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桂:不能让西路评剧失传

2016-08-23 08:13: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艳荣
她年近八旬,依然能唱能蹦能扭,张嘴就是大段的唱,眼波流转,声音清丽婉转,底气十足。作为西路评剧唯一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她,为了西路评剧的传承发展,依然奔波在路上……她就是被誉为西路评剧“活化石”的张淑桂。

    □河北日报记者 韩 莉

    她年近八旬,依然能唱能蹦能扭,张嘴就是大段的唱,眼波流转,声音清丽婉转,底气十足。作为西路评剧唯一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她,为了西路评剧的传承发展,依然奔波在路上……她就是被誉为西路评剧“活化石”的张淑桂。

    8月20日,作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西路评剧人才培养”项目的主讲老师,张淑桂在石家庄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到西路评剧的过往和未来,老人家几度哽咽落泪,“我的老师‘小蜜蜂’临走的时候跟我说,别让西路评剧绝了种,我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张淑桂1940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8岁起,张淑桂便与新凤霞同演《艺海深仇》,之后又曾与众多艺术家同台,并多次进中南海演出,还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她主演的多出评剧堪称经典,《向阳商店》《夺印》《花亭会》等戏中的唱腔广为传唱。她曾跟花月仙、西路评剧老艺人“小蜜蜂”学戏,她戏路广,博采众长,将传统评剧与西路评剧巧妙融合,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在板头、气口、润腔及嘴皮子功夫上都有独到之处,在全国享有盛名。

    “西路评剧的现状一直让我着急,‘传承人’是最让我发愁的事,我们上一代的代表人物很多,比如我师父‘小蜜蜂’,当时有一句话叫‘小蜜蜂一来饭撒一锅台,小蜜蜂一走哭半宿’。到我这是第四代了,接班人就只有我和一个师兄一个师姐,师兄去世早,很多年就我和师姐一起整理西路评剧的素材,可整着整着师姐也走了,如果不赶紧把我肚子里的东西都掏出来,一旦我没了,师父留下的二十多种小调就失传了,那可真是我们西路评剧所独有的唱调啊!师父千万不能让西路评剧绝了种的遗言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千斤重!”

    西路评剧又名西路莲花落,是从隋唐寺庙佛曲落花发展起来,后来又吸收了河北梆子、哈哈腔、老调及民间小调。高亢、激昂的唱腔,浸透着浓郁的民间气息;质朴、粗犷的表演,显示着鲜明的地方风格;语言朴素,风趣幽默,具有强烈的民间说唱文学色彩。

    “不用说二相公你大街卖了水,就是要了饭我也不嫌你穷……”张淑桂连唱带演同时轻轻打着节奏,“鲜活、接地气是西路评剧的特色。有专家说这就是中国文学的诗,经典唱段甚至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采访中,张淑桂几次谈到西路评剧的曲折发展过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路评剧在消失近30年后,中国评剧院把张秀峰等老艺人找回评剧院,进行挖掘整理,并选派刘淑萍、张淑桂跟张秀峰学西路评剧,演出了第一出西路评剧大戏《花亭会》,而后随着时代的进程,多种文艺形式的冲击等因素,西路评剧又再次几近销声匿迹近50年。谈到这些,张淑桂百感交集,“多亏有了这次‘西路评剧人才培养’项目,不然我真是担心等我不在了,这原汁原味的艺术就失传了。”

    “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袁淑梅此次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她告诉记者,“国家艺术基金2013年12月成立,面向全社会受理舞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申报。去年全国有4000多个项目申报,最终728个项目入选,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申报的‘西路评剧人才培养’项目上榜。举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感知西路评剧的艺术魅力,使这一濒临失传的表演艺术形式,能在全国范围内、在更大的群体内,原汁原味得到传播、推广。”

相关新闻

我省非遗项目亮相中俄文化大集

2016-08-11 10:11:57

今天至15日,由中国文化部、黑龙江省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阿穆尔州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在黑龙江黑河市和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联袂开展。

邢台梅花拳“引来”湖北“非遗”实践团队

2016-08-09 14:30:28

邢台梅花拳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习泥塑技艺 感受传统非遗

2016-07-21 10:17:31

暑假期间,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陶球泥塑工艺”传承人金保成义务教授孩子们学习泥塑,培养他们对这一传统技艺的兴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