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闻纵深|“卫星工厂”如何助力“唐山造”

2020-11-19 04:43: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是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效果图。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阅读提示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唐山的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距9月1日开工时间过去不足100天,该项目地下工程已经完成,即将进入钢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一期工程建成后,将拥有年产100颗卫星的研制生产能力。

作为中国首批民营卫星企业,九天微星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引入卫星制造领域,发力在唐山打造全球领先的“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卫星制造与研发基地。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催化下,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前景。九天微星布局唐山,也让当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多了一份期待。

这是九天微星互联网卫星在轨效果图。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批量化生产50至700公斤级卫星

11月10日,唐山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操控机器进行褥垫层基础施工。

“我们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地下部分’施工已告一段落,533根可变强度桩施工全部完成。”唐山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部凡介绍,目前,项目正重点开展工程静载检测、桩标养试块质量检测工作。根据工程进度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作为中国首批民营卫星企业,九天微星将在我省唐山和四川宜宾分别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载荷自动化生产线,并强化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速地面终端产品投产。

在唐山建设的项目,2月份签约,9月1日开工。部凡说,唐山“卫星工厂”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全球领先,“我们打造的是脉动式智能化卫星工厂”。他们要在唐山打造全球领先的“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卫星制造与研发基地,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

在项目规划展厅,“卫星工厂”的模型可见其未来模样——仓储物流区、生产组装区和整星试验区构成了工厂的三大核心区域。

“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0颗卫星的产能。”部凡介绍,唐山“卫星工厂”将装配国内首个脉动式卫星智能生产线,可确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况下,灵活批量化生产50至700公斤级卫星。

据介绍,高科技工厂处处体现出智能化。

在仓储物流区,通过智能化管理,将确保每个零部件都拥有唯一的“身份证”,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在生产组装区,全程使用AGV搬运机器人和自动组装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从而提高工艺精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为适应订单量和卫星型号的变化,生产线还采用柔性化布局,可实时调整产量和工艺,自由适配不同卫星的生产,最大限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卫星经过生产组装区的合装步骤后,已初具雏形,将在整星试验区进行热试验测试、载荷天线安装展开试验、太阳翼装配及展开试验、力学试验等一系列严苛的大型试验考核。

部凡介绍,所谓“卫星工厂”,并不只是生产制造,而是将制造与研发深度融合,既是卫星整星总装生产基地,又是卫星技术与应用研发实验室。

“我们将依托在卫星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积累,积极开展下一代通信系统及平台的设计研制,推动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研发和行业示范应用拓展,为‘卫星工厂’提供高科技、低成本的技术成果转化。”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彭媛媛说。

希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九天卫星工厂,未来大有可为。”在该项目规划展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的题词摆在醒目位置,寄托了他对项目和行业的厚望。

“大有可为,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彭媛媛表示。

多方信息表明,这是个值得期待的产业领域。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6G概念及愿景白皮书》,5G时代仍将有80%以上的陆地区域和95%以上的海洋区域无移动网络信号。同时,5G的通信对象集中在陆地地表10千米以内高度的有限空间范围,无法实现“空天海地”无缝覆盖的通信愿景。

“要想把这些地方置于监测之下,需要数量可观的低轨小卫星——在距地球表面500千米至2000千米的空间内,通过卫星实现实时监控和信息回传。”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认为,建设覆盖更广、带宽更大、时延更低、可靠性更高的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的有益补充手段,是弥补全球数字鸿沟的关键。

这样的小卫星,正是九天微星这种民营企业的主要产品。

在谢涛看来,未来3至5年,国内的互联网卫星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百公斤以上通信卫星的批量化生产将成为行业刚需。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新注册1128家,同比增长158%。以低轨通信卫星为引擎的中国商业卫星已拉开密集建设的序幕,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制造细分产业会先受益。卫星运营及服务,以及衍生的车联网、地面设备也蓄势待发。

“以前,基本上是体制内做卫星的总体,剩下有些边边角角给民营企业去做。现在,我们一家民营公司来做卫星,体制内的一些单位来为我们做服务。”面对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迎来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谢涛坦言,短周期、低成本互联网卫星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全产业链急需解决的第一大需求。

