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培:青春飞扬在脱贫一线

2016-12-12 09:06: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孙明霞
徐培培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到贫困的临西县李楼村做大学生村干部,一头扎进设施蔬菜大棚的建设中,实践产业扶贫、科技富民的理想。2015年底,李楼村大棚发展到120个,人均增收3000多元,一举实现脱贫,她也被乡亲们誉为“大棚里的玉兰花”。

徐培培:青春飞扬在脱贫一线

    【人物名片】

    徐培培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到贫困的临西县李楼村做大学生村干部,一头扎进设施蔬菜大棚的建设中,实践产业扶贫、科技富民的理想。2015年底,李楼村大棚发展到120个,人均增收3000多元,一举实现脱贫,她也被乡亲们誉为“大棚里的玉兰花”。今年,她被任命为李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当初选择到邢台市临西县做大学生村干部,很多人说徐培培傻。

    2012年从河北农大毕业时,徐培培面临更好的机会:中国农科院的教授想聘请她做科研助手,天津一家大型药企开出了诱人的报酬。

    徐培培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邢台最东端的临西县,去农村的广阔原野追寻自己的青春梦想。

    临西县地贫土薄,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很多农民群众没有脱贫致富门路,挣扎在贫困线上。

    人生的价值在奉献、青春的精彩在付出。年轻的徐培培决心像当年的吕玉兰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农村,带领群众啃掉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她主动选择去县里最穷的李楼村做村干部。

    扶贫要扶到根子上,富民要建起产业来。徐培培认准了发展设施蔬菜这条路。

    她带领乡亲们兴建新式大棚、改良传统大棚。看到不少菜农判断温度、湿度还是“凭感觉”,她干脆自己掏腰包买来温度计、湿度计,发放到每个大棚。

    她利用自己所学,为群众解疑释惑,成为大家信赖的“大棚医生”。每到蔬菜病虫害集中爆发期,她一个棚接一个棚的“巡回演讲”,传授防治知识;谁家的西红柿得了灰霉病、西葫芦得了黄叶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她会不厌其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她还为这块闭塞的土地引入了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文明,创建了学习网站和“李楼大棚”QQ群、微信群,每天定点给菜农发送大棚种植基本常识、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信息。

    2015年10月,徐培培的儿子出生了。可就在休产假期间,她的心思也没离开过李楼村。为参与制定全村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发展规划,她三天两头往村里跑,一进大棚,大半天都不出来。

    徐培培的辛苦没有白费。2015年底,李楼村大棚由最初的40个,发展到120个,年纯收入18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一举实现脱贫。

    今年1月,徐培培被大刘庄乡党委任命为李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月初,她又获评邢台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3月8日,被临西县妇联授予“玉兰式的女干部”荣誉称号。

    现在的徐培培,有着更大的雄心。在她随身携带的挎包里,装着一张大刘庄乡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图。“李楼村处在全乡设施蔬菜示范带的核心位置,北有田庄老军营,南有大营大黄庄,做好李楼村一个点,可以带动大刘庄乡一大片。”在她脑海中,构想着一盘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带动全乡脱贫致富的大棋局。

    28岁的徐培培依然年轻,却有着比同龄人更深的感悟。“贫瘠之地,往往是成才的沃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文/记者高原雪)

    【读者网友评介】

    读者李胜国:青春的意义是什么?是追逐优越的物质条件、让自己过得更舒适,还是树立远大目标、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徐培培的经历给年轻人深刻启迪。

    网友“欢喜浓”:只有激情奋斗的青春、顽强拼搏的青春、勇于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的青春回忆。为“大棚里的玉兰花”点赞!

相关新闻

【候选人物(七)】徐培培:青春飞扬在脱贫一线

2016-12-03 10:59:30

徐培培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到贫困的临西县李楼村做大学生村干部,一头扎进设施蔬菜大棚的建设中,实践产业扶贫、科技富民的理想。

徐培培:青春飞扬在脱贫一线

2016-12-03 10:59:30

徐培培大学毕业后,主动选择到贫困的临西县李楼村做大学生村干部,一头扎进设施蔬菜大棚的建设中,实践产业扶贫、科技富民的理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