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愚公》百姓故事汇李保国先进事迹专场讲述摘登

2016-09-01 08:15: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李老师,您虽然走了,可您的精神就像这漫山遍野的果树一样,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也将踏着您的脚印,用跟您学到的技术帮助更多的人,种良心苹果,做良心果农。

    弘扬李保国精神 汇聚更多正能量

——《太行新愚公》百姓故事汇李保国先进事迹专场讲述摘登

    李老师教我种苹果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 刘海燕

    一开始,我并不喜欢种苹果树,种苹果树既是技术活,又是个辛苦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128道工序做下来很辛苦,很缠手。

    因为没有管果树,所以和李老师接触得比较少。一天,碰见李老师,他说:“海燕早啊,你忙不忙,不忙的话,跟你说几句话。”“李老师,您说您说!”李老师说:“你公公婆婆已经上岁数了,你有没有想过帮他们管管苹果园呀?咱这树可都是摇钱树啊,你不早点接手,等有一天老人干不动了,转给别人,你可别后悔!”我说:“李老师,我开着门市,顾不上果园,去地里耽误买卖。”还没等我说完,李老师就笑了起来,他说:“你家果树已经到了盛果期,从小养到大不容易,前期的投入不少,现在该有收益了,你给了别人不亏得慌?苹果树在地里自己长,又不用你整天看着。忙的时候雇个人干活,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保证有赚头。”“那行,李老师,那我就试试吧。”

    第二年,我勉强接管了苹果园。我公公婆婆管的时候,这片树每年也就套八九万个袋,可那年我一下套了11万个,心里还美美地等着有个好收成。可霜降摘苹果的时候才发现,好多树上都是小苹果,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因为达不到公司的收购标准,多半儿苹果都当次果贱卖了。李老师知道后,又找了过来,满脸严肃地说:“海燕,树跟人一样,吃多少东西干多少活,你哄树,树就哄你,你多套了2万个袋,却少挣了一万多块钱,这教训可不小啊……”那天,李老师给我讲了很多很多,我也学到了很多。

    从那以后,李老师的培训,我一次不落,回回到场。现在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在李老师的培训下,我也是一名土专家了。有了知识,种出来的苹果就是不一样,苹果价钱高了,也更好卖了。现在,我不但有了自己的门面房,还买了楼房搬进了新家,这都是沾了李老师的光。李老师,您虽然走了,可您的精神就像这漫山遍野的果树一样,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我也将踏着您的脚印,用跟您学到的技术帮助更多的人,种良心苹果,做良心果农。

    让农民变成专家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 王建军

    1993年的时候,我跟弟弟一块儿承包了果园,但是干来干去,也没见挣钱,没办法,我就撤股了。后来,就听说村里来了个李老师,帮助大家种果树。我那时候就唱反调,我说看吧,这李老师还不定弄成啥样。但自打李老师到了岗底之后五六年,凡是按照李老师教的办法种果树的人家,日子都越来越好,成了咱庄稼人想都不敢想的万元户。这样一看,种苹果还是行。2003年,我就重新回到村里种苹果了。所以说,我开始种苹果的时间比一般乡亲早,但是真正干起来却比他们晚了好几年。

    2003年,我修了自己的地,当时,李老师就说,别看你修地晚,还得让你发财早。我一听,不敢信——我们村的果园,短的干了五六年,长的干了二三十年,我还能比人家富得快?李老师说,你不要采用老技术,要用新技术,我来辅导你,你这就是示范点。我说就听你的,看能比他们富得早不能,我还就较这个劲儿!从那时候开始,一听说李老师上课我就去,我说我得学人家这个技术。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果园产量猛增,比其他的户能多10%到20%的产量,真的做到了种植比乡亲们晚,致富却是最快的。我富起来了,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套房。我现在在家侍弄我的果园,我家大儿子结婚了,我也没让他出去打工,让他跟着学习果树管理技术,一块弄这个果园,一年下来,不行也能挣个十万八万的,这可比出去打工强。李老师的技术,你说不相信?不相信不沾!李老师曾说“把自己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专家”,他自己这个话真是应验了。

    前南峪一直记得您

    邢台市邢台县前南峪村 李连书

    1981年,李老师来到了我们前南峪,也是这年,我出生了。小时候,我就常常听父辈们讲李老师在前南峪的故事。

    李老师在我们村一住就是好几年,跟石头山较劲儿。老百姓们说,开发石头山,费工又费钱,见了效还好说,如果不见效,连饭都吃不上,村里人的日子可咋过?

