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弘扬贾大山创作精神 推动河北文学事业发展

2017-02-20 09:12: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 刘江平

河北著名作家贾大山已经离开20年了,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更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风范。他用多彩的笔触书写了时代,也用高尚的人格书写了人生的厚重精彩。2月17日,河北省“迎庆党的十九大——学大山写人民出精品”主题创作活动启动式暨学习贾大山创作精神座谈会在省会举行。座谈会上,文学界人士就总结学习、传承弘扬贾大山的创作精神,推动河北文学创作事业繁荣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礼敬人民,以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

“我只想在我熟悉的土地上寻找天籁之声。”贾大山的作品为什么至今读起来仍韵味悠长?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洋溢着对人民最深情的热爱和对生活最深切的感悟。

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是文艺作品中当仁不让的主角。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文学工作者,应走出方寸天地,走到人民中间,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用最生动的文字书写人民。

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康振海总结称:“贾大山始终把人民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喜怒哀乐倾注笔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河北文学》原主编肖杰表示:“大山长期生活在农村,他写的全部作品都是来自他的切身经历,没有一篇是凭空编造的。他的成名之作《取经》,就是取材于身边的农村基层干部。”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谈到贾大山的作品时分析:“他描绘我国北方的集市田间,笔下没有大人物,都是在土里刨食的人。他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农村生活,作品里的人物和老百姓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他写的土地最感动人。”

“深入到人民中间去,这才是真正地热爱人民。”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说:“贾大山有着最深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曾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做人民的孺子牛。要热爱人民、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珍重使命,以优秀的作品讴歌时代

反映时代风貌,振奋民族精神,是文艺作品的重要使命,文艺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创作实践、价值追求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紧紧维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贾大山身上就始终体现着这种使命担当。

李朝全表示:“贾大山没有忘记一名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总书记在回忆文章《忆大山》里就曾概括,贾大山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他是这样的一个同志,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作家,就是希望我们国家好,希望我们人民过得更幸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李建军称:“重读贾大山的作品,可以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汲取更多的经验和营养。贾大山一生都在书写时代,在当今社会看来,这种创作精神更加宝贵,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评论家王春林谈到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时表示:“贾大山的笔下很少有虚妄魔幻、不可思议的东西。虽然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但漠视现实生活、漠视时代,是不可能创作出经典作品的。想象能力固然重要,但想象不应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应该建立在深厚的现实生活经验之上。像贾大山一样关注现实生活,是我们创作者的使命。”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中国大地、燕赵热土,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感人至深的故事、涌现感天动地的人物。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就会有写不完的好故事、大文章。

坚守理想,以不懈的追求永攀高峰

贾大山在文坛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就是源于他创作了《取经》《花市》《梦庄记事》等一大批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

“贾大山说他这一辈子写短篇作品所读过的材料,可以盖高楼大厦。他每写完一部作品,都要放在褥子底下,随时拿出来改一改,改到满意以后才发表,他慎重对待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这正是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匠人精神!”李朝全说。

“我曾经无数次走进他在正定县城居住的小院,看见门口上面写着‘进取’两个大字。这是他特意请人写的。”曾经和贾大山有过多次接触的《河北文学》原主编肖杰回忆称:“他创作时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一篇稿子少了两千字。我说,‘别人都是越改越长,你怎么越改越短?’他说,‘如果再改,可能还得删两千字。’又如《梦庄记事》,里面的人和事非常生动,也非常幽默。我劝他考虑写个中篇。他说人家写的都是高楼大厦,他只能写写青砖黑瓦。他在这一点上很有主见,从不随波逐流。”

“有一次他问我,‘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我答不出来。他让我帮他找出答案,并两次来信询问。他认真的态度使我很受感动。这样的事不胜枚举。”肖杰说。

评论家李建军也谈到了贾大山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有些作家,短篇尚且写不好,偏偏要写几十万字的巨著。而贾大山是成熟而自觉地写作,他宁可用中篇或者长篇的素材写短篇。”

王春林谈到贾大山的艺术追求时表示:“贾大山真正潜心文学,甘于寂寞,板凳能坐十年冷。我认为,贾大山的创作精神给当代创作者们的启示是,只有彻底告别文学功利主义心态,才有可能脚踏实地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

崇德尚艺,以高尚的人格引领风尚

贾大山的大儿子贾永辉在当日的座谈会上回忆称:“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就是坐在沙发上喝茶,眉目自然下垂,看上去很朴实。他一生都在默默地创作,不图什么。”

“在我俩交往的二十多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最高尚的人。”肖杰说,“他为人低调、正直。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想要他的照片。他拒绝了,说自己其貌不扬,不要弄脏了人家的版面。他当文化局长多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一笔吃喝账,家属看戏也必须买票。”

肖杰感叹:“清心寡欲,这是大山终生追求的境界。他看作品里的人是向善的,绝不能有肮脏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和他的心灵一样纯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大山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二十年,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更给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精神财富。”

李建军也表示:“读贾大山的作品,你会发现真善美。他将农村生活的原生态写出来,但在最关键的时候,他能展现出教养。这就是优秀作家的特质,良心深处是清白和向善的。”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贾大山人品文品兼修的精神,正是我们怀念他、学习他的精华所在。创作者只有淡泊名利、德艺双修,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传世佳作。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