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残疾老哥俩贾文其贾海霞种树感动世界 向着荒山再出发

2016-06-08 08:16: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两个山沟沟里的残疾农民,居然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海霞搂着我当时就乐开了花。”贾文其感慨地说,这让他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也更坚定了他们生活的信心。“残疾人身残心不能残。只要自强自立,为社会做点事,一样能挺起腰杆。”

    感恩收获几多情 向着荒山再出发

——井陉县残疾老哥俩贾文其贾海霞的种树故事(下)

    □河北日报记者 刘荣荣

    14年前,贾文其和贾海霞在夹滩上种下第一棵树时,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自发种树这样一件“小事”,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甚至让他们声名远播,感动世界。

    一片绿,感动了世界

    杜建文是第一个“发现”老哥俩的人。

    “一个看不见,一个没有胳膊,俩人真能种出一片树林?”2014年3月,冶里村一位村民和井陉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杜建文聊天时,不经意间说起老哥俩的事儿,杜建文将信将疑,过后便拿起相机,找到了滩上。

    “我当时就惊呆了,看不见的贾海霞能爬上几米高的大树砍树枝,没有胳膊的贾文其能用脖子提水浇树,我愣着看了老半天,才想起按动快门,心里面,满是惊讶和敬佩。”杜建文回忆说。

    杜建文和二人攀谈,得知俩人12年里,扦插了近4万条枝条。“我还发现,不管干什么,这俩人都配合默契。虽然两人都有残疾,但组合起来,竟比一个正常人还灵活。”杜建文说,为探寻老哥俩荒滩植树背后的动机,他决定再去他们俩各自的家里看看。

    窑洞里昏暗无比,墙上露出了泥坯,一扒拉哗哗落土——觉得实在“进不去人”,贾文其把杜建文推了出来,坐在没有围墙的院子里说话。

    “原来,贾文其靠前些年在外演出攒下的1万多块钱,苦苦撑过了这12年,中间还为偏瘫的老父亲养老送终;而贾海霞一家三口的开销都靠妻子四处打工维持。”杜建文说,他被深深震撼了。“为了对抗命运的不公,为了改变生活的窘境,他们相携相帮,坚持不懈,这份自立自强的精神难能可贵。更难得的是,他们自发的行动,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杜建文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老哥俩的故事发到网上,唤起更多的“正能量”。

    杜建文拍的照片上网后,很快引起关注,成千上万的网友为老哥俩留言、点赞。随后,陆续有多家媒体赶来对老哥俩进行采访报道,渐渐使他们声名远播。

    因为巨大的社会影响,2014年,贾文其和贾海霞当选“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后来,老哥俩又被评为了石家庄市残疾人自强之星。井陉县作出决定,在全县开展向他们学习活动。

    “两个山沟沟里的残疾农民,居然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海霞搂着我当时就乐开了花。”贾文其感慨地说,这让他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也更坚定了他们生活的信心。“残疾人身残心不能残。只要自强自立,为社会做点事,一样能挺起腰杆。”

    绿了荒滩,瞄上荒山

    两年来,老哥俩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6月7日,坐在贾文其翻新的窑洞里,老哥俩和记者细数着政府的帮扶和社会各界送来的温暖。

    2014年4月,井陉县残联给贾文其和贾海霞送来5000元帮扶资金。那是自打俩人植树后,第一次见到“回头钱”。

    “捧着钱,我俩激动地说不出话。那时候,真的太需要钱了。”贾海霞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自己拿着钱摸索到村里的诊所,将欠了快一年的308元医药费还上了,感到卸下了个大包袱。

    拿到帮扶资金,贾文其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还钱。他的“债主”是几个关系不错的邻居,有些钱还是当年老爹住院时他欠下的。

    此后,各方面的奖励、补贴纷至沓来。评上石家庄市残疾人自强之星,市残联奖励了3万元。井陉县林业局给了1万元植树补贴。去年,政府还补贴了8000元钱帮贾文其修缮窑洞,使他得以搬进新家。

    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主动联系他们,提供帮助。

    贾文其把记者叫进屋,用脚趾夹着一把小钥匙,打开一个柜子,拿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珍藏着一封2014年4月从西藏自治区寄来的信件。

    信是这样写的:“你俩的艰辛生活让我感到非常辛酸,我作为健康人很想给你们一点帮助,收到信后请跟我联系……”