    可李老师不这么想,他带着大家炒制土炸药,用爆破整地的方法来聚土截流。有一次,有一个炸药好长时间没响,李老师就上前查看,这个时候,炸药突然爆炸了,一下子把他给崩了个大跟头。这件事之后,大家伙儿都觉得李老师是个好人、热心人。“人家都豁着命了,咱们也要可着劲地干呀!”1996年,李老师研究的“聚集土壤和径流”造林理论得到验证,8300亩荒山秃岭,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下梯田抱脚。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

    刚开始治山的时候,白天,李老师带着大家伙儿在地里忙活,到了晚上,就给大家讲课,讲板栗树、苹果树的管理技术。遇上大家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再去地里的时候,他就现场操作,让每一个来听课的村民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等到我成年后,我家里也种上了苹果树、板栗树,用的就是李老师教的技术,家里的收入稳定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在我们前南峪的麻峪沟,有个老苹果园,种的都是二十多年的老树,结出来的苹果个头小,口感差。后来,李老师提出更新换代果树品种。2010年,在李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麻峪沟建成了苹果省力化示范栽培技术园区。这是一个新的科研项目,栽种什么品种,怎么施肥、除草、浇灌,李老师都是亲自指导,还从实验经费里出资金安装了滴灌。就在今年的4月2日,李老师还来麻峪沟的果园现场讲技术,当时叮嘱我们说,必须按他的要求安装滴灌,到4月12日、13日过来验收。4月8日,我们还通了个电话,我说,李老师,我们装滴灌的进度不慢,到时你过来,一定能完成。我们的滴灌保质保量地安装完了,但李老师却不能过来验收了。

    这么多年,我们前南峪人由衷地感激李老师。在这儿,我要对李老师说,前南峪一直记得您!

    家人一直盼他回家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 杨沣军

    我跟李老师认识20多年了。李老师有两个不等:培训的时候不让果农等,果树管理不能等。

    上世纪90年代,交通十分不便,从保定坐火车到邢台,然后从邢台坐汽车到岗底,需要一天时间,但是,李老师从来没有让果农等过。李老师常年奔波,身体越来越差,大家都劝他休息,他却说,我可以休息,但是果树不休息,果树管理不能等。

    李老师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非常坚强,非常执着,无论干什么,只要干就必须干好,冒严寒迎酷暑,一个大学教授就这样和我们农民在一起。之前,我们没有见过他流泪,但是去年,一位记者来岗底村采访李老师时,问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李老师,你在岗底坚持这么多年,是什么原因?”李老师当时就流泪了。李老师回忆说,这个问题还得从1996年说起,当时他是科技救灾组成员,到岗底查看灾情的时候,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流着泪向他介绍情况,看到一个大老爷们流眼泪,李老师也哭了,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儿干好,20多年就这样坚持着。

    我们富岗公司每年春节前后都要搞职工联欢会,职工们自己编排节目,演节目。去年,李保国教授也参加了,期间大家一致要求李老师为大家唱首歌,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他选择了一首《流浪歌》:“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李老师唱歌之前解释说:“我为什么一直在流浪?就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流浪。”李老师唱歌过程中,他的爱人郭老师上台给他献了一束鲜花,并紧紧地抱住他,哭了,现场的职工们也都哭了。我们觉得,这首歌就好像是专为李老师写的一样,因为他的家人一直在盼着他回家!

    他严厉又勤奋

    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 聂建英

    2009年,李老师开始到我们葫芦峪进行技术指导,2012年我应聘到葫芦峪当技术总监,我们两个共事近5年。李教授给我最深的印象,一是严厉,二是勤奋。

    为什么说李老师严厉呢?在葫芦峪的这几年,李老师经常在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有一次,我陪李老师在给技术员做指导的时候,我们技术部的曲会欣没有带剪子,李老师当时就生气了,说你这打仗不带枪啊,干活不带工具,这怎么能行!李老师随手就把自己的剪刀送给了曲会欣,并告诉她,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一定要随身带着工具。曲会欣从此以后特别注意,工作时刀、剪、锯不离手。

    说起李老师勤奋,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去年的农历八月十四,他给我打电话说,明天上午10点要带学生来葫芦峪,讲讲葫芦峪的果树管理。八月十五当天,雾特别大,我想今天李老师肯定来不了了,没想到中午十二点多,李老师冒着大雾赶过来了。我和李老师平常关系很好,总爱开开玩笑,我说今天雾这么大你还过来呀,他说你来我能不来呀,我说你不过节也不让我过节。就这样,本来该阖家团圆的日子,李保国教授却全身心地在工作。

