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学戏的孩子 | 河北“小梅花”背后的故事

2022-11-07 17:47: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2年9月,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评选揭晓,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选送的14名小选手和1个集体节目夺得“小梅花”称号。记者采访了其中3名来自石家庄市的小选手——5岁的刘梓汐,10岁的扈洺硕,以及14岁的陈妍熙,他们算是少儿版的“老中青”组合,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视频制作/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张超

因为喜欢爱上戏曲

扈洺硕.jpg

扈洺硕

这次采访的三位“小梅花”,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以一曲二胡独奏《迎春》拿下“小梅花”的扈洺硕,出身于戏曲世家,爸爸扈晓波和妈妈吴桂云均是国家一级演员,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扈洺硕强大的戏曲基因。

吴桂云说,孩子从小模仿能力就特别强。“《钟馗》那部戏里面不是有扳腿的三起三落吗?你一说扳腿,他一下子就扳上去了;1周岁左右刚会走,爸爸一边锵锵呔呔锵锵呔呔,一边转圈逗他,他就跟在后面,念快了快走,慢了慢走,像模像样的,很有节奏感。我在家里恢复锻炼,走一个台步还没亮相,他的眼珠就来回转,虽然他不知道身段怎么做,但知道下面演员要转眼珠了,他就抓这个特点。”

见到刘梓汐的时候,她正在练功。她以《凤还巢》中的程雪娥一角斩获“小梅花”,是这次获奖选手中最小的一个。刘梓汐的妈妈马建营是河北京剧院的女武旦,老师梁维玲是国家一级演员。刘梓汐两岁左右的时候,马建营送给她一个小音箱,里面拷贝了梁维玲的录音,没想到她一听就喜欢上了,还跟着学会了很多唱段。“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乐感特别好,你跟她说什么都明白,也愿意吃苦,非常招人喜欢。”梁维玲说道。

一脸稚气的刘梓汐则说,喜欢戏曲一是“好听”,二是“扮上戏非常漂亮”,所以即使练戏再苦也不会哭,“一哭脸就花了,不好看”。

与扈洺硕和刘梓汐不同,凭借《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一角获得“小梅花”的陈妍熙,并非来自戏曲世家,喜欢戏曲纯属偶然。在她七八岁的时候,妈妈刘艳玲带她去看河北电视台少儿春晚的录制,到了戏曲节目时,其他的孩子因为戏曲咿咿呀呀不像歌曲节奏那么上口,都有点坐不住,可是在小妍熙的眼中,戏曲的妆容、服装、头饰都漂亮极了,赶紧让妈妈用手机录下来,回家后反复看反复听,并且跟妈妈说要学唱戏。起初,妈妈并没有在意,毕竟小孩子心血来潮是常有的事,直到2019年3月,也就是妍熙五年级下半学期时,依然痴迷戏曲,妈妈才下定决心让她跟着国家一级演员武健蓉老师开始了真正的戏曲之路。

正常来说,陈妍熙这个年龄学戏有些晚了,但武老师发现她的嗓子宽度、亮度、高度,不是一般同年龄段孩子所能达到的,稍加指点便找到了小嗓发音部位,这也让刘艳玲和陈妍熙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全省预选顺利晋级

刘梓汐1.jpg

刘梓汐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创办于1997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各省市戏剧家协会协办,旨在培养广大少年儿童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每年参加的人数在1万人左右。今年更是首次不分剧目不分类别混合在一起竞争,突围的难度更大。

扈洺硕是和爸爸在理发店排队时,得知了要参加比赛的消息。“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小梅花’比赛有了乐器项目,让我做好准备。后来我们就一起选曲子,最终选择了《迎春》。”扈洺硕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小梅花’,一听要和全国那么多小朋友比赛,心里咯噔了一下,吓了一大跳,我能拿到吗?”

