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乌龙犯罪记录”难消除背后是权力不作为

2018-05-24 09:20: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南33岁的胡红岩觉得自己得了一种心病。心病的根源是她身上“绑着”的两个案底,其中一起刑事案件的案底仍未消除。按照警方的说法,这是因为一名陌生女子曾盗用了她的身份信息。5年来,胡红岩通过多种渠道催促公安机关删除关于她的“犯罪记录”,但目前仍未如愿。(据《新京报》5月22日报道)

多次在乘车或住宿时被警方拦下询问,因为“犯过事儿”无法通过政审而不得不放弃公务员考试……自身份信息被盗用后,莫名背负的“犯罪记录”给胡红岩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然而,为了消除这一“乌龙犯罪记录”,胡红岩进行了前后长达5年的奔波,却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为何消除“乌龙犯罪记录”如此之难?按照当地警方的说法,必须有假胡红岩的真实身份信息,才能删除真胡红岩的“犯罪记录”,因假胡红岩在刑满释放后就杳无踪迹,无法获知其真实的身份信息,所以“犯罪记录”纠错一事就一直悬而未决。

难道找不到假胡红岩,真胡红岩就要一辈子蒙受不白之冤?很显然,当地警方的说辞,是极不负责任的。其一,造成“乌龙犯罪记录”的过错不在真胡红岩。由于当地公安机关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没有履行好调查、核实的责任,“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所以让真胡红岩蒙受了冤屈,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二,在出错后,找到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者,是当地公安机关的职责所系,不能因为找不到假胡红岩就不去纠正错误,更不能以“案件从胡红岩身上删除了,不就等于盗窃案不存在了,谁来担负这个责任”这种借口让清白的胡红岩一直“背锅”。可以说,当时的办案人员没有核实犯罪人员的真实身份就结案,显然属于一种不作为的行为;出现“乌龙犯罪记录”后又不及时纠正,更是对无辜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乌龙犯罪记录”难消除背后是权力不作为。虽然在媒体曝光之后,胡红岩的讨清白之路迎来转机——当地表示,公检法三家已经在沟通此事,公安局已经启动信息比对工作,将尽快纠正有关胡红岩身份信息核查中出现的错误,但这一事件决不能以消除“乌龙犯罪记录”了结。有关部门应对案件相关责任人的不作为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如此,才能更好维护司法的权威和公平正义,避免让更多无辜者成为下一个胡红岩。(丁家发)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