    我们园区的新技术新品种,都是李老师带来的,现在葫芦峪一万多亩的果树产量特别高,我们特别感谢李老师对我们葫芦峪的无私帮助。

    李老师对技术一丝不苟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 杨群小

    第一次见到李保国老师,他穿得很朴素,头发也不多。后来李老师上课来了,我心里说,哦,这就是李老师呀,咱够不上跟人家说话,咱也没有果园。

    1998年春天,有一回在路上,李老师碰见我,就问我你为啥不承包果园呢?我说觉得不挣钱呗,收成不稳定,一年稠一年稀的,不如我打工呀。他说有信心让我富起来,我相信李老师,就开始种果树。那会儿他们两口子就住在我们村里,就跟我们村民一样,天天见,特别关心我们家的果园,常常主动问我种得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啥的。

    李老师对技术一丝不苟,如果我们出了什么错误,他也是不留情面,比我们果农自己都着急。有一次,到了我家苹果树“扭梢”的时候,这个“扭梢”的时机很重要,就那么几天的时间,错过就不行了,果树就长不好。他来我家问我做了没有,我说没有,他一下就急了,就问我为啥,问我什么时候去弄,我说有空儿就去,他就说什么时候有空儿,我说明天,他说明天啥时候,我说上午,他说好,明天上午我去等你。他就这么认真,像对自己家的果树一样。

    20年来,通过种果树,我家的生活变化很大,以前是石头垒的平房,现在是二层小楼。家里两个孩子都挺有出息,有了稳定工作,生活特别好。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李老师。

    我要感谢一辈子的恩师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贾志华

    李保国教授是我要感谢一辈子的老师。我和李教授的这段师生缘,都是因为16年前的一次偶然机遇。

    1998年,中考之后,因为家里太穷,我无法再继续学业。就在我陷入消沉和迷茫的时候,转机出现了。2000年2月,我父亲去南沟村,偶然听到李保国教授正从村里抽调人员到河北农大进修果树管理知识,回来后为村里服务。父亲就去找到李保国教授,想让我也去学技术。

    李教授了解到我们贾庄村贫穷的状况,立刻就答应帮我申请。不久李老师回信说手续已办好,可以来报到学习。听到这消息,我真的不敢相信,我能上大学了。我的人生变得不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遇到了李保国教授。

    进入大学,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很多课我根本就听不懂,很多书也看不明白,这让我很着急,甚至一度想过放弃。这时候,李老师来看我,他的一席话坚定了我学下去的信念。记得当时他对我说,“人一辈子一定要干成一点事,为了干成事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不要怕,要坚持下去。”在李老师的鼓励下,我在进修学习中一直出入于教室、图书馆之间。

    2001年6月实习结束后,为了积累实际生产经验,李老师又介绍我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有一次,我跟着李老师在地里给农户做技术指导,有个农户听不明白,李老师说:“志华,你给他们示范一下。”一听示范,我慌了,工具啥也没带。李老师看出我的窘迫,从口袋里迅速拿出剪刀,一剪子下去,农户就记住应该在树的哪个位置修剪了。李老师当场没有训我,回去后狠狠地把我训了一顿。这件事之后,我才开始注意李老师去地里时穿的“行头”。他总是穿着有大口袋的衣服,原来是便于携带工具,不论是学生还是农户问他技术问题,他都会立马从兜里掏出工具,现场指导。有了那次的被训,我就要求自己也像李老师一样,随身携带工具包。现在这也成了绿岭每个技术人员日常的工作习惯。

    我要接过李老师扶贫事业的接力棒,把李老师未竟的事业坚持走下去,让更多的荒山变成绿色,让更多的乡村飘满果香。

    用生命诠释老师的责任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王磊

    2007年9月6日,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到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报到。刚到第一天,就听辅导员说,“咱们学院有个李保国教授很厉害,他在内丘研发了富岗苹果,在临城研发了绿岭薄皮核桃,你们第二年和第三年会有他的课程。”我就是内丘人,以前也听说过富岗苹果很有名。就是在那个时候,对李保国教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随着在学校时间越来越长,在林学楼一楼最西头的办公室门口,我经常会看到农民提着东西走进办公室,后来听学长说,这些农民有的提的是土,有的是病枝病叶,都是慕名前来找李老师做技术咨询的。

    这让我对李老师的课越来越期待了。终于,等到了第二年,开始有李老师的课程了。他教我们《经济林栽培与技术推广》。同学们都爱听他的课,李老师的课总是充满着激情,而且怕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他上课时间从来没有拿过水杯,连一口水都舍不得去喝,让我感觉到李老师是争分夺秒地在给我们传授知识。当我们得知,李老师患有糖尿病,并且还有严重的冠心病时,才明白其实他是在用生命诠释着一位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李老师每讲到理论知识的时候,都会用一个实践例子来解释,让我们很容易就明白。2009年11月,李老师带我们来到满城、顺平、清苑等地,进行果树冬季修剪技术的实习。他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而且特别强调听明白了再动手,农民挣钱不容易,别剪错了,看到没结果能力的大枝,一定要更新。

    2016年4月10日,那是刺痛人心的一天,李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大学同学孙萌在微信朋友圈的留言表达了李老师所有学生的心情:“我真心不喜欢这次的刷屏,您的离开,我内心是满满的无助,但是您终于可以休息了,以这种我们很难接受的方式。”

    李老师,我为有您这样的一位老师感到骄傲!您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将以更加坚韧的毅力,更加努力的工作,带动更多老百姓过上绿色、富裕的生活!

