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沧州大运河:崭新景观惹民爱 文化遗产受传承

2021-05-15 13:02:48 来源:河青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沧州大运河的“Ω”弯.jpg

沧州大运河的“Ω”弯、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

大运河不同于一般的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漕运)安全而建的巨大水利水运工程。从结构上说,大运河并不是“一”条河。它由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为南运河下游。

历史上的沧州几度搬迁,直到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最终迁至大运河畔。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流淌,滋养着沿线百姓。狮城百姓对大运河满怀深情,然而,随着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断流,运河沿岸商贾散去,繁华随之落尽。重塑运河魅力成为了沧州人的不懈追求。

【他说】

大运河曾使沧州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漕运码头

孙建3.jpg

孙建。

(孙建,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沧州地方文化研究的他,对运河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

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公里(新版《辞海》),其中流经沧州215公里,从沧州中部8个县市区穿过。始自东汉末年的沧州运河文化,一直流淌到今天,俨然成为了人们心中闪耀的沧州印象。

“正月十六遛百病(过桥)、五月端午赛龙舟、七月十五放河灯……沧州的风俗里深深嵌着大运河的影子,运河文化对沧州人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即使是从小就在运河边玩耍的人,也未必真正地了解这条河。”沧州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对记者说。

“当年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需经运河运抵北京,而沧州的长芦盐、金丝小枣、沧酒、泊头鸭梨、御河棉等丰富的物产,也都通过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运向全国各地。”孙建说,繁忙的运输拉动了两岸繁华的经济,成就了两岸重要的商埠,促进了古代沧州的经济繁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沧州城里的居民还喝运河水,有种卖水的职业叫“倒两筲”。

据孙建介绍,历史上繁忙的漕运拉动了大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兴盛、物产的丰富、人口的繁衍,使沧州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与漕运码头,诸多亭台楼阁、园林别墅、宗祠庙宇依河而建,元朝初年就因高度繁华而赢得“小燕京”的称号。此外,还成就了青县、兴济、泊头、东光、连镇、桑园等珍珠般闪耀于运河长链上的重要商埠与漕运码头,水利、漕运、军事、宗教、民俗等各种文化被大运河承载着、融合发展着,最终成就了“河海之城,文武沧州”的美名。

大运河改造前。

【对比】

曾经杂草丛生如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20世纪以来,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发展,南运河水运地位日渐式微,1978年南运河航运全线中断,沧州段南运河航运功能完全丧失。作为沧州的母亲河,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河床开始杂草丛生,两岸变得垃圾成堆,坟头成片,私搭乱建随处可见。

古老的大运河曾惠泽沧州这片土地,养育了两岸百姓,沧州人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2012年,沧州市对大运河沧州市区从新华路至解放路段810米长的河道进行了整治改造,部分恢复了沧州境内的运河风光,崭新的运河景观深受市民的喜爱,“运河景观带”之名也自此叫响。

大运河改造前。

2018年以来,沧州市将大运河沿线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和考核内容,围绕构建“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的绿色长廊,根据沿线林业现有基础和特色资源,沿大运河河道(不含城区段)建设生态绿廊,并布局森林公园、家庭林场、桑果采摘园、林果观光区、林业体验园、绿色生态休闲区、运河生态公园等。迄今为止,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先后完成造林30余万亩。

在国家和省大运河遗产保护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沧州市根据把大运河沧州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的目标,在不断改善两岸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文物,梳理文脉,融合文旅,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新进展。

把大运河真正还给市民,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现在的运河水变清澈了,视野开阔了,修了堤顶路,市民更能随时亲近母亲河了,运河两岸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座城市也越发的美丽宜居。”孙建说。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沧州大运河的“Ω”弯  4.jpg

沧州大运河的“Ω”弯。

【展望】

对内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对外吸引投资及人才

据了解,大运河的保护将坚持以文物保护、河道清淤、拆迁拆违、垃圾清理和生态修复为抓手,不断夯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基础。目前,沧州已对大运河沿线176处文物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巡察,实施大运河常态化巡查监测和引水期间水质监管,建立健全河道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河滩地生态修复工程,打造花园树海生态景观。

目前,沧州市正在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今年重点推进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园博园、百狮园、南川楼、朗吟楼广场等20项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和特色产业带。

在之后的保护改造工作中,沧州将着重解决“水”的问题。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和黄河水源、水库水源、汛期蓄水水源等,多措并举解决大运河生态补水问题,尽快实现河道通水,使大运河真正“活”起来。

“大运河的文化对沧州具有重要意义,大运河的保护改造对内将有助于提升沧州民众的生活品质,对外则便于提升沧州的国际知名度,有助于吸引文旅产业投资及人才落户沧州。”沧州市运河办副主任范宝泉表示,他们将继续推进沧州大运河文化带的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网红打卡点】

●清风楼

清风楼.jpg

清风楼坐落在运河之畔,其古香古色的文化韵味,与古老的运河相得益彰。

清风楼  2.jpg

据地方志记载,清风楼始建于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年间,在明代的嘉靖晚期废弃倒塌。1992年,在沧州市解放桥西侧北端重建了清风楼,虽然不是原址,但依然沿袭了“清风楼”名字。该楼共计五层,顶层加斗拱起脊宝顶,从外面看琉璃辉煌,到里边看彩绘绚丽,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沧州城区的文化地标。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

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位于沧州大运河的“Ω”弯中,展示区内绿荫环抱、依河伴水、视野开阔。该河湾集中体现了北方大运河的科技美和生态美,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游玩。

目前正在进行绿化种植提升,改造后的整个区域将会沿河栽种垂柳花草,园内中心区域种植油松、白蜡、栾树、国槐、红枫等乔木。沿运河还将打造一条2.2公里长的樱花大道,预计有1000多株樱花,待到明年春天,游客可来此观赏樱花美景。

●沧州市胜利公园

沧州胜利公园.jpg

沧州市胜利公园位于沧州市运河区新华桥北运河西岸。1987年6月纪念青沧战役暨沧州解放40周年之际,沧州人民在市区大运河西岸、新华桥北面的一块月牙形河套上,建成青沧战役主题公园———沧州市胜利公园。

胜利公园每年吸引大批市民和游人游览,节假日和纪念日,沧州机关、驻地部队、学校常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环麟

供图/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责任编辑:王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