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许红阳:小刻刀雕琢大千世界

2023-03-21 06:13: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14日6版文化)许红阳木雕配图1_副本.jpg

许红阳在工作室雕刻作品。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在石家庄市区人来人往的街巷里,一座白墙灰瓦的三层小楼内不时传出敲打声与凿击声,靠近细听,楼内刻刀游走于木块之上的声响引着记者推开门,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映入眼帘,一位年轻人正在专心雕刻着木雕作品。

小楼名为许红阳木雕博物馆,正在忙碌着的年轻人,是博物馆的主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许红阳。

14日6版文化)许红阳木雕配图2_副本.jpg

许红阳创新研发的带照明、音乐、收音机功能的木雕作品《苍岩明月》。 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这件作品叫《松鹤延年》,用崖柏雕刻,寓意长寿吉祥;这是《八骏图》,选用金丝楠木雕刻,寓意马到成功、前程似锦……你们看,它们虽是些平平无奇的木头,但经过精雕细琢,却可以展现万千世界。”近日,记者聆听着许红阳的讲述,走进了他和他的木雕艺术世界。

木雕,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主要分浮雕、镂雕等技法。说起木雕,总觉得是年纪偏长之人喜欢的东西,但90后的许红阳却对木雕喜爱有加。“小时候,一到寒暑假就和长辈去山里写生或拍摄美景,看到爷爷、父亲把木头雕刻成工艺品,很是好奇,慢慢地,便对木雕艺术有了学习的兴趣。”

受家人熏陶,许红阳也拿起了刻刀,尝试雕刻。“小时候学木雕,用的原料都是父亲用剩下的废料,还有从自家院里枣树、榆树上锯下的粗树枝。”许红阳说,父亲看他对木雕的兴趣在心里生了根,便开始系统培养他学习木雕技艺。

“说实话,学艺过程十分艰苦,每天跟着父亲学习10多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从选料、设计,到雕刻、修光、打磨、上漆等,各个工序都要学。晚上躺在床上,我反复琢磨、思考,经常到次日凌晨以后才睡觉。”此外,每天跟机械、刀具打交道,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刻刀划破了手,找块布包上接着刻,刻苦学艺,认真钻研,许红阳不满20岁就掌握了选材技能和祖传的雕刻技艺。

一刀刀细致雕琢,一槌槌耐心凿击,许红阳将自己对木雕技艺的理解,融入到雕刻技巧之中,耗时一年多打造的《一带一路》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崖柏上的天然孔洞作城门,同时雕刻有城楼和参天古木,还有那11匹骆驼,体态丰盈,气势昂扬,深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艺术追求。该作品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展览,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称赞。如今,这件作品就放在许红阳木雕博物馆内,哪怕隔着厚厚的玻璃,也能让人感到崖柏的丝滑、山水人物的风致神韵、木雕技法的高超绝妙。

小有名气后,许红阳仍然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将木雕做得更好。于是,他四处写生,与前辈大师交流学习,不停吸收外界给他的灵感。现在,许红阳又找到了新的钻研方向,深耕传统雕刻——薄浮雕。“薄浮雕需要在木头表面2至5毫米之间进行雕刻,肉眼看或者手指触摸,都看不出、感觉不到厚度差异。”许红阳介绍,薄浮雕作品创作的每个环节都十分具有挑战性,雕刻的每一刀,都需要“快、准、狠”,哪怕只有一刀出错,整件作品都要作废,容不得半点闪失。

从一花一鸟到辽阔河山,从石桥长堤到绿柳楼阁,许红阳木雕博物馆内的作品集中了他从艺十多年的精华,从这些作品隐约可以看出他深耕传统又不断创新的路径。许红阳深知,想要让木雕传统技艺吸引更多人关注,就需要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并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探索出创新之路。

“创新的过程并不容易,首先题材必须选好,还得有合适的原料,绘制图纸时,要考虑笔墨浓淡,下刀雕刻还要体现远近虚实,将这些融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一件不错的木雕作品。”许红阳说,这也是他创立博物馆的初衷,有了博物馆这个平台,就等于有了创新和传承木雕技艺的平台,可以系统开展木雕研究、创作。这些年,许红阳先后创新设计出了茶具、灯具、寝具等十多种木雕文创产品,古朴厚重的雕刻作品焕发着时代气息,走进了百姓生活。

创新不易,还有一件事困扰着许红阳,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现在正值创造力旺盛期,但木雕技艺不能没有传承人。“木雕传承人的培养周期很长,主要靠家族口传手授的方式传承。”许红阳说,以前人们学手艺是为了生计,如今做学徒学习木雕,没个五六年的沉淀,很难得到经济回报,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不多,这也导致了木雕传承后继乏人的危机。

“找寻一个木雕传承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创作者的天赋和悟性也很重要,很多东西光靠师傅一张嘴是讲不清楚的,只有靠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才能真正将精髓化为己用。”许红阳深知学习木雕手艺的路有多难,所以对传承人的培养问题,他想尽早着手,“我家儿子许珈睿今年七岁了,喜欢画画,有意将他培养成木雕传承人……”

在思考如何走出创新困境与传承危机的同时,许红阳没有忘记肩上责任,通过打造“创、研、产、销”一体的木雕文化产业链,带动数十人就业;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百余场,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木雕技艺和文化。“作为木雕匠人,不仅要用作品延续木头的生命,也希望自己为木雕人才培养、品牌打造、产业发展尽一份力,共同谱写木雕传承发展的锦绣篇章。”许红阳说。(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张晓超)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