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有了惩戒权,老师怎么用?家长和学生有何虑?

2021-04-19 05:30: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有了惩戒权,老师怎么用?

今年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实施,让家校间长期困扰的很多具体问题终于有了刚性准绳。但重拾“戒尺”后的教师们,在教育惩戒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之后,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长和学生有什么顾虑?记者进行了采访。

顾虑一:“老师惩戒能一碗水端平吗?”

“我家孩子比较逆反,老师经常让他放学后留下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很负责任,我对此感到很欣慰。”身为学生家长,石家庄市的李玲非常希望学校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惩戒制度,让孩子在学校养成科学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尽管如此,李玲却对教师在惩戒时能否一视同仁有疑虑:现实中常有教师对违反纪律但成绩较好或自己较喜欢的学生“放水”,仅点名批评;而在同样违纪时,却对成绩一般或自己不中意的学生施以罚站等更重惩罚,有的甚至让学生停课反省。

对此,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校长王薇表示,家长的担心,也是学校执行中的挑战。“不能把学业惩戒纳入惩戒规则中,避免教师因升学、考试考核压力,对学习成绩暂时靠后的学生进行额外惩戒。”

王薇介绍,为了不让学生和家长觉得老师惩戒时“偏心”,学校层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尽可能详细地制定了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内容广泛宣讲、告知,让所有学生、家长、教师准确了解哪种惩戒事由对应什么惩戒方式。同时,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惩戒行为的处理过程和处罚结果都公开。

“惩戒最终的目标是育人,在具体实施时,也要讲究因材施教。”鹿泉一中办公室副主任黄利伟说,教师所面对的是各具特色的学生,有的非常淘气,有的性格懦弱、内向、敏感。而学生是否生病、家庭是否有重大变故、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学生精神和情感的因素,都可能影响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方式。

石家庄二中教育处主任赵志军举例,同样是上课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老师一个眼神就心虚了,有的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会脸红,有的学生被点名批评还置若罔闻……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长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同时,还应辩证看待这一教育艺术。

“家长要相信老师,无论做什么都有尺度的把握,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打瞌睡,老师让他站起来听讲,有的学生上课说话、扰乱课堂纪律,老师让他把课文抄写三到五遍。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故城县衡德中学教师常永胜认为,应该跳出惩戒本身来看,要看到老师的目的是什么,老师想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不应该专注于惩戒本身。

顾虑二:“家长过度干预,老师没法儿管”

尽管规则实施一个多月,小学教师李月在学生管理中,依然放不开手脚。李月所在的小学是石家庄的热点民办学校,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

“有时间、有热情的家长们深度介入班级管理工作,有个风吹草动就开始干预。”李月说最近有学生无故不写作业,李月在班里进行了批评教育,还要求学生趁着放学课后服务的时间,把作业全部补齐。“结果家长当晚就联系我,很委婉地说:‘担心孩子思想压力大,影响心理健康’。”

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校长杜忠诚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年纪小的孩子,一切尚未定型,正是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时机,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敲打”。

“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犯错后,老师嗓门大了、罚站时间长了,都有可能让学生感到委屈,只能去哄,或者请家长来学校沟通,由家长进行教育。”李月说,这些难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据了解,李月的困境在部分城市热点小学普遍存在。“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买了学区房、交了高价学费、找了很多关系,理所当然认为教育是花钱购买的服务,孩子在学校里不能受气,甚至将教师的惩戒视为打压。”

也有教师表示,一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家人的过度重视和保护,心理敏感而且脆弱。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严重违纪违规学生进行惩戒,会不会引发敏感事态的发生,这也是教师们十分担心的。

杜忠诚认为,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惩戒的权限与规则,合法合理地行使教育惩戒;还需要家长充分认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尊重、支持和配合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惩戒。

而在部分教师看来,规则实施初期,还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三方对实施尺度有一个统一认识。“有可能一个惩戒举措符合教育部规定,但家长认为它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引发矛盾。”一位老师举例说,比如对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罚站或公开点名批评,老师认为这符合惩戒规则,但家长却认为这是“体罚”或“侮辱”。

顾虑三:“规则能不能真正给老师撑腰?”

“规则刚发布的时候,感觉老师管学生终于有了依据,真正实施起来,发现和实际执行还是有差距的。”武小杰(化名)是唐山一名初中教师,最近由于惩戒学生遇到了挫折。

武小杰介绍,班里有学生带手机上学,还在小测时用手机查答案。“我没收了手机,告诉他代为保管,并罚他搞一周值日。”当时,武小杰认为,自己的做法合乎规定。

没几天,学校领导却接到县教育局的电话,说这位学生家长投诉,手机比较贵,担心老师不归还。武小杰跟学校领导解释情况,还提交了文字材料以及惩戒依据。“尽管我没有责任,但还是影响了工作。”武小杰有些担忧:给领导惹了麻烦,也怕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挂上号”。

“从这件事上,我和同事都有了教训。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执行时要留痕,比如对轻微的违纪,有点名批评、写书面检讨、罚站等,首选书面检讨,万一被举报还有据可查。”

王薇认为,这反映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按照规则实施惩戒后,一旦发生纠纷,能不能给予教师合理的、必要的保护。

武小杰说,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往往以追责的态度处理问题,要求老师“对上写出情况说明,对家长友好沟通达成理解,对学生进行关怀缓和矛盾”。

“执行下来,没有过错,说话也气短了几分。规则能不能真正给老师撑腰?”武小杰表示,一线教师需要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希望从教育行政部门得到有效的支持与指导。(河北日报记者马利)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