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黄河“鱼王”

2016-06-24 10:21: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晓娟
近些年来,人们亲眼看到,一些相当重量级的干部,或为政府栋梁,或为高官高管,能进步到这一天,任要职,居高位,握大权,担重责,得费多大功夫,得用多少力气,得像鳏鱼一样,不敢丝毫懈怠,谈何容易?

    ●李国文专栏●

    ■正好河滨路上,有一辆牛车经过,人们便七手八脚地将这条鱼抬将上去,满满一车。孔伋走近了看,着实诧异得不行,真是当之无愧的“鱼王”啊!谁都知道,鳏鱼是非常难得的,唯其难得,所以珍贵,唯其珍贵,所以人人都想得到它,然而,偏偏谁也捕捉不到它。

    □李国文

    鳏鱼,又称鳡鱼,是淡水鱼中的大型鱼类,据说长约两至三米,重有千斤,生长在黄河中下游,很凶悍,也很难捕捉,人称“黄河鱼王”。

    大家知道,黄河里有这种鱼,因为经常有人看到这条大鱼跳出水面,作鱼跃龙门状,很是壮观,让人惊叹万分,赞美不已。可惜,从来没见人捕获过,或者钓上来。后来,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里考证出来,人们才知道,此鱼生有一种奇怪的习性,在水下常年不闭眼睛,什么都看得清楚。所以,得一绰号,叫“常开眼”,警惕性非常高,轻易不肯“咬钩”。

    有史以来,黄河经常改道,水环境的急骤变化,必然影响这类大型鱼的生存环境,因此,这个物种比长江白鳍豚的绝灭还要早。读唐人李商隐的诗,有“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句,读宋人陆放翁的诗,有“衰如蠧叶秋先觉,愁似鳏鱼夜不眠”句,可以断定,晚至唐宋,黄河里还有鳏鱼的存在迹象。到了明清以后,鳏鱼只作为文学典故引用了。由于古代黄河,多次改道,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泛滥千余次,改道二十多次。百姓遭灾,鱼类自然跟着遭殃。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这样改来改去,水量的多寡深浅,水质的优劣高低,对于鳏鱼这样体型特别巨大,对水质要求清净的物种的生存发展影响很大。最终,黄河鳏鱼就灭绝了。

    不过,孔夫子的孙子孔伋,在卫国当官的那个时代,北去的黄河正好穿过卫国的国都,即现在的濮阳,将该城一分为二,由此掉头直奔河北,再流入海河,狂泻渤海,这是黄河改道的最北一次。那时候,流经濮阳的黄河,水质非常良好。良好的标志,就是河里的鱼很多,不但多,还不时见到鳏鱼“鱼跃龙门”的场面。在卫国这座都城里,不分早晚,都有很多钓鱼爱好者,一字排开,在河岸垂钓,成为卫国都城的一道风景。为什么卫人如此热衷钓鱼呢?因为在所有钓鱼人的心目中,他们都揣着“鳏鱼梦”。

    常来河边蹓跶的孔伋先生知道就在这汹涌的黄河水中,有这种谁也钓不到的大鱼。人的欲望就是这样强烈,越钓不上,越想钓。你越千方百计地想钓到它,鳏鱼硬是不咬你的钩。于是,孔伋建议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可惜,卫人不大愿意插手这件事情,卫人对鲁人钓鱼的形式主义,颇为反感。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连持竿应该什么姿势,垂钓应该什么位置,都得讲究形象,那自然也就钓不上来多少鱼了。孔伋虽是鲁人,但他很赞成卫人实打实的钓鱼精神,因为卫国属于二流政权,与鲁,与齐,无法相比,一是搞不了花架子,二是搞不起花架子,包括像钓鱼这样一件小事,卫人也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多大力量,就办多大事情。孔伋在卫国,经常向卫侯进言,卫侯也很敬重他,时不时要向他求教,这大概也是鲁国的孔伋,能在卫国常年呆下来的原因。