    人生因你而精彩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 梁国军

    17年前,我,一个太行深山沟里的孩子,因为遇到了恩师李保国,人生开始由暗淡变得精彩!

    我的家乡在邢台市内丘县太行山深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就是一个字:穷。1999年7月,我从内丘县职业高中毕业,回到了村里。家里有四亩果园,可我学了3年的林果专业只落了个名,管起果树来还不如父母利索。

    一天晚上,李老师来到我家。他问我父亲,你儿子高中毕业回来了,有啥打算?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咱老百姓还能有啥打算,种地呗!李老师说,种地也要有技术,咱们村有这么多苹果树,就是因为技术跟不上,一年忙到头,挣不了多少钱。我想推荐国军到河北农大进修,学习苹果树管理技术,为村里培养技术人才,你看行不行?父亲还没有来得及答应,我就抢着说:“我去!”就这样,我成了河北农大的一名进修生。

    和我一起去进修的,还有俺村的杨福林。俺俩没有出过远门,到保定两眼一抹黑,心里怵,没想到李老师早就在学校大门口等着我们。李老师领着我们办手续、交书费、买饭卡。一切都安排好了,他说,走,去我家,今天我给你们接风。我记得那天吃的是饺子。那顿饺子,是我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次。

    我在河北农大林学院学习了一年。一年里,他和他爱人郭老师隔三差五去看我们,问学习上有什么问题,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有难事别不好意思说。有一次,我俩饭票花光了,他知道了马上给了我300元钱,让我们别把他当外人。

    2000年7月,我进修结束,李老师把我派到临城县的两个村指导果农种果树。这一下我有了名气,附近村里的果农常请我搞技术服务。2013年,我被评为高级技师,村里让我当了富岗公司生产技术总监。这些年,我家富了。我们全家的命运都是李老师帮助改变的。

    参加完李老师追悼会的当天晚上,我又梦到了李老师,梦见了他说苹果花开的时候就过来看看。梦醒了,可他却永远也回不来了,但他是我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恩师!

    今生有您而自豪

    承德市滦平县林业局 刘玉华

    1989年,我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经济林系,李老师是我的果树栽培课老师。但我和恩师接触最紧密的时刻,竟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多年来,滦平县苹果产业发展缓慢,县林业局领导决定请李老师来为滦平的苹果产业作全程技术指导,我就向李老师提了出来。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今年刚过完年,正月初九,一个风雪交加的天儿,李老师就和他的爱人郭老师从张家口赶到了滦平,并在滦平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包括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等,最后帮滦平县确定发展以小国光为主、以蒙富为辅的苹果产业。

    为了能尽快让我们的项目实施,半个月以后,3月9日,李老师带着他的科研团队再次来到滦平,用了6天时间进行实地规划。6个园子共计1900亩,他都亲临现场。这6个园子,有3个是山地园,他几乎是步履蹒跚地挪上去的。现在想想啊,那时的恩师承受着多大的病痛啊!

    李老师那次来滦平,吃得特别少。11日晚饭时他说第二天他要回保定,12日下午有一节本科生的课。我们劝他别回去了,他说,一周就那么一点课还不给学生上齐,怎么能行啊!

    第二天,我不太放心,就随车送他回保定。从滦平到保定,近6个小时的车程,有一半的时间,李老师都在接电话。电话是各个地方的技术员、种植户打来的,询问果树怎么修剪、苗木怎么选择等等。这些打来电话的人,很多他并不认识。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直在聊天,那是我们师生相识的20多年里谈得最多、最深、最久的一次。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俩的最后一次面谈。

    4月10日,电话得知恩师离世的噩耗,简直如晴天霹雳。11日我们赶到保定去吊唁,本打算参加12日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可师母说:“栽植离不开你们,赶紧回去吧,把树栽好、把园建好,就是完成你们李老师的心愿。”

    我的老师,您如师如父,我们今生因为有您而自豪。作为您的学生,我一定努力让滦平的山上硕果累累!

    点击进入专题

相关新闻

李保国事迹群众歌曲汇演在承德海选

2016-08-30 16:59:35

承德和廊坊市的海选分别于8月27、28日举行,海选现场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群众歌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