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行走大运河】运河南皮涌“香涛”

2018-06-22 07:05: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香涛文化广场的弧形文化墙,该墙一侧为记录张之洞生平的铜雕。 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手记】

大运河承载着人类古老的文明,留存着宝贵的文化记忆,也孕育了两岸人民的风骨与情怀。南皮,东临波涛汹涌的渤海,西依千年流淌的大运河,运河水的润泽滋养,使南皮才俊辈出,宛若高山峻岭,绵延不绝。其中,张之洞便是一座山峰。

沧州南皮,像一粒古老的种子,深埋在文脉深厚的冀中平原,寂静而顽强地生长着。大运河用她宽阔的胸襟拥抱着这片广袤的沃土,赋予其独特的色彩与风韵。厚重的历史,让南皮名人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文韬武略之士。不久前,记者小分队行走沧州大运河自沧州一路南下来到南皮,自然是要造访和拜祭一下名震古今的历史文化名人张之洞——“张南皮”。

微雨过后,碧空如洗,南皮县城西南,茁壮的庄稼簇拥着一条笔直平整的乡间小路,张之洞墓园就坐落在小路的尽头。墓园坐北朝南,占地15亩,是一处仿古园林式建筑。门前一对高大的汉白玉石狮坐守两侧,威猛霸气。朱漆门框,上方悬挂着作家王蒙题写的“张之洞墓园”牌匾。推开朱红色大门,甬道两旁塔松肃立,引领着我们来到园内的张公祠。祠内塑有张之洞坐像。只见他长髯垂胸,目视前方,一脸凝重。塑像两侧陈列着张之洞的生平图文、书法著作以及后人诸多关于他的编著。绕过张公祠,但见一座高3米的坟墓,张之洞的遗骨就掩埋于此。

燕赵风骨护国魂。祖籍南皮的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清时期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而“张南皮”这一称谓则来源于他的祖籍南皮县。张氏祖辈在明宣德年间由山西迁至泊头,繁衍生息,其中一支来到南皮,世称“东门张”。“东门张”族内人才济济,多人出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张之洞家族自他以前曾四代为官,都以清廉著称。张之洞出生时,其父张锳任贵州兴义知府,张之洞的童年是在贵州度过的。1850年,张之洞返回家乡南皮,靠着扎实的学识,考中秀才;1852年,他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1863年,张之洞26岁时考取进士第三名,授职翰林院编修。仕途的大门自家乡南皮向他缓缓打开……张之洞一生致力于办教育、做实业、练新军,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曾评价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1909年,张之洞在北京病逝;1910年,归葬故乡南皮双庙村,回归大运河畔那一片难以割舍的故土。

尽管张之洞去世已有百余年,但他面对阻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抓住机遇、励精图治的精神依旧激励和影响着后人。

73岁的南皮县南关村村民张执信守护张之洞墓已有十年。翻开他保存的《张之洞墓园来访登记表》:北京、武汉、上海、南京、广州……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海外侨胞都不远千里前来祭奠、缅怀,足见人们对这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巨人的尊崇。

时光流逝的印记中,思想的价值历久弥新,润泽后世。如今,在南皮东门张氏家族中,仍普遍使用张之洞所手书的“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这二十个字来起名排序,不相识的族人,一听名字便知彼此辈分。这二十个字也成为张氏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准则,铭刻在每一位东门张氏后人的基因之中。张之洞家训中“齐家、报国、立业、修身”的要求,不仅在家族后人中广为流传,也逐渐成为南皮这方水土多数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张之洞墓园西南不到一公里就是南皮第一中学。它的前身是张之洞捐资修建的慈恩学堂。1904年初,张之洞回家乡南皮祭祖,看到家乡教育落后,决定捐出朝廷的赏银和往年积累的廉俸二万余两白银,在家乡兴建新式学堂。他在《咨直隶督院捐建南皮学堂请奏明立案》中说:“本部堂本籍南皮县,亦经开设学堂。惟思敝县地处偏僻,风气尚未大开,人才成就宜广,若专仰地方官长筹款兴办,寸衷究有不安。”慈恩学堂于1907年竣工,实行张之洞拟定的“癸卯学制”,学习内容包括代数、物理、化学等。一时间,学堂呈红火兴旺之势。正是张之洞心系家乡教育,才使南皮教育有机会改变以私塾、书院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推动了南皮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历经百年风雨,张之洞开启家乡近代教育先河,惠泽当时,恩及后人的历史功绩,仍被南皮人津津乐道,代代传诵。如今,南皮第一中学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敬重张之洞,在校内竖立了张之洞雕像,以纪念和赞颂他重教之功和兴学之举。搜集、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从慈恩学堂到南皮一中》,使得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和家风魅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运河之风蕴含着开拓者的思想,运河之水承载着燕赵文韵。南皮名人辈出,汉代名臣隽不疑、西晋开国功臣石苞、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北宋名臣贾黄中、晚清重臣张之万和张之洞、近代民国开国元勋鼎威将军刘之洁、津南农民自卫军司令张隐韬、现代著名作家王蒙等等。如今,大运河畔的南皮,正在开发利用历史馈赠给今人的这批珍贵精神文化财富。香涛公园、张之洞纪念馆、张之洞书画院、石崇宅遗址、绿珠楼遗址……南皮人正在思索如何进一步依托历史名人的“文化效应”,展现南皮悠久古韵,传承文化精神风范,让这笔来自历史的巨大财富,惠及当代,泽被后世。(记者肖煜、刘萍)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