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讲诚信⑨】“诚信超市”因何“命运迥异”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0-14 08:30:57 责任编辑:王春锐

    尴尬的诚信落差

    这些“诚信超市”经营模式相同,为何命运迥异?

    越是熟人,越容易恪守诚信。笔者调查发现,开办在高校、企业内的“诚信超市”,基本依赖相对封闭圈子内的“熟人诚信”。开办在城市街道上的“诚信超市”,则需面对开放环境下的“陌生人诚信”的考验。两相比较,个人诚信度表现出很大差别。

    河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林顺利认为,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面子问题,二是成本问题,二者有时是一个问题。在熟人社会,人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旦不讲诚信,很快就会被大家获知,不仅颜面无存,而且在与人相处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更倾向于用诚信来赢得口碑、信誉和尊重。“而陌生人之间,失信不仅不会因面子问题造成心理压力,也不会付出失信成本,甚至还会因此得利,所以陌生人之间的诚信度较低。”林顺利说。

    让诚信从小圈子走向社会

    “即使在熟人环境中,诚信行为也必须进行有效引导,更别说在陌生人环境中。”武威总结开办“道德坊”便利店的经验时说。

    据武威介绍,“道德坊”便利店开办之初,因无人看管,曾接连出现亏损。为此,武威费尽心思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在货架上张贴温馨小提示和诚实守信小故事等。这些办法逐渐收到效果,有些人当时没带钱也会及时回来补上。后来,顾客从本企业职工扩展到整个园区,大家的诚信度也普遍提高。

    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贺银凤建议,省内一些高校“诚信超市”定期公布“诚信指数”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可操作性强;其次,这一数据不针对某个人,而是对群体行为的量化,避免了和具体购物者不诚信行为的对抗,间接起到了监督作用。”贺银凤认为,类似这样的办法可在社会许多层面推广,因为群体诚信往往能带动个人诚信。而从生活中诚信的点滴做起,才能逐步让诚信从小圈子走向社会。

    ■我的诚信小故事

    讲良心不吃亏

    小时候,我家开了个小门市,专卖电机配件。虽然小门市位置偏僻,但前来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他们几乎不还价。许多小伙伴问我:“为啥别人买你家东西都不还价啊?”我不明白原因,就去问父母,父母总笑而不语。问的次数多了,父亲告诉我:“因为咱家讲良心,不骗人。”

    印象深刻的事儿很多,其中一件至今难忘。那时候,邻村有个中年人,经常来我家买配件。有一次,他买了一个零件就急匆匆地走了。晚上父亲清点货物时发现他拿错了,他要买的是一个更贵些的、承压力更大的零件,他却拿了一个承压力小的。父亲非常着急,因为用承压力小的零件,有可能把电机烧坏。于是,父亲带上承压力大的零件,骑自行车跑了10多里地找到那位顾客,说明情况后还帮他换上。对方非常感激,从此和父亲成了好朋友。

    由于父亲做买卖不蒙人,所以生意越来越好。在我上高中时,父亲代理了一个品牌的叉车,但不久这个公司就倒闭了。好多代理商趁机扣押叉车不还,而父亲却信守承诺,把剩余的叉车都还给了厂家。当时不少人说父亲傻,父亲一笑而过,没有争辩。

    父亲在生意场上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佩服父亲的为人,都愿意和父亲做买卖。如今,我家的生意非常红火,老父亲也得以安享晚年。他常说:“诚信可以收获信任,收获友谊,收获快乐,也能收获更多的机会。”

    文/闫明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