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内科医生范力华:把一生“嫁”给了医院

2020-07-30 05:21: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捷新友谊博物馆中收藏的范力华资料图片。图中,范力华正给患者理发。 河北日报记者白云翻拍

小患者出院时,想跟着她生活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医院住院部,住院患者刘维芳手上埋着针管,听说范力华再次住院的消息,这位70多岁的汉子噌一下坐直了,“这么好的医生,怎么会……”

1979年,刘维芳担任中捷友谊农场四分队11队党支部书记,没日没夜带着队里搞生产。12岁大儿子刘拥军在北京诊断为骨髓炎、败血症,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说实在不行就得截肢。

“孩子身上的脓包从小腿一直长到胸口,我和孩儿他妈不光没时间照顾,也没有钱。”刘维芳回忆,41年前,他把孩子接回来送到中捷农场医院,主管医生就是范力华。

刘维芳还有一个11岁的小儿子,他只能隔十天半月到医院去看看孩子,治疗并照顾刘拥军的工作都是范力华在承担。

治病救人是范力华的本职工作,但照顾患者本不是。时隔多年,刘维芳依然情绪激动,“那时真顾不上,养孩子不像现在这样精细,现在想起来,真是欠人家范医生太多。”

两年的治疗中,刘拥军想家了,范力华就带着他住宿舍,还给刘拥军上文化课、理发、剪指甲,以至于刘拥军要出院时,不愿意跟刘维芳回家,非要跟着范姨生活。

2019年1月,范力华第一次手术时,刘维芳带着儿子和孙子全家到医院看望,“一个好医生,救了一家人啊。”

刘福华摆摆手说,类似这样的事情,范力华干了太多。他掰着手指数,范力华给病号打饭、洗衣服、掏大便,“同样是医生,很多工作我干不来。她干的活,有的是护士的工作范畴,有的护士也无需负责。我们那个年代正在学雷锋,学张思德,范力华是学得最认真的,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人。”

上世纪的中捷农场医院同时服务附近的农户,吸引了沿海十余个村子的村民到这里看病治疗。

当时院方考虑到方便群众,开设了出诊服务。医院有固定电话,群众有急病来不了,家属就来接医生上门看病。

有一次,范力华值夜班时接到附近一所学校的电话,一名女生肚子疼,要求医生出门诊。范力华背上药箱打着手电赶过去,敲了好几个宿舍门,才看到和同学玩得挺好的女生已经没事了。黑灯瞎火又走回医院,范力华委屈地把药箱往地上一扔擦起了眼泪。还没等发泄完情绪,新的电话又来了,“你是医生,有患者就得去,不能讲条件。”范力华眼泪没干又出诊了。

医生出门诊,没有交通工具,有时家属骑自行车到医院接,有时就需要医生背着药箱走过去,但范力华从不让患者家属送,“人家家里有病人,送你一趟耽误工夫。”范力华总爱站在对方角度想。

这一点,杨俊杰也深有体会。他回忆,有上年纪的患者来看病,开完药之后,范力华瞅一眼对方腿脚不利索,就撂下听诊器说,“你在这等着,我给你拿药去。”

“其实,她和患者差不了几岁,她就是个热心肠的人,能帮上的事儿绝对不看着。”杨俊杰感慨,有的患者到了下班时间匆匆进门诊,范力华从来没说过“不”字,看完病,还得等患者拿着化验单回来,拿完药走了她才下班。

范志凌现在是沧州渤海新区中捷医院的皮肤科医生,从上班第一天起,她就头顶“压力”,“有患者看病时聊几句,一说是范医生的侄女,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所以范志凌努力学着范力华的样子,态度好、服务好,生怕坏了范力华的名声。

范力华生病前,黄骅市骨科医院每个月都会举行职业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主讲人就是范力华。

黄骅市骨科医院前院长闫京奎回忆,范力华的培训以及以身作则,对医院年轻医护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可能有人对范医生的一些做法不理解,但是有个标杆在那里,就会起到带动作用。”(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