能不担心呢?”聊及丈夫,高红眼圈微红。那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家伙,在非洲二年,他四次患上登革热,每次高红都是事后才得到的消息。丈夫患病后高热的痛苦,高红也有切肤之痛,她几乎天天催着丈夫快些回来。“这次回来后,再不让他出去了。”高红咬了咬牙,摆了一个坚决的手势。高红做出这个决定,恐怕不是第一次了。冥冥之中,这个村庄青壮年的命运,已经和出国务工赚外币捆绑在一起。

  李柱峰的父亲是李振英,吕家庄的“大名人”。1987年,北京某建筑国企员工李振英带着一帮乡亲到苏丹干工程,2年后,这批人带着大量录像机、摩托车、彩电、冰箱、洗衣机回到村里,这一“衣锦还乡”的故事,成为吕家庄人叙述出国务工历史的源头。

  成年的李柱峰,便循着父亲的脚步走出了国门。他在韩国打过3年“黑工”,新加坡、毛里求斯、蒙古等国均纪录过他的足迹。

  此刻,李振英的大孙子——— 李柱峰的侄子正在新加坡务工,身怀六甲的孙媳妇孤伶伶坐在客厅里看连续剧。

  谈及过去国外闯荡的经历,年近8旬的李振英同孩子一样,掩面走进卧室,呜呜饮泣起来。

【责任编辑:赵耀光】 探访“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定州市吕家庄村 true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hebei.hebnews.cn/2014-08/29/content_4139487.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