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纵横谈|擦亮美丽乡村的地名“名片”

2023-07-20 06:42: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民政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该行动涵盖地名方案编制、命名设标、文化保护、采集上图、信息服务等地名工作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据新华社7月17日报道)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乡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乡村地名的数量密度需求不断增加,对其特色内涵、文化意蕴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由此来看,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很及时、很必要。

现实中,人们在广大农村不时会遇到有地无名、多地重名以及不规范地名等问题。比如,同一个县内有多个同音或同名的村,让导航、快递员无所适从,有的还会给户籍管理带来影响。再比如,前些年一些地方修改地名追求“大、洋、怪”,不但拗口难读,还割断了地名文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妨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发展。

规范乡村地名不是小事。一个好的乡村地名就像一张亮丽“名片”,能够把乡村精准治理基础夯实起来,把乡村资源要素聚集起来,使乡村文化活动活跃起来。织密乡村地名网,提升乡村地名文化内涵,用新时代的乡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健全乡村地名标志体系,发挥地名标志导向作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相信随着“乡村著名行动”的实施,地名所具有的独特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断满足乡村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擦亮美丽乡村的地名“名片”,尤其需要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地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还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情感。河北省新河县有一村,清朝时因多年无诉讼,民风淳朴仁义礼让,遂改名为仁让里村,该村名沿用至今。“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包容、谦让的精神品质,体现了追求邻里和睦的优良传统,至今传为美谈。即使是像“张庄”“王村”之类略显简单的地名,实际上也印刻着历史变迁的痕迹,反映着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凝聚着许多人的情感认同。这也启示和提醒我们,每一个乡村地名的规范,都应当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用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文脉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地名是一个乡村重要的文化标识、文化基因,最直观地体现着乡风文明。不断擦亮美丽乡村的地名“名片”,进一步涵养乡风文明,就能发挥地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贾东亮)

责任编辑:吴春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