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让宝宝很受伤

2016-09-15 09:24: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娜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潜伏期为1-3天。病初1-2天小儿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

秋季腹泻让宝宝很受伤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主任江莲认真为患儿检查。陈宗义摄

    随着秋意渐浓,早晚温差变大,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增高。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它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达300万至400万,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专家提醒,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对此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增强对秋季腹泻的科学认识,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识,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受访专家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主任江莲

    河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英芳

    □河北日报记者 冉亚雄

    秋季腹泻青睐婴幼儿

    前几天王女士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回了趟老家,回来后儿子便出现发烧、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以为是感冒,不料大便次数越来越多,便立即带孩子去医院,经检查,孩子患了秋季腹泻。据江莲介绍,秋季腹泻因多发于秋冬季而得名,又称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秋季儿童常见病。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轮状病毒的传染性较强,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眼下虽然还未到秋季腹泻的高峰期,但家长应提早引起注意,以便提早防治。”江莲提醒说。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患上秋季腹泻?这是许多家长存在的疑问。”江莲解释说,秋季腹泻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个月到2岁,且最严重。婴幼儿易患秋季腹泻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一是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儿的神经、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二是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三是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肠黏膜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四是肠道菌群失调。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变化或滥用广谱抗生素,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五是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应注意与感冒相区分

    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潜伏期为1-3天。病初1-2天小儿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腹泻特点是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这种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自然病程约3-8天,少数较长。患儿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除,最长达6天。

    “接诊中发现不少家长容易把秋季腹泻与感冒相混淆,有的家长给孩子当感冒治。”江莲介绍说,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也可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细菌及病毒在咽喉部侵入后,即会顺着唾液被吞入胃肠中引起胃肠的不适。前期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期可出现食欲差、上腹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腹泻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不含脓血。胃肠型感冒总的病程大约3-5天,便会逐渐恢复。早期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以及发病季节的不同、大便性状及轮状病毒的检测等都可与秋季腹泻鉴别。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进一步恶化,则需考虑合并有其他疾患的可能,必须做进一步诊治。所以,建议家长发现孩子不适,不要盲目给孩子用药,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科学治疗坚持五原则

    据江莲介绍,轻型秋季腹泻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但该病起病急,急性期最常见的危害是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会危及患儿生命。少数严重感染者可导致病情迁延,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如果病毒侵犯多个脏器,可导致全身,包括神经、呼吸、心脏、肝胆、血液等多系统病变,比如可出现无热惊厥、心肌损害、肺部炎症、肝胆损害等,家长需要提高警惕。据调查显示,小儿秋季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达300万至400万,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

    秋季腹泻是病毒性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因此治疗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为目的。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应坚持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及预防并发症五项原则。根据这五项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腹泻一开始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但不提倡大量口服白开水。可选用以下液体:①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一斤装酒瓶1瓶)+细盐1.75g(一啤酒瓶盖的1/2),随时口服。②应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新生儿不宜):每次10-20毫升,频频喂服,根据腹泻量、年龄酌情调整液量,所需液量在8-12小时内服完。注意给患儿适当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可进食平时习惯的易消化饮食,只要有食欲可鼓励患儿进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可选用微生态调节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也可用肠黏膜保护制剂,以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散。对于病情未好转以及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明显口渴、眼凹、烦躁等症状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家长应避开的认识误区

    生活中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拉肚子,就想输点抗生素,认为这样病会好得快一些。陈英芳提醒,患儿出现腹泻时家长不要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等病毒所致,抗生素一般针对细菌引起的腹泻有效,而对病毒感染无效,此外盲目应用抗生素还会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加重病情并延长病程。如果长期盲目应用抗生素,还可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家长在未查明病情的情况下切忌盲目自行使用抗生素。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查血常规和便常规,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

    “有家长认为孩子腹泻时应给孩子禁食,让肠胃空一空,减轻胃肠负担,病才好得快。其实秋季腹泻一般不需要禁食。”陈英芳解释说,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因为饥饿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选用粥、面条、米糊、面糊,或加些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次服用;正在母乳喂养的宝宝应继续坚持,因为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营养全面且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腹泻的治疗。所以,一般腹泻不建议禁食,但要注意合理饮食。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孩子得病,全家着急。家长都希望病能快点好,想让医生开点特效药。然而,秋季腹泻没有特效药。”陈英芳解释说,目前尚无针对秋季腹泻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病情较重者可按照医生建议服用止吐药、助消化药等对症治疗,也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以及改善肠道微环境的药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对伴有轻度脱水的患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大人一定要按规定配制,不要自行另加其他成分,以免影响疗效。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嘴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脱水及酸中毒表现,应及早去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有效预防是关键

    据陈英芳介绍,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传染性很强。在传染源上,病毒可来自于患者,也可以来自隐性感染者,甚至是携带病毒者。在传播途径上,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及经粪-口途径传播。此外,目前也已证明,轮状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家长应注重以下生活细节,有效预防秋季腹泻。

    1、不要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病儿。

    2、注意卫生,小儿使用的玩具,和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家长在给孩子吃奶或吃饭前也要把手洗干净,要用流动水冲洗。

    3、鼓励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数月和出生后第一个夏秋季节最为重要。应避免夏秋季断奶。

    4、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

    5、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该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

    6、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及其他食物,以水代替。

    7、避免过食或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注意居室通风。

    8、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9、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

    10、目前没有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