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两会聚焦 |为“城市奔跑者”托起“稳稳的幸福” 代表委员就解决新业态就业人员后顾之忧建言献策

2024-01-21 23:09:57 来源:纵览新闻客户端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纵览新闻记者 杨佳薇 李春炜

近年来,随着外卖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小哥等新业态就业人员大幅增长,他们的权益保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今年的河北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再一次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探讨如何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托起“稳稳的幸福”。

让更多“爱心驿站”打开大门

“作为快递从业人员,其实我能深切感受到新业态就业人员正在逐渐被重视。”今年的两会,省人大代表、河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片区业务经理谷聪的建议依然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我想用自己的感受说话,这一年,我负责的几个社区,周边都有歇脚的驿站。不久前,长安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在这里,外卖小哥、快递人员等不仅晚上等单有了歇脚的地方,还能免费按摩,解决了不少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问题。”

谷聪代表

而在此之前,谷聪代表调研发现,依托楼宇、社区等党群中心及爱心企业,城市中“小哥驿站”“小蜜蜂驿站”“爱心驿站”等场所陆续出现,为新业态就业人员提供基础的休息、充电、饮水等服务。“很多外卖小哥每逢节假日送单时间往往要到午夜,期间随时都能到驿站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

对此,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郝静表示,近年来,外卖送餐、快递员、网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人员快速增长,他们是互联网生态下共享经济的主要服务提供者,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为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更好地服务这些“城市奔跑者”,加大对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享受到更贴心、更温暖的服务,应当深化一系列的暖“新”服务,用实际行动表达友好和善意。

“很多新业态就业人员存在社会认同度偏低等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除了就餐、休憩等基础需求,大家对参加多种多样文娱活动和生活需求的优化也非常期待。”谷聪代表建议,基层社区应该创造更多的空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贴心服务。

同时,新业态就业人员的范围很大,希望有各种形式的爱心驿站能够让更多的他们感受到温暖。驿站之外,也建议引导更多人看到新业态就业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风采,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

郝静代表

让新业态就业人员向“职业化”发展

“作为就业群体,他们除了需要‘家’的温暖,更需要发展的空间和平台。”郝静代表建议,可以在新业态就业人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他们争做学习标兵;开设线上课堂,推送学习资料,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

对此,省人大代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才晓茹进一步建议,新业态岗位要实现更好发展,还应加强新业态就业人员的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医疗护理员就属于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岗位,应尽快制定相关新业态行业标准、专业培训大纲等,鼓励各地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大型企业、符合资质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培训中心开展职业化、规范化培养培训,举办相关行业竞赛。”

“以医疗护理员为例,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标准,由卫健、人社、民政、医保等部门加强协作,制定省级医疗护理员行业标准、专业培训大纲。”才晓茹代表说,从管理模式来看,还可以从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对医疗护理员开展服务质量监督考核,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等。

才晓茹代表

作为一名数字经济领域创业者,省政协委员、肃宁县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从伟也十分关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业态、新岗位。“直播电商行业催生了主播、助播、选品、脚本策划、运营、场控等多种新岗位。"他认为,新就业新岗位不断涌现,但新业态就业人员以灵活就业、弹性就业为主,多面临流失率高、工作强度大、社会保障不足、个体性强、劳动关系复杂等问题。

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行业政策和规范,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统一职业培训。同时,各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政策补贴方式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参与新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定。此外,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制度体系,从制度上明确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平台算法规则等内容。

宋从伟委员

在“幸福感”和“归属感”上做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谷聪代表表示,社保问题是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的重点,也能提升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安全感”。“以我们一线快递人员为例,我建议完善对一线快递从业者社保缴纳,对非直接用工员工进行意外险、工伤险缴纳。”

对此,才晓茹代表建议,由省总工会、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突出劳动权益保障中的民主协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维权服务力度,为新业态岗位群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宋从伟委员也表示,营造良好的新就业生态,不仅需要政府规范监管,还需要企业的自律,构建多元的协同治理模式。企业要严格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薪酬待遇上实行同工同酬,以量计酬。减少以罚代管,落实职业技能考评机制,落实各项评优推先工作。

郝静代表说,基础保障之外,要在“幸福感”和“归属感”上做文章,满足新业态就业人员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新业态就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城市融入感。她建议,要多部门联手,整合资源,加强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维护。依托工会、街道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为新业态就业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权益保障咨询服务,开通心理维护热线。利用区域化党建资源、共建单位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解决新业态就业人员工作与生活困难。“对新业态就业人员的人文关怀,可以在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关爱服务等多个维度,汇聚合力、同向发力,为他们提供暖心关怀、技能提升、优质服务,让他们歇有场所、学有载体、心有归属。让无形的关爱化为新业态就业人员看得到、摸得着、真实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体系。”

责任编辑:陈亚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