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金婚夫妇的别样情人节 “我愿给你唱一辈子歌”

2017-02-15 09:53: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夫妇俩年轻时的合影。

夏颉英喂爱人吃饭。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记者蔡云雷 文/图

50年前,他是南开大学的高才生,风华正茂;50年前,她是沈阳歌声甜美的“女汉子”,性情直爽。一南一北,一细腻一粗犷,命运的线却将他们紧紧系在一起,共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如今,当年的才子已患阿尔茨海默症,神游物外,佳人也已鬓染霜雪。情人节到来,她用独特的方式陪他度过。“不管你听见听不见,我都愿给你唱一辈子歌。”

敬老院飞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月14日,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与一条街外商场里的热闹喧嚣不同,春辉养老院一片宁静。宁静里飞出一阵歌声,“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

歌声是美声清唱,俄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听着是随口唱出,轻声细语,却直透心扉。

唱这首歌的是76岁的夏颉英,此时,她边哼着歌边给爱人张正一刮胡子。“今天是情人节,咱们得收拾干净点儿。”夏颉英没有抬头,像在喃喃自语,张正一也没有回应,只呆呆地看着挂在西墙上的电视。

对此,夏颉英早已经习以为常。约五年前,张正一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夏颉英和他说话,回答她的只有沉默。只有在夏颉英凑近爱人的耳朵,大声喊话的时候,才偶有反应。

能收到回应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张正一”,另一句是“你想我了吗”。

五年前,夏颉英喊出这两句话,听到爱人喉咙里发出的模模糊糊的回应后,夏颉英总想哭:这还是我的那个戴眼镜、梳分头的张正一吗?

东北“女汉子” 和上海“高富帅”走到了一起

时间回到50年前。26岁的夏颉英是沈阳人,一头自然卷儿,顺下来俩羊角辫儿,嘴角微微上扬,有着东北人天生的直爽。比他大8岁的张正一是上海人,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农业大学,是风华正茂的高才生,有着上海人的细腻和讲究。两个天南海北没有交集的年轻人,或因工作,或因学习,都来到了保定

在夏颉英授业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两人见了面。在夏颉英的眼里,张正一干净,细心;而在张正一眼里,夏颉英泼辣,直爽。两人的性格特点竟如齿轮般咬合在一起,同时也发现了共通的爱好:音乐

夏颉英热爱民歌、苏联歌曲,当时辽宁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发现了她嗓音的天赋,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教她学习美声唱法。可惜最后考试时,在业务成绩拔尖的情况下,因为其他各种问题,她未能如愿。但夏颉英对音乐的热爱和修习从未停止。而张正一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校的教授,从小耳濡目染,喜欢欧洲古典音乐,出口都是施特劳斯、莫扎特。

虽然所好不同,经常“互怼”,但毕竟乐理相同,两人深感遇到了知己。虽然张正一父母并不同意这门婚事,但张正一自有一股“犟劲”,硬是顶住压力,最后和夏颉英走进了婚姻殿堂。

“年轻时你伺候我,老了我伺候你”

在两人相亲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插曲。“媒人在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说他大我4岁,其实他是大我8岁。”

8岁的年龄差,夏颉英自然成了被“伺候”的对象。夏颉英性子直,生活中大大咧咧,玩儿心很大,唱歌、跳舞、游泳、打球无不精通。张正一虽然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但家教很好,爱干净。两人结婚后,夏颉英除了买菜做饭,其他一概不管,干完“本职工作”,就出去玩,剩下的家务都是张正一一手包揽。

“就比方说两壶水,他一定是先喝完灌的早的,再喝灌的晚的,我拎着哪个算哪个。”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两人免不了磕碰继而吵架,但每次都是张正一先“服软”。“吵完他就跟没事儿人一样。”

时过境迁,两人的位置互换。夏颉英一边把馒头和青菜打碎,一勺勺地喂给当年那样宠她的人,一边哼着张正一喜爱的《蓝色多瑙河》。“年轻时你伺候我,你动不了了,我就伺候你,不管你听不听得见,我都愿意给你唱一辈子歌。”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