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二十四节气丨冬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式上岗 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21-01-20 06:26:49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月20日4时40分将迎来“大寒”节气,恰值“四九”第四天。此时节,天气虽然依旧寒冷,但“严冬腊月尽,又是一年好春时”。

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为“大寒”,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还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此时节,常出现大风降温或降雪,朔风独啸,蜡树银山,“寒气逆极”,故谓“大寒”。

别惊讶!河北的大寒可能没有小寒冷

河北省气象资料显示,大寒天气并不比小寒冷。来看大数据:大寒期间,河北省的平均气温为-3.9℃,平均最高气温2.8℃,平均最低气温-9.2℃;而小寒期间,河北省的平均气温是-4.9℃,平均最高气温1.3℃,平均最低气温是-9.8℃。如此看来,无论是平均气温,还是最高、最低气温,在寒冷程度上还是小寒更胜一筹。不过,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也不尽相同。气候专家认为,某个地方是大寒冷还是小寒冷,影响的因素很多,某个年份或某个地区,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还要具体分析。

大寒有三候: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一候鸡始乳:或许是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小鸡破壳而出蹒跚学步、叽叽喳喳,昭示生命的力量。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展翅高飞,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补充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厚实坚硬的冰面下,流淌着不息的涓流,待到春暖花开时,两岸繁花,将在它的滋润下绽放。

从“冬藏”到“春生” 大寒养生为来年春天做准备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养生要为来年的春天做好准备。古人云:“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冬天的前几个节气,人体阳气逐渐内敛,潜藏于肾精之中休养。而到了大寒,蛰伏于体内的阳气开始苏醒。养生可遵循从“冬藏”逐渐转为“春生”的理念,做菜时适当添加一些如生姜等助于阳气生发的食物。

>>清淡饮食 滋阴润燥

不宜吃燥热食物。宜吃百合、莲藕以及富含纤维的蔬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烹饪方式以水煮、蒸为好,尽量避免煎炸、烧烤。口味宜清淡,不要过于温热辛辣。这里推荐一道百合莲藕脊骨汤,喝汤可以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咳痰燥热咋回事?很多人认为,天气寒冷,温补阳气最重要。临床上经常有病人使用人参、鹿茸、黄芪等进补。尤不知,冬季人体特点是外寒内热、上热下寒。大寒节气正是最干燥的时期。温燥之品容易产生内热,而人体腠理即汗孔密闭,不像夏季一样可以使得体内阳气通过毛孔向外开泄,只可向上,“火性炎上”导致上焦头目、咽喉、心肺郁热。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咳痰不净的感觉。因此大寒节气可以适当控制饮食量,不要暴饮暴食。适当吃些滋阴食物,不要过于“补阳”。

此外,大寒节气在煮牛羊肉的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利于生发阳气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等,在煲制鱼骨肉汤时,可以添加辛香酸辣味道,如生姜、泡椒、胡椒、香菜、香葱、芹菜等,以适应大寒时节,阳气开始苏醒,为将至的立春过渡。

>>轻缓运动 微微汗出

晨起锻炼有风险。早晨天气寒冷,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再到户外活动。在室外不宜久留,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为宜。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外出应做好防寒保暖,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来抵御严寒对身体的危害。

大寒时节,运动要适量适度。以促进阳气的升发,气血的畅通为目的。户外运动宜选择阳光照耀的地方,以身体感到温暖或微微汗出为宜,避免大汗淋漓损耗身体津液。可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轻缓运动。

>>按揉此穴 助力睡眠

大寒时节,人的阳气随着大自然的虚衰而低落,特别是近期新冠疫情的干扰、年终情节,阳气郁滞体内扰乱情志,人会出现情绪低落、心烦胸闷、失眠等情志问题。

四门穴主疏肝助疏泄。期门与章门两个穴位,左右各两个,所以叫它们“四门”。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章门是“障碍之门”的意思,它不仅是肝胆经的会穴,又是脾的募穴,专门治疗脾虚与情志抑郁。只要将双手掌面贴于乳房下方,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便可以刺激到这四个穴位。每天早晚分别反复推5分钟左右,就可以感受到焦虑情绪正在渐渐消散。

大寒防“五寒” 静待春来到

大寒时节,尤其要注意手足保暖,宜食热,忌生冷,防止损害脾胃阳气。其中,特别要防“五寒”。

>>防颈寒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做好颈部保暖,能防止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可以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的发作,对防治颈椎病和治疗失眠也有一定好处。外出时,建议穿立领装或是围上一条围巾、披肩,让脖子保暖。

>>防鼻寒

大寒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困扰着许多人。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这样做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也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防肺寒

入冬之后,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尤其是进入大寒,老年人群更要注意防肺寒。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驱寒,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推荐的一款“神仙粥”,大家不妨试试。具体做法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可防治伤风感冒。

>>防腰寒

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固精益肾。具体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至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脚寒

可常泡脚防脚寒。泡脚时要将水温控制在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泡完要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擦干后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两至三分钟;按摩过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

需要注意的是,泡脚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泡脚。泡的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大寒至年味渐浓 各地习俗大不同

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此时正值岁末,有许多重要的民俗,人们开始忙着辞旧迎新,准备年货。

>>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做尾牙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南地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

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它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节日这天的习俗是吃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由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腊八节这天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腊八这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和佛陀成佛有关,清代苏州文人李福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吃糯米制品

在南方一些地方,大寒节气有吃糯米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有一些地方还会有有打年糕、做糍粑的习俗,年糕是过年的常备的食品,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多在贵州、重庆、四川、湖北等地区流行。


(河北新闻网综合新华社、半月谈网、中国天气网、齐鲁壹点、燕赵晚报  编辑孔思远)

责任编辑:孔思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