在唐山建造的“卫星工厂”,以其年产百颗卫星的产能,成为九天微星降低卫星制造成本的重要一步。

除了企业,唐山当地也看到了国内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并为此积极布局。

不久前,北京旷烨投资集团等5家企业,就唐山市国际航空航天产业示范园项目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至5亿元,落户城南经济开发区产业板块,共分两期建设。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国电高科、航天驭星等航空航天领域,并整合上下游配套产业资源,打造集研发设计、检验测试、生产制造、监测运营于一体的国际航空航天专业产业园,计划在3至5年内,建设唐山市乃至河北省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唐山城南经济开发区常务副主任蔡桂军介绍,目前,开发区依托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建设,在卫星制造、火箭推进剂贮箱、发动机外壳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推进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站在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场,蔡桂军指着北面一大片空地说:“这一大片地都已经‘有主’啦,最开始我们规划用于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1000多亩地,现在已经不够用了。”

一座城市转型发展的努力

不久前,“2020年京津冀专家唐山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专场”活动在路南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与路南区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展开对接洽谈,包括自动化卫星工厂柔性化设计等1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聚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技术项目需求,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领域精准发力,唐山市路南区希望通过招才引智,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落户。

九天微星的到来,正成为唐山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采取的诸多行动中的一个案例。

“可以说,九天微星的战略布局,正好与唐山市新兴产业布局‘碰撞出了火花’。”彭媛媛说,这是一座城市和一个产业的相互选择。

就在去年,唐山市对2018年制定的“工业40条”进行了修订。新“工业40条”政策明确,为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对技术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扶持,提升科技创新力。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高质量人才引进和本土企业家培训。

“唐山对企业的支持实打实,让我们看到这座城市转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彭媛媛说,此外,唐山毗邻京津,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具备较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对项目未来供应链管理形成有利保障。

每当乘汽车从北京到唐山,彭媛媛总要在唐山机场高速口驶入市区,因为这样便会路过正在建设的京唐铁路项目工地。

“每次看都有新的变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京唐铁路建成后,从北京通州到唐山的通勤时间大大缩短,为我们引进卫星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彭媛媛说。

虽然说九天微星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填补了唐山市航空航天产业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的空白,但能否“开花结果”,则需要专业人才等条件来支撑。

对此,彭媛媛有自己的理解:“唐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好,本身就有技术人才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唐山一直在努力进行人才引进。”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已开展了百家科研院校、百家央企、百家知名民企、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四个一百”活动,建立创新技术人员战略联盟,着力补齐科技资源碎片化、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对滞后等短板。

日前,彭媛媛入选唐山市第四届市长特别奖获奖名单。“这个奖项既是对我个人和项目的肯定和鼓励,更是这座城市对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决心和谋划。”彭媛媛表示。(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相关

商业航天提速“升空”

今年10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射了第13批的60颗星链卫星,随后其星链项目公布了收费标准,显示即将步入试商用阶段。

太空虽然浩瀚,但卫星的固定位置却相对有限。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9年时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低轨卫星,届时低轨道轨位可用空间将所剩无几。因此,为了满足通信卫星的正常运行,各国均加快了卫星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一场关于太空资源的产业追逐战也悄然展开。

随着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迎来了良好发展前景。对标“星链计划”,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也开始加速发展。

10月初,民营卫星研发公司银河航天发布消息,公司将在南通开工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项目,建成后卫星的年产量将达到300至500颗。

10月9日,中科宇航发布消息称,由其建设的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已落户广州市南沙区,首期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30发火箭。

10月19日,武汉火箭产业园建设已全部完成,具备投产条件。

航天专业人士表示,近期多条火箭、卫星生产线纷纷上马,部分商业航天企业崭露头角,并赢得市场认可,说明我国商业航天的市场氛围已经形成,这对于我国商业航天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业界认为,根据“星链计划”带来的启示,中国商业航天事业若想取得成功,需要在火箭可回收、一箭多星发射、卫星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同时开发“火箭研制+卫星研制+发射服务”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形成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

其实,从2015年开始,中国诞生了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科工火箭、长征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以及以微纳星空、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卫星企业。火箭方面,双曲线、快舟、捷龙系列商业火箭已实现成功入轨发射。卫星方面,已有长光卫星在遥感领域具有较稳定的服务能力,微纳星空拥有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

今年年初,银河航天首发星成功发射,让该星不仅成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到24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也成为我国目前由民营企业研制的唯一在轨运行的宽带互联网卫星。目前,银河航天自主研发的第二颗宽带通信卫星已进入总装阶段。

行业利好形势下,这些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同时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涉及卫星总装、航天测控、宇航连接器等环节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文/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