    寄信的人叫白玛玉珍,是西藏自治区嘉黎县的一名护士。从2014年起,白玛玉珍每年给老哥俩汇2000元钱,连续三年没有间断。

    “秦皇岛一个爱心团队寄来2000元树苗钱;一对不留姓名的大哥大姐送来1000元钱……”这一笔一笔,贾文其都如数家珍。

    这些关怀和帮扶,温暖着他们,也鼓舞着他们继续把树种好。不过,俩人心底总有个隐忧——万一哪天冶河涨了水,把夹滩上的树给冲了,十几年的心血不白费了吗?得知这一情况,井陉县领导及时拍板,向他们承诺:如果真碰到这种情况,县里将给予他们适当补贴。老哥俩吃下了“定心丸”。

    可他们又有些不安。“我俩就是种了一片不大的林子,社会各界却给了我们这么多。我俩该怎么报答这份恩情?”贾文其说,想来想去,他们决定“开辟新战场”,种更多的树。

    得知老哥俩的心思,2015年底,村里又将100多亩荒山无偿包给了他们。

    沿着冶里村村边的一条小路向北,经过一块块种着小麦的梯田,再翻一个小山头,就来到一片荒坡上。这里,便是老哥俩的“新阵地”。

    让更多绿色的种子“发芽”

    荒山上能种些什么呢?为心里有个谱,那阵子,老哥俩前去看了好几次。这一看,本来雄心勃勃的他们又犯了难:山上不比滩里,水源是个大问题。有股子倔脾气的贾文其不爱求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这个难题。可显然,不管是打井还是修蓄水池,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困难时刻,很多人站出来,成了他们的“眼”和“手”。

    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腾讯大燕网第一时间找到老哥俩了解情况,今年3月12日发起了公益募捐活动,仅4天时间,就为他们募集了修建蓄水池所需的6万元善款,捐款的网友多达8787人。

    善款打进了村里的对公账户,施工队叮叮咣咣忙了一个多月,一座崭新的蓄水池出现在了半山腰。

    “能蓄水100立方米呢,有了它,在山坡种树的浇水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8000多位网友,沉甸甸的爱心啊!”贾文其满怀感激地说。

    蓄水池修好了,却还是没水。山腰上倒是有个围山转的水渠,每年四次供水,供农作物轮灌用。但渠道离蓄水池最近的地方也有十几米。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后说:“要是有个大水泵,再有几十米水管,就成了。”

    老哥俩需要水泵的消息不胫而走。6月6日,水泵就“来”到了冶里村。县电力部门派人前来,勘察解决用电事宜。

    是谁送来的水泵?贾海霞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条前两天刚收到的短信。

    “得知你们种树需要水泵,我们石家庄一中8907班同学集资给你们购买了一台……”

    “发短信的人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我们知道,以后山上种满树,都有这些好心人的一份力。”说到动情处,贾海霞不禁流下了泪水。

    这是感激的泪,也是高兴的泪。过去14年,他们互为手眼,孤军奋战。而现在,越来越多人成了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种下的一棵棵树,好比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正在许多人心中“发芽”,孕育绿色的希望。

    “乡里的干部去年在河滩上种下的200棵杨树苗全活了,村里有想种树的乡亲也向我们打听经验,还有志愿者团队说好要和我们一起去荒山植树。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绿、都爱绿。要是人人都行动,你说,还有哪片荒山种不绿?”说着,贾文其把目光投向依然光秃秃的山坡,满含坚毅,满含希冀。

相关新闻

“万条柳枝终成林”——井陉残疾老哥俩种树14载感动世界

2016-06-07 17:29:28

据井陉县冶里村村支书刘彦明介绍,贾文其、贾海霞两位老人种树的精神鼓舞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植树的队伍中去,现在不少村民也开始自发种树。刘彦明感慨地说:“这老哥俩不仅仅是在种树,也是在用他们的行动育人,希望我们村以后能出现更多像这老哥俩一样的人。”

苦干14年 井陉两位残疾人上演现代版“愚公植树”的感人故事

2016-06-07 09:17:32

寒来暑往,14年时光匆匆而过,两人凭着“你借我手,我借你眼”的合作,在寸草不生的荒滩地上种下了万余棵树木,让那里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

石家庄井陉残疾兄弟“手眼相助”十四年植树上万棵

2016-06-07 08:47:51

井陉县冶里村边冶河中间夹滩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1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不生的荒滩地。村民贾海霞和贾文其,一人双目失明,一人没有双臂,十几年来,他们互为手眼,植树上万棵,将这片50多亩的荒滩变成了绿洲。

河北井陉贾文其和贾海霞:“感动世界的植树老人”

2016-06-02 16:09:42

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和双臂截肢的贾文其是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人。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