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从基层医生到科普作家 耄耋老人坚持科普创作60年

2017-02-06 10:43:55 来源:河北新闻网

从基层医生到科普作家 邢台耄耋老人坚持科普创作60年

董天恩基本上每天都在写作

从基层医生到科普作家 邢台耄耋老人坚持科普创作60年

如今80岁的董天恩每天坚持运动健身

从基层医生到科普作家 邢台耄耋老人坚持科普创作60年

董天恩所著的部分书籍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珂/文 记者 霍艳恩/图

从事基层医务工作25年,他接触了太多平民百姓,救死扶伤的同时,铸就了一颗平民心。他又用40年完成医生到科普作家的角色转变,将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广泛开展医疗保健科普工作。之后“跨界”任出版社编辑,深入研究、普及医疗保健知识,耄耋之年的董天恩被人亲切唤作“董老师”,他更自豪于自己“科普园丁”的朴实身份。

勤勉好学 自幼读书奠定创作基础

能坚持60年医学科普创作,源于董天恩自幼好读书的习惯。出生于邢台地区平乡县的农村,家穷买不起书读,他自小便托父亲向人借书读。频繁如此,父亲嫌麻烦,他便努力“表现”,晨起扫院子、拾粪、拾柴火、割草喂牛,父亲很欣慰,才满足了给他借书读的愿望。

一次他带着书本去放羊,只顾闷头看书,稍不留神羊就溜到庄稼地里偷吃了人家的玉米。庄稼主人“告发”到董天恩父亲那里,少不了一顿狠狠的教训。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大意,只是站在羊群中间看书,故而落下了“读书迷”的美名。

考上初中,别人自由活动的时间他都用来上图书馆,图书馆老师格外“照顾”他的爱好,还破例让他把书拿回家看。初中毕业,董天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石家庄医校,他继续着自己的文学爱好。当时,学生们周末都乐意到大街上看热闹、见世面,可董天恩似乎要“木讷”的多,白天在图书馆看书,晚上熄灯后室友进入梦乡,他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也要看书。

医者仁心 为普及科学知识踏上从文路

1957医校毕业,董天恩被分配到邯郸地区鸡泽县医院工作,就这样成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

上世纪50年代,农民对有机磷农药认识不深,常有中毒发生。县医院没有救护车,董天恩经常背着输液器和药品,骑上自行车就赶去现场抢救。一天七八个小时一口饭没吃,一直等病人清醒开口说了话,他才敢离开。还有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一年大年三十,为了抢救食物中毒的一家三口,董天恩顶着鹅毛大雪上门治疗,骑上自行车跑了20多里地。半夜里病人脱离危险后,他在半尺多深的积雪里推着自行车往回返时,耳边已响起大年初一的鞭炮声。

基层医务工作的25年间,董天恩接触了太多平民百姓,他深刻意识到,缺乏基本医学常识,让许多患者白白遭了罪。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医学保健知识普及给广大群众,成了董天恩心里的首要课题。他常下到田间地头跟老乡聊、去到车间厂房跟工人问,深入了解群众的切身需要,将积累的材料分门别类,再转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广泛传播。

读者信任董天恩,常给他写信求助。曾有一位患者口吃严重,特别苦恼,咨询董天恩有啥办法。董天恩专门查阅资料、研究病历,往医院和相关部门跑了好多趟,最后认真回信,并根据信件内容写成《得了口吃怎么办?》这一成功的科学小品,发表在报刊上。

亲身亲为 搞试验变身“董疯子”

那时,面临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董天恩有从日常接触和积累的知识中总结,通过写成故事、快板、相声、小品发表的方式,给广大群众普及基础医疗知识。越来越多的人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体育报》上认识了董天恩的名字,报刊编辑鼓励他从写稿“进军”写书,编写科普图书。

1975年,因发表了体育健身方面的文章,人民体育出版社阎海编辑注意到了董天恩。他被邀请撰写关于冷水浴方面的图书,可董天恩心里清楚,虽然自己爱好运动,也有些体会,但对冷水浴没有经验,不能瞎写。当时资料匮乏,为了取得准确的资料,掌握人体在冷水浴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数据,他便投身到冷水锻炼、冬泳运动中。穷乡僻壤的鸡泽县城,冬泳可另类的很。数九寒天里,他经常拿着温度计、体温表和听诊器,一头扎进刚刚破冰的河水中。为了躲开人群,他不是清晨就是傍晚偷偷试验,可不巧还是被人看到,一时间消息传开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个人不是疯就是傻,咱们穿着棉袄都嫌冷,他呀,却跳到冰水里,精神肯定不正常!”董天恩哭笑不得,好多年过后,还有人拿此事调侃,问他的精神病治好了没有,因此又落下了“董疯子”的“美名”。

也正是基于他疯狂的举动,《冷水浴 空气浴日光浴》一书成功编写,并于1977年出版,第一版发行20万册,顷刻间销售一空。后又翻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深受国内外读者推崇。

著书立言 耄耋之年坚持科普创作

因对医药图书编写多年,有些经验。1985年河北科技出版社将董天恩调入医药编辑室当编辑。半路出家的董天恩依旧坚持“笨鸟先飞”,白天向老编辑学经验,晚上通宵看稿。眼睛熬酸了,滴几滴眼药水,热毛巾敷一敷接着看。颈椎病犯了,自己揉揉就继续看稿,一直改到符合出版要求才罢休。从编辑到编审,董天恩责编的60多部图书中,8部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奖励,深受读者的喜爱。1992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成为新闻出版系统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可退休后的董天恩还是闲不住,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2013年春天,他又上了河北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研究班。他说:“退休后我的空余时间多了,学习、创作的时间却一点也不能少。”如今耄耋之年的董天恩老人仍关注老年人医疗保健内容,并且在《家庭》、《祝您健康》、《中老年时报》等报刊上持续发文,积极为老年朋友答疑解惑。据大概统计,董天恩退休后,年均科普文章创作及发表量仍高达百篇以上。

60年间时代巨变,从手写投稿到前年三月学会了电脑敲字,科普创作与医学知识的传播不仅是董天恩的爱好,更是责任与使命。他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践他向普通大众传播的科普知识,坚持打篮球保持健康,引体向上一口气能做七八个。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摒弃不好的生活习惯,安心学习与创作,心静神宁。

“活到老,学到老”,董天恩老人决心生命不息,学习与创作不止。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