参加河北赛区比赛时,尽管扈洺硕此前参加过多次演出,称得上身经百战,但依然有些紧张,直到上场之前还问妈妈“我能拿到前十名吗”,妈妈的回答是,“不知道,只管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吴桂云说:“这个孩子心理素质很好,不怯场,人越多越能发挥。他好像是倒数第三个还是第四个出场,表现特别好,最后所有项目排在第二名,器乐组第一名。”

刘梓汐也是妈妈口中的“人来疯”,一说上舞台就非常兴奋,河北赛区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直到凌晨2时左右才入睡。第二天到了现场,她担心表演时嗓子状态不佳,就大喊了几声开嗓,同时缓解紧张的情绪。“她的抽签不太理想,最后一个出场。化完妆就在旁边等着上场,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吧,直到晚上9时左右,都有点犯困了。你想,头上的彩面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重的,到了舞台上一开口,鼻涕都流下来了。我估算了一下分数,应该在第8名左右,最终是第四名。”马建营说道。

陈妍熙学戏时间不长,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赛。但她的发挥非常出色,顺利从河北赛区晋级,拿到参加全国‘小梅花’比赛的资格,远远超出了预期,妈妈说:“重在参与,经历便是成长。”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陈妍熙.jpg

陈妍熙

从河北赛区突围之后,三名小选手再接再厉,一举拿下了象征着中国少儿戏曲最高荣誉的“小梅花”奖。

本身就是“梅花奖”得主的吴桂云,得知孩子拿到“小梅花”奖之后,比自己获奖还要兴奋。“因为疫情的原因,这次全国‘小梅花’比赛选手没有到现场,而是让参赛选手寄视频过去,所以没有马上出结果。孩子老惦记着这个事,嘟囔什么时候有信儿啊,我说等着吧,暑假开学之前肯定有结果。”吴桂云说,“最后出来,‘小梅花’金奖,都非常高兴。”扈晓波也开玩笑地问孩子:“咱们家都是戏曲工作者,我支持你妈妈拿了‘大梅花’,支持你拿了‘小梅花’,敢情就我什么都没得到,怎么补偿呢?”扈洺硕回答:“谁说你没有,你可是二度梅(即两个梅花奖)啊。”

而刘梓汐拿到“小梅花”奖,多少出乎马建营的意料。她说:“开始就是让她去体验一下,根本没有想到得奖。梅花奖是戏剧演员的最高追求,我没能拿到梅花奖留下了遗憾,这次孩子拿到‘小梅花’,特别激动特别开心,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心愿吧。”

梁维玲说:“这个成绩很不容易。你想这么小的孩子,字还没认识多少呢,要扮上戏,走身段,还要记住那些唱词,这个经历对她的成长很有帮助。”倒是刘梓汐自己,对于“小梅花”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开心“可以漂漂亮亮地上舞台演戏”,而要求的奖励也只是“一套儿童厨房玩具”。

陈妍熙参加完全国“小梅花”比赛后,一直盼着悬念揭晓的时刻。某一天的傍晚,她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公众号刊登的审核结果中,仔仔细细寻找自己的名字,当“陈妍熙”三个字出现在眼前时,激动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所有的汗水终归没有白流,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未来发展顺其自然

虽然孩子们拿到了“小梅花”,有了很高的起点,而且学戏的环境也不错,但家长并不刻意要求孩子未来走专业的道路。

吴桂云说,从内心来说,不太想让孩子继续走戏曲的道路,因为成才太难,周期也很长。“我和爱人都是唱河北梆子的,男生特别吃亏,因为调门更高,而且十三四岁的时候容易倒嗓,没嗓子还唱什么?让孩子学唱戏,肯定冲着角儿去的,不能只当龙套吧?所以给他选了二胡,因为它百搭,什么剧种都可以,还可以当老师、设计唱腔等等,路子相对宽一些。”扈晓波则表示,现在规划孩子的未来尚早,家长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别跑偏就行。“如果到了高中,学习成绩下来了,这方面可以补上,等于两条腿走路。成绩好呢,可以把戏曲当成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确实喜欢,可以考相关的大学”。

正在读九年级的陈妍熙,暂时把重心转到了学业上面。她内心很清楚,妈妈支持她的爱好,不是要牺牲文化课,而是多面同步发展,相得益彰。于是戏曲常常成了学习之余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不管有多么不高兴的事情,听段戏,唱几句,心情立马就好了”。刘艳玲说,无论孩子走不走戏曲专业,只要她喜欢就鼓励去做,“相信妍熙的未来,会如她喜爱的戏曲一般精彩纷呈”。

马建营倒是希望孩子在戏曲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女大十八变嘛,不知道她将来会是什么样,比如身材太高或者太矮都不行。但既然有了这么好的平台和起点,希望她至少可以坚持学到上大学。戏曲不仅仅是表演,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对为人处世和价值观都有帮助。我不会替她作决定,等她长大之后,明白了演员是一种职业,让她自己选择,现在只需要好好学戏,别浪费时间就行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申旭光

责任编辑:李健敏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