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故事】孝心所至,草样人生亦铿锵

2017-03-10 10:10: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韩小静给失聪失明的奶奶梳头。

韩小静用攒下的奖学金和借的钱给父亲右腿做了手术。

河北新闻网驻承德记者 陈宝云 文/图

从出生那一刻起,苦与难便成了韩小静如影相随的“伙伴”。在过去的31个年头,命运的狂风暴雨曾一次次将其击倒,但她总能像小草一样,一次次被雨水拍打在泥土里,又一次次顽强而倔强地站起来。

两年前,她更是放弃一所大都市高校的高薪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老家宽城满族自治县,成为一名普通教师。尽管她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到不值,但她说,家人一直是她战胜生活磨难的动力,陪伴在病魔缠身的奶奶和养父身边,是她最好的尽孝方式。

1 多次辍学又多次复学

3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南天门村的韩小静家。和周围宽敞的民居不同,她家的房屋低矮破旧,但光线阴暗的屋里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下午学校放半天假,中午一放学,我就坐班车回来了。”每次回家,韩小静都会忙得脚不着地。“父亲双腿股骨头坏死,奶奶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听不见声音,每天只能躺在炕上。家务活,基本都要等我回家才能干。”

虽然收拾家务、照顾病人让她总是很疲惫,但韩小静笑着说,“从小就如此,我早已经习惯了。”

1987年6月14日21时,韩小静出生。然而,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她,还未来得及感受父母的片刻呵护,便被人抱走了。“那时候,由于家里孩子多,我出生之前父母就答应把我送给南天门村的一户人家了。”韩小静说,当她被送到事先约定好的家庭时,那户人家的媳妇已经怀孕了。“没办法,人家又连夜打听还有没有人愿意抱养我。”一番打听后,抱孩子的人又找到了一直没有生育子女的韩景林,也就是韩小静现在的养父。

“凌晨三四点钟,他们突然来到我们家,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韩景林说,从那时起,小静就成了他的女儿。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韩小静两岁多时,养父和养母离婚了。又过几年,爷爷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奶奶、养父和韩小静三人相依为命。

58岁的韩景林说,小静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小学升初中时,因为凑不齐200多元的学费,小静自己说上学没啥意思,打算辍学到外面去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韩小静回忆说,当时,只有12岁的她和村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了迁西。“在一个理发店给别人洗头。没几天,其他人都说想家,哭着喊着要回家。所以出去五六天后,大家又都回来了。”

韩小静回家后,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奶奶苦口婆心地劝她,不管家里有多难,也会供她上学。

“奶奶说,不上学就要守着这个穷家过一辈子。只有上学,才有可能让生活好起来。”韩小静说,初中开学时,家里只凑够了学费,无法拿出80元的校服费。“我爸就从村里已经毕业的学生那里给我借了一套旧校服。”

屋漏偏逢连阴雨。韩小静读中学时,作为家里顶梁柱的韩景林双腿突然患病,经过检查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由于无钱医治,他慢慢地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韩小静中学时曾三次辍学,但每次都被奶奶和父亲坚持送回学校。初中毕业后,韩小静直接和同村人去县城打工。当收到宽城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时,奶奶又托人把韩小静叫了回来,最终再次说服她继续上学。

生活的磨砺让韩小静对知识的渴望强烈起来,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发奋苦读,最终考入邯郸学院。

2 大学时一个馒头分两顿吃

贫家的女孩儿要上大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韩小静当时未能申请到助学贷款。无奈之下,养父韩景林只能向小静的亲生父母求助。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拒绝他们(指亲生父母)给的任何东西……但实在没办法,只好留下了他们送来的3000多元学费。”韩小静说,读大学时,她学的是教育心理学,慢慢地开始理解和宽容亲生父母当年的选择。“我奶奶经常说,当时大家都穷,他们也是迫不得已,让我不要恨他们。”

韩小静说,“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家。”大一时,通过努力,她相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她又拿到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学费负担小了很多,但住宿费、生活费还要自己挣。”有一段时间,她身上实在没钱了,一个馒头要分成两顿吃。“后来,我就开始打工,中午到饭馆干活,一小时能挣1.5元,关键是管顿饭。”

为了挣钱,韩小静在校期间最忙时同时做五份兼职。图书馆管理员、钟点工、店员、家教、促销员……只要能做的工作,她都尝试过。其间,由于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她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低血压,几次差点晕倒,但从不舍得花一分钱给自己补补身体。“不怕你们笑话,我在邯郸上了四年学,但直到大四时有同学来找我,我才第一次去逛邯郸的公园,因为平时除了学习就是打工。”

听着女儿说起这些,韩景林说, “每次放假回来,她还给我们买东西。开学临走,她还会给家里留下二三百元。”最近他才知道,为了省钱,当时小静在学校从没吃过肉,买份一元的菜就算改善生活了。

2012年,韩小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读研究生后,我奶奶和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了。”小静说,每年暑假回家,她都会到地里给玉米施肥、除草、打药,寒假回家再给玉米脱粒,“因为这些活我爸都干不了,雇人干还要花钱,所以地里活我也全包了。”

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韩小静被重庆一所高校的研究所录用。然而,看到父亲和奶奶的病情日益严重,韩小静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老家宽城。

3 回家陪伴是最好的尽孝方式

回到家乡后,韩小静先当了半年大学生村官。“这样离家近些,可以照顾家人。”她说,为了治好父亲的腿,她用读研究生时攒下的2万多元奖学金和借来的2万多元,先给父亲的右腿做了手术。父亲住院期间,大小便失禁,她夜里每隔半个多小时就要起来给父亲接小便、擦身体、量体温、喂水……

父亲出院后,疼痛减少了,但由于体质弱,生活仍不能自理,奶奶也是卧床不起。韩小静每天上班前,都会给奶奶和父亲洗脸、洗手、做饭、喂饭,晚上回来再伺候两位老人吃饭、洗脚……由于两位老人长期卧床不起,为防止老人生褥疮,小静每天都会给奶奶和父亲擦洗身体、按摩,半夜她也不忘起床,定时给老人翻身、接小便,从未让两个老人穿过脏衣服、用过脏被褥。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韩小静回家乡工作后,还给家里买了煤气灶,安装了暖气,亲手垒好倒塌的院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家里的灶台就是我垒的。”韩小静说,2016年初,县教育局找到她,说职教中心缺老师,让她去当老师。“刚去县城上班时,没教课,我每天都回家。现在代课,每周有三次晚自习,所以要住校。但只要没课,我就会回家,给奶奶和父亲包一些饺子或做一些其他食物准备着,我不在家时,他们一煮一热就能吃。”

韩小静自强自立、孝敬老人的事迹渐渐传播开来。前不久,她先后被评选为“最美宽城人”和“最美承德人”,还在由共青团中央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中,与胡歌、傅园慧等一同入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名单。

其实,对于自己的努力与辛苦,韩小静早已习惯,她说关键还是要努力工作,早日还清借款,还要攒钱给父亲做另一条腿的股骨头手术,她还希望把摇摇欲坠、到处漏风的房子修补一下,让两位老人冬天不再寒冷……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