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美丽河北 人文之美|麻乡纸歌

2020-07-24 05:24: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纸人作品

纸歌声声

蔚县农谚说:“八月秋忙,绣女上场。”蔚县的刺绣历史悠久,旧时蔚县的姑娘们相亲时都先要看绣品,绣品的好坏经常是衡量其心灵手巧程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妇女出嫁时也要随身带上自己的绣品以显示自己的刺绣技艺和娘家陪嫁的丰厚。因此,她们一般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捻针纫线、描龙绣凤,蔚县因之有众多的刺绣能手。她们所绣的绣品图案复杂、走针富于变化、针脚整齐熨帖、配色鲜艳明快,有的绣品雍容艳丽,有的则轻淡雅气。

蔚县旧时妇女们所穿的对襟衣服没有明袋,所以都在腰间系着一个小巧别致的草口袋,大小相当于九空窗的一个窗空,上面有精美的刺绣或布贴,大部分图案都和窗上所贴的剪纸花卉类似——莲花、梅花、牡丹、犀牛望月、耗子偷葡萄、三阳开泰等,也有一些还扎上吉祥话,再往里面整整齐齐地放入一小沓黄麻纸,然后系在腰间。有意思的是,蔚县旧时姑娘相亲都先要看绣品,这草口袋、绣花鞋绣不绣得来、绣不绣得巧就成了褒贬姑娘的一项重要内容。蔚县现在的老妪回忆起来笑称当时对于草纸的这般细心打扮为“爱耍”,恐怕再没有谁肯狠狠地下了功夫将这装草纸的口袋也弄得如花似玉、如同个宝物般的了。除了草口袋外,她们的刺绣制品主要还有:荷包、腰转子、胡梳套、烟口袋、鞋垫、灯罩、笔套等,爱绣的图样有“卧虎听松”“喜鹊登梅”“龙凤成祥”“耄耋富贵”“鸳鸯戏水”等。刺绣的兴隆使得剪纸花样的制作异常繁荣。

由于俗厚风淳,蔚县从县城到村堡历来讲究红白喜事的场面。

喜花是婚嫁喜庆时装饰室内和各种器物所用的剪纸。等村堡里有了嫁娶喜事的时候,新娘坐着迎亲轿子过河时,轿子下面要贴张红纸,说是可以避免河水冲走喜神。燃了红烛的喜房里、屋顶上也贴满了剪制的各式各样的喜花、团花和顶棚花,那红艳艳的颜色衬着新娘同样红艳艳的赧颜和满屋子红通通的喜气,格外喜庆。旧时,蔚县住房均要用苇秸或高粱秆纵横交织成顶棚,再糊上两层麻纸。逢办喜事时,这些顶棚上都要贴上顶棚花、四周贴角花用作装饰。另外,喜房中的喜橱、梳妆台、洗漱用具、喜碗、喜盆等器具上也贴有剪纸,用象征、会意、谐音等语言文字的特点来表达福、禄、寿、喜等寓意并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

在蔚县过白事所需的纸人、纸马、金山、银山、金斗、银斗、库殿等纸扎以及纸挂子、纸幡子、灵牌牌位花等也都需要用纸剪贴制作,于是便有了专以做纸扎或阴阳花为生的纸扎艺人。纸扎艺人经常使用的工具也是刀剪等。纸扎的制作中有许多类似于剪纸的技法,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剪纸。做纸扎的艺人往往能剪善刻,画青轿棺罩、画棺材头样样精熟,他们所剪刻的阴阳花也属于剪纸的一种。纸扎艺人制作这些阴阳花时除了使用剪刀外,也常用刀子刻。刻阳花时,在纸面上去线留面;刻阴花时,去面留线。蔚县窗花草创时期的吕家就原本是做纸扎的,也刻窗花;蔚县白乐镇东高庄村的名纸扎艺人刘秉衡既是一位纸扎艺人又是一位做窗花的好手。他的纸扎做得惟妙惟肖,单是纸花就能变化出卷丝菊花、莲花、月季花等二十来种,花瓣颜色深浅搭配适宜,再配衬上青麻剪成的花蕊和绿茵茵的花叶,活活脱脱得几乎能以假乱真。同时,他自己又是一位技法娴熟的窗花艺人,能用剪刀随意剪出各种自然生动的花草图案,还能用刻刀刻出简朴粗犷的作品。

除了旧时被学堂里的先生逼着老老实实地写仿影外,大大小小的纸张也是这些孩子手中最简便的玩具。堡里的孩子们有时候不喜欢冬天,他们总想着夏天可以光了腚像鱼一样整天泡在村堡近旁壶流河水里。而在冬天,壶流河被冻得结结实实,像一块硬邦邦的冰坨坨,再也不能用肌肤去和它亲热了。川里的风冰冷冰冷地从大山那边翻过来,小小的村堡也冻住了似的。

于是孩子们总眼巴巴地盼着春天,春节里的炮仗声刚刚收住尾音,孩子们的手里就赶着早儿地转起了呼呼作响的纸葫芦(风车),鞭子底下开始放起了滴溜儿打转的春牛牛(陀螺)。而当北方的春风越涨越满的时候,他们又自己用纸折出各式怪模怪样的纸风筝,把村堡头顶上蓝莹莹的天空弄得挤挤挨挨,那些普普通通的纸玩具却能使这些乡间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打发掉一天的时光。再过一段时间,等壶流河两岸的春天越发暖和得懒洋洋的时候,就会有手艺人将一叠麻纸拍成纸板子,再用大白一刷、各色色笔一画,开了脸后做成纸脸谱和纸拨不倒在四乡八镇热热闹闹的庙会或集市上出售。那时孩子们随了爹娘去赶集赶会,回家时手里便会又多了两样稀罕得舍不得放下的纸玩意儿。

村堡里的人家恪守着祖祖辈辈祭祖扫墓的习俗,他们清明扫墓,中元上坟,十月朔焚寒衣,大年初二祭祖上坟。临到这祭祖的日子,堡里手巧而孝敬的人们便开始自己折制纸供品,旧时他们特意买来黄表纸折成信封状,中间夹上三个金片片、三个银片片做敬神用的黄纸;把白色的古莲纸折成十字形,中间夹上两个金片片、两个银片片做祭祖用的白纸,还会折上一两库金元宝、银元宝。女人们还托了一早进城或到镇上办事、进货的人,顺便给捎上一两样彩色纸,盘算着给故去的老人裁纸衣裳。在秋季祭祖的日子,堡里的乡民往往一大早便提着篮子装着他们供奉了一夜的供品去祖上的坟地跪拜、祭奠。那时,初秋壶流河两岸的清晨已透着渐深的凉意,催得人早早地穿上了夹衣,而田野里栽种的向日葵正把满川染成黄灿灿成熟的颜色。在初秋安详的日子里,在这一年里最为殷实和丰腴的季节里,村堡里的庄户人同样用纸预备下了对这一片古老乡土先祖们的祭奠和追思。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