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永不妥协的文学良心

2017-05-05 11:01: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巴金先生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虽已故去多年,但其人其文一直被很多人怀念。文学评论家陈丹晨早年与巴金先生结为“忘年交”,曾出版过《巴金评传》《巴金的梦》《巴金全传》等著作。巴金之女李小林曾称陈丹晨是“爸爸的小朋友”,认为他是巴金晚年相处、交谈时间最长的人。

这本《明我长相忆:走近巴金四十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出版),悉心记录了陈丹晨自20世纪60年代至2003年这40年间,与巴金的交往过程。巴金晚年创作《随想录》,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对青年人的挚爱与鼓励,坚持独立思考等,书中均予以真实记录,那些对话和书信材料则还原了巴金晚年的所思、所言、所感。

巴金很重感情,对朋友、对文学界的年轻作家,都有一种爱护,一种亲近感。巴金日记中记录:“(1963年2月4日)上午九点一刻陈丹晨来访,谈到十一点半钟。”这就是二人的首次见面。陈丹晨形容这次巴金的谈话“就像低哑的弦琴在弹奏着一支节奏跳跃的曲子那样,在倾情诉说”。此后,陈丹晨开始记录与巴金初见、再见,及至最后一面中的每个细节。那一次巴金还带陈丹晨参观了他的家,巴金透露,他准备写一部长篇小说《群》,是《家》《春》《秋》之后的第四部,写觉慧出走以后的命运。可是,这部小说最终没有写。

在陈丹晨看来,巴金对权和钱都看得特别淡,“他写的书多,但有时候他拿了稿费就送给朋友,他把金钱看得很淡,完全不当回事”。陈丹晨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巴金文集》出版,巴金得到了很大一笔稿费,为了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第一次就捐了15万元,而那时候普通百姓的月工资大概是百十来元钱。以后巴金陆陆续续捐款、救灾等。1993年巴金告诉陈丹晨,最近在考虑后事,他说家里这些钱准备都捐出去。“我说你得给儿女留一点吧?他说不留。他说话的神态我还记得,很坚决。”

巴金告诉陈丹晨,不要迷信权力、崇拜权力,更不要去钻营。“如果你当了官,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是好事。你在出版社当编辑,应该做一个好编辑;教书,就应该做一个好老师;当官,就应该做一个好官,这些都是应该的。”这样体现巴金崇高人格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巴金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巴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例如,“他总是念念不忘写作,只要有可能,他就拿起笔来写,无论手怎么颤抖,不听使唤,他也要写”。

巴金去世的那天,陈丹晨飞往上海,见了他最后一面。医院院长说,巴金的身体虽然很多机能已经衰竭,但是他的心脏依然非常顽强地跳动着,像这样已过百岁的老人,有这样坚强的心脏,非常少见。陈丹晨想起巴金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对他影响至深——“我虽不能苦人类之所苦,而我却是以人类之悲为自己之悲的。我的心里燃烧着一种永远不能熄灭的热情,因此,我的心就痛得更加厉害了!”

这是一个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真实的巴金。永不妥协的文学良心,值得人们尊敬!(艾里香)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