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故事|《面塑人家》寻根非遗获全国大奖

2020-05-26 07:41:21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面塑《老寿星》。

面塑《猪八戒背媳妇》。

当短视频遇上纪录片

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的曹林是《面塑人家》指导老师之一,他还是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中心是文传学院学生采、编、剪的大平台。在《面塑人家》之前,学长们拍的同类型纪录片、反映井陉矿区白彪村社火的《红脸白彪》已拿到全国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看来,河北经贸大学学子拍非遗题材纪录片是有传统的。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展现,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广电人眼里,把镜头对准天、地、人、时间,纪录片的地位堪称“皇冠上的明珠”。

“纪录片讲究连续性、故事性,中间可以用晃晃悠悠的长镜头。它是特别有情怀的片种,是拍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跟拍很辛苦,有时一个场面咔叽就过去了,很难补的,过时不候。所以,平时要做到脑快、眼快、手快。”曹林说。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有时跟拍很久的一个东西,最后剪辑时用不上,扔掉了。

时下短视频非常流行,人人追求短暂的15秒。潮流使然,怎么要求大学广电系学生安安静静地拍纪录片呢?

“当下短视频盛行,有时代的特点:一是科学技术的支撑,二是年轻人的捧场,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现代都5G了,更加速了短视频升级。短视频是一种碎片化信息,更具平民色彩。现在的短视频良莠不齐,有垃圾短视频,当然也有精品。从某种程度上讲,视频是用一种可视化的手段讲故事。好的短视频,15秒时长也有很多戏点。所以,我们不能排斥短视频。短视频和纪录片,是快与慢两种类型。我们给学生讲课时,两种片型都要看,要快与慢兼顾,追求快与慢的平衡。”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魏茹芳说。

拍纪录片要学会十八般武艺,光线、远景、近景、长镜头、空镜头、同期声、解说词、后期剪辑、配音……特别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广电系学生要看大量的优秀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纪录片的鼻祖了,《龙脊》《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后的山神》《迁徙的鸟》等等,他们要通过看经典吸收大师们作品的营养。”魏茹芳说。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