    孔伋师从其祖父的门生曾参,得其儒学精髓。后来,孟轲又师从孔伋的门人,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所以,孔伋是孔子和孟子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卫国,一方面辅佐卫侯,处理国政;一方面研究儒学,讲课授徒。闲下来,便来到河边散步,或看滚滚洪流,浪遏飞舟,或看钓鱼人钓到鱼的高兴、钓不到鱼的失落,兴致上来了,自己也坐在黄河之滨,钓上一时半刻,做一做“鳏鱼梦”,也是不亦乐乎的生活。

    有一天,在河边的孔伋,听到人声鼎沸,看到人头攒动,他也快走几步,赶过去凑个热闹。忽然,他惊叫出声——刚刚钓上来的,竟是一条硕大无朋的鳏鱼。眼睛还睁着,尾巴还动着。对于鳏鱼,他大概也就只有《诗经·敝笱》的“敝笱在梁,其鱼鲂鳏”这点书本知识,而这条生猛鲜活、能跳能蹦的鳏鱼,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不禁大喜过望。正好河滨路上,有一辆牛车经过,人们便七手八脚地将这条鱼抬将上去,满满一车。孔伋走近了看,着实诧异得不行,真是当之无愧的“鱼王”啊!谁都知道,鳏鱼是非常难得的,唯其难得,所以珍贵,唯其珍贵,所以人人都想得到它,然而,偏偏谁也捕捉不到它。请问你是如何将这条非常壮观、非常难得的鳏鱼,钓上来的呢?

    那位钓者说:我开始下钩,用的饵料,是一条鲂鱼,约有十来斤重,这分量应该不算小了。可是,我能感觉到鳏鱼碰到了,可它看见只当没看见,走了。

    不愧为“常开眼”啊!有人赞叹不已。当然了,它是“河中之王”嘛!很多人顺口呼应。

    钓者继续对孔伋说:不瞒先生说,我收起了钩,不用鲂鱼为饵,将其弃了。干脆,将刚刚宰得的半扇猪肉,挂在鱼钩上,肥肉之白之嫩,精肉之红之鲜,那是绝对可口的美味。我抛下了钩,游过来的鳏鱼,一口就呑进那大嘴里去了。

    孔鲋著作的《孔丛子·抗志第十》中,讲完了这段故事,并作了小结:“子思(孔伋)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近些年来,人们亲眼看到,一些相当重量级的干部,或为政府栋梁,或为高官高管,能进步到这一天,任要职,居高位,握大权,担重责,得费多大功夫,得用多少力气,得像鳏鱼一样,不敢丝毫懈怠,谈何容易?然而,旦夕之间,身败名裂,顷刻丕变,落马下台。昨天还声严色厉讲廉政,今朝就失魂落魄进班房。为什么呢?这就是孔伋所言“鳏虽难得,贪以死饵”的教训了,别看它眼睛常睁,终于敌不住“死饵”的诱惑,末了,必须付出他的一生为代价了。

相关新闻

李国文专栏:上善若水

2016-04-22 08:34:10

坦言自己的错,讳言他人的过,言与不言之间,徐阶庶几具有老子所谓“上善若水”的精神。

李国文:饐瓜亭

2016-04-15 11:19:17

■多年以来,熟知吕蒙正的人们,无不知道他的这座“饐瓜亭”。显然,一座凉亭,对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伊河水清,龙门山高,这亭既有他不能忘怀的穷愁岁月,也有他一步步发达起来的富贵足迹,既有他被憎被厌时,对于人情厚薄的体味,也有他被宠被拥时,对于宦海浮沉的感受。所以,他一生谨慎为官,勤勉从政,清廉耿直,体恤百姓……其实,吕蒙正最令人赞叹的,当属他敢于跟皇帝说真话的“诤臣气节”。

李国文:行百里,半九十

2016-04-08 08:31:49

语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

热门推荐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6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